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麗珊
信息爆炸的今天,受眾迫切希望媒體能提供更詳盡、更深層的新聞背景滿足對信息最大攝取量的需求,但如何使用背景讓其最大限度為新聞主題烘云托月、錦上添花,則要根據(jù)新聞報道的主題需要和結(jié)構(gòu)布局特點來定。
新聞報道的題材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讀者也會因社會閱歷、文化層次及職業(yè)的不同來理解新聞。新聞背景應有助于讀者對新聞事實的意義、相關知識有更全面的了解。2011年4月25日凌晨北京市大興區(qū)舊宮鎮(zhèn)一自建住宅發(fā)生重大火災,就在社會輿論都在指責消防部門救援不力的情況下,我于當日深入現(xiàn)場采訪,完成了2000余字的消息《消防官兵成功救出被困人員31名》,其實就新聞事實來說并不復雜,但在文中記者用相當篇幅詳細描述了火災現(xiàn)場環(huán)境,正是有了這些背景材料作支撐,消防官兵在現(xiàn)場奮不顧身、頑強作戰(zhàn)的作風才得以充分體現(xiàn),也更加說明了消防官兵從火場中救出31名被困人員的艱辛。
有時記者用反差強烈的背景材料作對比,以凸顯新聞事實的現(xiàn)實或歷史意義,就能使讀者對新聞事實了解更深。比如記者在2011年8月23日全國第一屆打造現(xiàn)代化公安消防鐵軍比武競賽現(xiàn)場采寫的《首日競技場上的掌聲》中,將2011年的比武成績與去年比武成績比較,用成績的提升來說明一年來全國消防部隊深入打造現(xiàn)代消防鐵軍取得的成效,也能讓讀者深刻感受到消防鐵軍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和精湛的業(yè)務技能。
筆者在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現(xiàn)場采寫的人物通訊《何文濤:泥漿中刨救出10條人命》在反映人物主要事跡的同時,還講述了何文濤參軍的經(jīng)歷和家庭背景,深化何文濤這一人物執(zhí)著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文中還把何文濤親人在此次泥石流災害中遇難的細節(jié)寫上,更加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人物的典型性格,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
靈活運用新聞背景的基本原則
1.緊扣主題,服務新聞中心
2.詳略得當,避免喧賓奪主
3.精挑細選,注重推陳出新
4.自然聯(lián)系,防止生硬脫節(jié)
新聞背景資料在新聞稿件中沒有也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選擇哪些作背景材料、以什么樣的形式表達,完全取決于新聞主題的需要。應不拘一格、靈活機動地選擇、布置。具體到稿件中可遵從以下規(guī)則:鮮為人知、與表達新聞主體關系密切的背景新聞該繁;對眾所周知、與表達新聞主體無關的背景新聞該簡。對情節(jié)簡單的背景新聞該集中;對情節(jié)復雜的背景新聞該散;背景新聞“有用”的多寫,作用小的少寫。當然具體要視情況而定。
有助于開宗明義、一語點破,可增強新聞價值和吸引力。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現(xiàn)場筆者采寫的《舟曲大隊:災后13小時救出8名群眾》,一開篇就向讀者介紹了舟曲大隊消防官兵救援的全面背景,突出了他們?nèi)藛T少、裝備缺、困難多的救援條件,凸顯了他們在13個小時救出8名群眾的艱辛。
新聞背景放在導語之后、主體之前,可使全文眉目清楚,分量較重。筆者在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現(xiàn)場采寫的《陳興發(fā):“多挖一個生還者多拯救一條生命”》一文中,導語之后立即插入文章主人公腳傷的背景細節(jié),并引述了 “這算不了啥!災情大于病情,救人勝于治病!”的一句話,使整個報道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具真實感,也進一步突出了新聞主題,增強了稿件的穿透力。
這種形式常見于專題策劃和深度報道。2011年5月6日《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刊發(fā)的專題報道《嚴查快捷酒店隱患 避免悲劇再次上演》中,就將快捷酒店常見火災隱患作為新聞鏈接放在文章結(jié)尾,不僅讓讀者能夠了解文中所提及的火災隱患,還進一步學習了安全常識,達到了警示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