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征
中秋時,桂花就開了。
晚飯后在院子里散步,一陣花香撞過來,禁不住深呼吸,香氣卻不知所蹤。什么花,這么香,待心里自問,那香氣便再度拂過,不禁自喜,想著這樣的香,也只有桂花了。直到九九重陽日桂花落盡,這個秋天,露成香露,月成香月,整個江南都是香的。
我的花園里桂花最多。
花園四周有近百株四季桂做成的綠籬,這是要感謝園林師傅的,那時候,我哪里懂得用什么植物做院子綠籬呢。師傅建議,四季桂四季常青,四季開花,香氣清雅。我本就是花癡,經(jīng)師傅寥寥幾句,便知四季桂的絕好。想象一下,一年四季,園內(nèi)桂香不盡,那是怎樣的美境。果然,此后數(shù)年的四季都被這清淡的桂香驚擾。偶爾夜深時歸家,進得院門,總有一陣似有若無的清香襲來待要深究卻又無跡可尋,心中便生出喜悅,知道這暗香正是從茂密的綠籬深處流出的。
四季桂圍著的花園里,有一株樹齡已近百年的金桂,只在秋季開花,花朵是金黃色,花香比四季桂來的香濃。園中的這一株百年金桂,因它獨特的樹型,讓人過目不忘,老桂樹,樹冠圓滿,樹型猶似一株人工雕成的巨大圣誕樹,每年春天整個樹冠齊刷刷發(fā)出一層層嫩枝,同時向外生長20厘米左右,樹冠向外同時延伸,樹型卻依舊保持完美的弧線,像人工刻意修剪一般,整齊流暢。桂樹四季常青,葉片厚重濃密,春天發(fā)出的清翠新葉,一旦入秋便成了深綠。秋天的某個清晨,被一陣花香驚醒,便知,老桂樹開花了。
桂花樹不開花時就極為普通,所以,桂花自古以來入詩的多入畫的卻極少,印象中見過一幅明時18紀的《桂菊山禽圖》,畫幅很大,絹本重彩,畫面的前景是一株高大的桂花樹,蒼勁的樹干斜立石坡,四只綬帶烏在繁茂的花葉之間嬉戲嗚叫,山石背后瀉出幾支盛開的秋菊。作為一幅典型的工筆重彩作品,花鳥均是精工細寫,而密布枝葉間的桂花,也僅僅是一些細碎的黃白色點而已。所以,賞桂,賞的并不是花。桂花的好,更在香氣,古人稱桂花為九里香,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焙?,盛開,桂花都是細碎嬌小的,藏在密密匝匝的枝葉問,遠觀近瞧,看到的只是星星點點,而桂花的香氣卻極為盛大,以致秋天的高遠空曠里,時時處處流動著花香。
花香短暫易逝,桂花亦然。作為樹花,桂花的花期可以延續(xù)月余,對于癡花戀花之人依舊是悵然。唐朝時有“括香”的做法,每每宮中有鮮花開放,宮女們就用重頂帳篷罩住鮮花,以此留住香氣。我雖自喻為花癡,卻也不會做出“括香”此等癡事。不過,為留住桂花的花香,人們便有許多更實用的嘗試:將桂花收集起來,做成桂花干,可做飲荼,可做美食,可做聞香。古人說桂為百藥之長,用桂花釀制的酒有“飲之壽干歲”的功效。從藥理上說,桂花的香氣也具備許多藥用價值可行氣止痛,散血消瘀,促進腸道蠕動,并能促進呼吸道痰液的排出,能化痰,止咳,平喘,還能殺滅口中細菌,消除口臭。江南產(chǎn)桂花,也有食用桂花的習俗,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桂花糖,各式甜點都可以用一點桂花點綴,是美食,是養(yǎng)生,也是修性。
在桂花將落的時節(jié),拿一大塊桌布,鋪在桂花樹下,以長桿輕打樹枝,桂花便簌簌落下,不一會兒便是厚厚一層,雪一樣積滿桌布,搜羅起來,滿滿當當頗為壯觀,汪曾祺先生寫桂花開頭便說“桂花以多為勝”,這個“以多為勝”,也可說是花多。鮮桂花不經(jīng)過特殊加工處理,最多只能存放三五日便會變色變味,香氣盡失,我有過這樣慘痛的教訓。有一年,打下的桂花裝滿一個大大的竹篩子,放置在門前的亭子間,渾厚馥郁的香氣,擠得滿院子滿屋子,讓人不忍破壞。只是幾天后,金色的桂花開始變成了暗褐色,味道也有了一種受熱發(fā)酵似的怪味,既不可食也不可聞,真真是可惜了,以致此后幾年我不敢收集桂花,只任它在季節(jié)中自生自落,恪守它身為花的本份。
今年桂花開時正是中秋,將落時趕上國慶長假,我戀著一園子的桂香不愿出門,每日靜坐亭子間,閑來翻書,揀階前落葉體會人閑桂花落無聲那樣的一份秋日靜好。看一日一日桂花盡落,便再起了收集桂花的興致。拿了長桿輕搖桂枝,發(fā)現(xiàn),落下的已是幾近干枯的桂花,想來此時秋將近,桂花也過了大量收獲的花期,只能在枝葉間覓得一些尚屬鮮艷的,用手摘下。不過,用手摘桂花實在是一件仔細活,桂花細小密集,附著在茂密的枝葉間,摘花時需用力適中,若用力不足自是摘不下來,若用力稍重,那花瓣便被捏成了花汁。摘下的桂花,為保持充足的花香,無需水洗,只揀去雜質(zhì)即可食用。鮮桂花的最佳保存方法是采用石灰干燥法,即:用宣紙松松地包上與桂花量對等的生石灰,放進密閉的容器里,再把鮮桂花悉數(shù)撒在生石灰紙包上,蓋緊蓋密封兩天,桂花就會干酥,干酥后的桂花用玻璃瓶密封保存,此種方法保存的桂花,可醇香不失,金色不變。
九九重陽,秋高氣爽,三兩知己好友相聚,品桂啖蟹,飲酒觀月好不自在,這樣的良辰美景桂花是不能缺席的。用蜂蜜浸泡新鮮的桂花做成蜜汁桂花,將紅棗去核塞入糯米面條,加水煮熟后,用蜜汁桂花澆在紅棗上,即是一道養(yǎng)血健脾的桂花蜜棗。亦可將山藥洗凈放入蒸鍋蒸7分鐘左右,出鍋后去皮切片,再用蜜汁桂花澆在山藥片上,一道養(yǎng)顏補腎的桂花山藥即刻就做成了。飯后,沖泡一壺桂花茶,解酒解油膩,四溢的香味,更是清新怡人。我愛喝茶,且多以茶香論茶品,比如,鐵觀音,大紅袍,金駿眉,鳳凰單樅,無一不是迷戀這些茶的香氣。鳳凰單樅的茶香,就是典型的桂花加蜂蜜的香甜。而鮮桂花泡出的茶,香氣遠勝鳳凰單樅,喝下一口鮮桂花茶含在嘴里,仔細地品一品,那桂花香氣里會有一點淺淡的藥香,還有一點植物的青澀味道對于老茶客不一定喜歡,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常飲桂花茶,舒肝明目潤肺養(yǎng)聲,美白皮膚,排除體內(nèi)毒素,對蕁麻疹,十二指腸潰瘍、胃寒胃疼也有預防治療功效。沖泡后的桂花茶亦可祛除螃蟹魚蝦的腥氣,《紅樓夢》寫到仲秋時節(jié)吃螃蟹,鳳姐吩咐“去取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來,預備洗手?!背酝牦π?,用桂花茶浸手,不僅去了螃蟹的腥氣,雙手更是留了桂花的香氣。
桂花初開時,畫家吳湘云就準備采了桂花釀酒,湘云說,金桂銀桂丹桂開了,南京城就像一個甜點工坊。湘云還很文藝腔地感嘆這個時節(jié),南京古城的幸福指數(shù)也高了許多讓人覺得要好好活著,就為聞這每年的滿城桂花香氣。
是呢。一樹香風,十里相續(xù),這江南的滿園秋色,因了桂香而愈加讓人迷戀,不忍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