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itis,CP)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病和難治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其發(fā)病原因、機制、病理變化都不十分清楚,治療效果亦不令人滿意。中醫(yī)將其歸屬于“淋濁”和“精濁”的范疇。本文就當前中醫(yī)藥診治CP中應注意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中醫(yī)藥療療;慢性前列腺炎;理論探討
中圖分類號:R256.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2-0011-04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itis,CP)是指前列腺在病原體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現(xiàn)以骨盆區(qū)域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等為特征癥狀的一組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病和難治病,全世界男性中的患病率為9%~14%[1],嚴重影響具生活質(zhì)量。CP的發(fā)病原因、機制、病理變化都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是具有獨特病因、臨床特點和轉(zhuǎn)歸的一組疾病組成的臨床綜合征[2]。其概念中強調(diào)了一系列相關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幾個基本要素:下尿路癥狀、前列腺受累、存在炎癥表現(xiàn)但缺乏急性炎癥的證據(jù)[3],其治療效果不令人滿意,故有必要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進行深入研究。
祖國醫(yī)學根據(jù)CP病變部位和主要臨床特點,將其歸屬于“淋濁”和“精濁”的范圍[4~5]。并認為病位在精室、精竅,與腎和膀胱相關,同時與肝、肺、脾、心、三焦等也有密切關系[6]。病機特點是:腎虛為本,濕、熱、瘀、毒為標。針對這種多因素、復雜性疾病,采用中醫(yī)藥多方位、多層次、多靶點、多途徑的調(diào)節(jié),往往能奏效,已被廣泛應用。筆者就目前中醫(yī)藥診療此病中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1診斷、辨證、療效判定的問題
CP診斷、分類及療效判定等標準存在的缺陷,是臨床證治研究的瓶頸,盡管《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和《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zhuǎn)標準》[8]等對中醫(yī)藥臨床治療CP有辨證分型、療效判斷的標準有指導,但目前尚無診斷CP的金標準,臨床癥狀很難客觀評價,如CP的幾個重要癥狀:疼痛(部位、嚴重性及頻度)、排尿異常(排尿刺激征、阻塞感)和對生活的影響程度等客觀指標均難以界定。過去對前列腺炎的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癥狀和/或前列腺按摩液(EPS)檢查(WBC>10/HP),而某些泌尿生殖系疾病有類似CP的表現(xiàn),EPS-WBC對前列腺炎的診斷和分類很重要,但不能作為唯一的診斷標準。EPS中WBC增多可能發(fā)生在尿道疾?。虻姥?、尿道狹窄和憩室),也可發(fā)生在無感染的前列腺結石、健康男性性交和射精后的數(shù)小時。相反,CP造成前列腺腺管的炎性阻塞、炎性病灶較深、或病灶與尿道不通時,EPS-WBC數(shù)量并不增多。加上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前列腺導管同尿道之間呈直角,亦不利于腺體炎性8e9253130d916a46b9853ab024349bdc分泌物排出,反而有益于病原菌進入腺體;前列腺上皮脂膜的存在[9]血—前列腺屏障作用,其病灶周圍易纖維化,故單憑EPS-WBC的多少不能確診CP。而且WBC的多少與CP的臨床表現(xiàn)、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