寫景要講究布局和立意?!稘?jì)南的冬天》里的響晴,雖然在北方,卻是濟(jì)南獨(dú)有的特色,所以值得大書特書。范文《黃昏中的小河》對小河和河邊景物進(jìn)行了大方位由實(shí)到虛的鋪寫,能讓人感到它的工巧講究。
夏末,我總會流連于祖母的山居之中,散步閑談,捉魚捕蝦,在竹林、水渠和回憶之中冥思遐想,返璞歸真。若是碰上晴朗的月夜,一盞青燈,便是再好不過的伴侶了。
“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夏夜第一縷干燥而清爽的晚風(fēng)撲面而來,載著山野間草與泥的芬芳,直沁心脾。當(dāng)我迫不及待地光著腳丫,踩在松軟濕滑的田埂上時,腳下的泥濘仿佛是記憶的痕跡,如濃墨一般散化開為真實(shí)的愉悅。環(huán)顧四野,無邊的稻花在江南的霏霏小雨之中翻騰。晚風(fēng)從地平線盡頭吹來,把最遠(yuǎn)的那些修長的水稻吹彎了腰,像波浪般傳遍整個原野,最終匍匐在腳下三葉草之中溫柔低語。那稻香凝結(jié)在舌尖,涌出清冽的甘甜。
放眼望去,遠(yuǎn)處人家的朦朧燈火,在雨水中稀釋得只剩下了腦海中淺淺的疏影。飛蛾撲閃著銀輝妖嬈而去,黃綠色的點(diǎn)點(diǎn)熒光穿梭在被竹葉的清香、睡蓮的芬芳、野薔薇花的濕熱夢想所熏醉的蘆葦叢中,朦朧而恬靜。漁家的小舟優(yōu)哉游哉,零星的荷花矜持地收縮花苞,孤芳自賞,靜聽著連珠雨水輕敲著荷葉的清脆回音。月朗星稀,曠野中偶爾傳來的犬吠和松濤,千囀不窮的蟬鳴和著趴在微微泛黃的荷葉上蛙群的引吭高歌,湮滅在仿佛亙古不變的沉寂里。
把燈放在船尖兒上,撥開蘆葦,再悄悄地躺在船上。散落在葉影綽綽間錯落有致的銀輝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偶爾也有不知疲倦的蜻蜓,飛舞徘徊其間。明月如髻環(huán)之始掠,將縹緲的銀沙涂抹在罅隙之間,只顯露出萬物恍惚般的輪廓。我合上雙眼,任由小舟隨波逐流,任意東西,任由著冰涼的雨露在耳旁淺唱低語,宛若吳語般溫婉嫵媚,好不舒爽。
河邊的玉米地里,我曾和伙伴們一起小心翼翼地偷玉米;遠(yuǎn)方的丘陵上,我曾和哥哥姐姐們拾松子,在厚厚的落葉里探尋第一棵舂筍,還傻乎乎地被騙著吃杜鵑花;那塊鋪著厚厚青苔的石板旁,我曾隨祖母搗衣,卻失足墜入河里。月光下,那些甜美的回憶,仿佛歷歷在眼前,笑聲仍不絕于耳。
沿著石板而上,隱隱地可以看見仿徽式的烏青飛檐下掛著的大紅燈籠,靛藍(lán)屋瓦下飛懸著無數(shù)串泛著珠玉光澤的冷雨,在皎潔的月色中被消逝去千百年歷史的棱角。閑愁遐思和浮想聯(lián)翩,匯流人心田,卻不見戴望舒的雨巷,尋不見“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李商隱。
無論身在何方,心在何處,總離不開祖母的山居的羈絆。羊腸小道,黃昏小調(diào),祖母的微笑,還有那無窮無盡的自然魅惑,就構(gòu)成了心中永恒的美景。
何以攻玉
欣賞本文精致深沉的語言?!澳堑鞠隳Y(jié)在舌尖,涌出清冽的甘甜”寫出灌漿的稻谷那種香甜的滋味,仿佛將人帶進(jìn)了沉甸甸的思念和聯(lián)想中?!懊髟氯琪侪h(huán)之始掠,將縹緲的銀沙涂抹在罅隙之間”,化用《滿井游記》之句,寫出明月的清新宜人,語言典雅精致。
也欣賞本文的典型場景鋪排法。“晚風(fēng)”“蘆葦”“雨水”“玉米地”“丘陵”“燈籠”這些案物帶有濃濃的“山居”色彩,讓作者念念不忘,景物以意象群的形式集束出現(xiàn),帶有強(qiáng)烈的地域色彩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