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 田麗
1998年3月,在朱镕基作為總理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起他的“右派”經歷,他表示,不愿意回憶那段歷史。
對朱镕基來說,之所以不愿意回憶那段經歷,大概是因為那段經歷的艱難和辛苦,不堪回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1958年,“反右”拉開了朱镕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艱難序幕……
1957年6月8日,全國陸續(xù)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反右”斗爭。
當時,性格率直的朱镕基對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反右”的大背景下,黨內的正常生活已經不存在,而朱镕基卻顯然沒有意識到時局的險惡,更不知道那時要慎言。而且在平時,就有人認為他“清高”、“目無領導”,運動一來,他就被劃成“右派”。
朱镕基的同事,現(xiàn)任中國某協(xié)會領導的一位老人回憶說:“他是被錯劃的,本來是不應該有他的,但那時劃右派有任務,定指標,找不到那么多人,就把他拉上了。”
“對他被打成右派,我一點也不奇怪。他是湖南人,有湖南人的那種倔強脾氣,不低頭,而他所受的教育又要求人獨立思考、不搞陰謀詭計。”朱镕基的一位同學說,“我們這些人在中學都出類拔萃,在大學里都是佼佼者,都有獨立的見解,這是清華給我們的。這種教育提倡張揚個性,而不懂得為人處事之道,更不懂得黨內斗爭的殘酷性。”
朱镕基簡歷中并沒有提及他作為右派的經歷,只是說:“1958年至1969年任國家計委干部業(yè)余學校教員、國民經濟綜合局工程師。1970年至1975年下放國家計委‘五七干?!瘎趧??!睂Ρ犬敃r大多數(shù)右派的悲慘命運,客觀地說,朱镕基應該算是幸運的。
朱镕基下放勞動沒有多長時間就被撤回來,被委任為國家計委干部業(yè)余學校的教員。這是一所中專學校,他的任務是教老干部們學習數(shù)理化,到基層去培訓徒工。
被打成右派下放勞動以后,朱镕基還當過英語教師。在當教員期間,朱镕基的課學員們都很喜歡,故被學校里的其他教員和學員稱為“多面手”和“全能教員”。
20世紀60年代初,朱镕基結束了教員工作,重新回到國家計委機關。在那個年代,曾經是右派就意味著不是黨的人,所以朱镕基并沒有被委任任何行政職務,只領一個工程師的頭銜。
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打倒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此時的朱镕基肯定算不上是“當權派”,但由于有“右派”的經歷,也少不了陪著挨整。
1968年10月,毛澤東再次批示:“廣大干部下放勞動,這對干部是一個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干部也要分批下放勞動?!?/p>
1970年元旦,朱镕基被下放到國家計委設在襄樊的“五七干校”,一干就是5年,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國家計委襄樊“五七干?!蔽挥诤北辈?,和河南接壤,干校原先是一個勞改農場,由于有這些人的到來,原來的勞改犯被遣散。
干校實行軍事化管理。最初,干校沒有家具,連基本的生活用品、床、板凳都沒有,于是干校便從外面運來一些生活用品。由于擔心丟失,一個寒冷的冬日,朱镕基和他的一個同事被要求押送這些物品。兩個人一起蹲在一輛悶罐車里,忍饑挨餓,“天氣冷極了,也沒有暖氣,沒有水”。
這段時間,朱镕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勞動,偶爾也看看書。這5年的人生經歷對朱镕基十分重要,可以說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重要階段。
后來,朱镕基在談到這段經歷時感慨很多,他說,在那段時間里,他接觸了許多人,懂得了一些原先不懂得的事,對老百姓的生活疾苦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使他有了深厚的“平民情結”。
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復出后便開始了大刀闊斧地治理整頓。
朱镕基等在襄樊勞動的干部們也借此機會回到了北京。回京后,朱镕基已經很難在計委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怎么辦?
不久,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中央決定把原先并入燃料化學工業(yè)部的石油工業(yè)部重新分出來,石油工業(yè)部急需技術干部,于是朱镕基被安排到石油工業(yè)部管道局下屬的電力通訊工程公司。
管道局設在河北廊坊,朱镕基先后任電力通訊工程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工程師。電力通訊工程公司按級別應屬處級單位,那么辦公室副主任,按級別應當是副科級。
那時距朱镕基剛參加工作已經20多年。20多年前,朱镕基被分在東北工業(yè)部計劃處,被委任為生產計劃室副主任,副科級,而20多年過去了,40多歲的朱镕基仍然是副科級,也許這個時候,上天依然要“苦其心志”。
朱镕基在廊坊工作的那段時光距離現(xiàn)在已經30多年了,但今天關于朱镕基的故事仍在廊坊流傳。
朱镕基在任的時候,不正之風已開始出現(xiàn),但朱镕基堅決抵住了這些不正之風。一次,朱镕基讓手下工作人員買東西,而工作人員買1元錢的東西卻開出了3元錢的發(fā)票。朱镕基一怒之下不批準報銷,工作人員也大怒,但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最后只得悻悻而回。
“不行就是不行!”敘述者甚至能夠模仿朱镕基的湖南普通話。
剛正不阿的朱镕基,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很多人都恨他、怕他。
據說,朱镕基離開廊坊調到北京的時候,幾百口人只有一個看門房的老人送他,場面極其凄涼。老人把他幾件簡單的行李裝上車,送他到火車站。
老人拉著朱镕基的手說:“你是一個好人?!闭f著,兩個人都哭了。
這個故事被幾位管道局退休職工否定。
那么,當時的朱镕基到底是什么樣的?
電力通訊工程公司是一個工程單位,工作特點之一就是經常在野外施工,朱镕基曾在調度室工作,是隊上負責技術的。管道局一個退休職工說:“在我們眼里,朱镕基當然是很有水平的,不愛多說話,他和大家的關系還可以。這個人也確實是比較正直,他的英語很好,能說、能寫、能翻譯。”
當時,朱镕基經常要跑野外,和大家一起睡,一起吃住,翻山過河,哪里有石油工地,就到哪里架電線,安裝變電裝置。他不僅能設計圖紙,還和大家一起從事些體力活。
廊坊的那幾年可以說是朱镕基多舛命運的最后階段,不久,朱镕基回到北京,開始了他新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