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南北極
南極與北極,并非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地球的最南端、地球的北極點。實際上,南極這個詞有多種近似含義,例如:南極洲、南極點、南極大陸、南極地區(qū)、南極圈等。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我們一般把南緯60°以南的地區(qū)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千米。北極則指北緯66°33'(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qū)域,也叫做北極地區(qū)。北極地區(qū)包括極區(qū)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cè)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qū)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部分占800萬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學家從物候?qū)W角度出發(fā),以7月份平均10℃等溫線(海洋以5℃等溫線)作為北極地區(qū)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qū)的總面積就擴大為27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布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范圍,北極地區(qū)的面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千米。北極地區(qū)究竟以何為界,環(huán)北極國家的標準也不統(tǒng)一,不過一般人習慣于從地理學角度出發(fā),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qū)的界線。
中國南極考察站
長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南部(62°12'59''S,58°57'52''W),站區(qū)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長城站現(xiàn)有各種建筑25座,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各種運輸工具17臺,除先進的通信設備、舒適的生活條件外,還擁有較為完善的科學實驗室,配備有供科學研究使用的各種儀器設備。長城站每年可接納越冬考察人員40名,度夏考察人員80名。
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69°22'24''S,76°22'40''E),站區(qū)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現(xiàn)有各種建筑20余座,各種運輸工具20余臺,除先進的通信設備、舒適的生活條件外,還擁有較為完備的科學實驗室,配備有供科學研究使用的各種儀器設備。中山站每年可按納越冬人員25名,度夏人員60名。
昆侖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極內(nèi)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qū)落成,目前建成的昆侖站主體建筑為鋼結(jié)構(gòu),工程的建筑面積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區(qū)和科研區(qū),可供15~20人進行夏季科考。根據(jù)規(guī)劃,3~5年后,昆侖站將逐步升級擴建到558.56平方米,成為滿足科考人員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侖站為依托,我國將有計劃地在南極內(nèi)陸開展冰川學、天文學、地質(zhì)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空間物理學等領(lǐng)域的科學研究。
我國北極考察的歷史
早在1957年,以竺可楨為代表的我國科學家就曾呼吁,我國地質(zhì)演變與兩極有關(guān),要開展這方面的科學研究,參與極地地質(zhì)考察活動。1964年,國家海洋局成立,國務院賦予了國家海洋局進行南極和北冰洋考察的任務。
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孫鴻烈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聯(lián)名向國務院寫信,呼吁開展極地科學考察。1995年,我國科學家曾以民間組織和民間集資的形式,開展遠征北極點活動。1998年7月,國家海洋局組織了由專家和船長組成的北極考察團,考察了至北極點的北冰洋航線和自然環(huán)境,這些都為中國政府組織的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進行了哪些考察?
作為我國第一次由政府部門直接組織的北極科學考察活動,由124名科考隊員組成的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于1999年7月1日乘“雪龍?zhí)枴贝瑥纳虾3霭l(fā),途經(jīng)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區(qū)、多年海冰區(qū)進行了大洋綜合調(diào)查和冰區(qū)綜合考察,于9月9日回到上海港??疾礻牽朔硕囔F、浮冰、海流、北極熊等困難,行程13210海里,圓滿完成了預定的科考任務。
首航北冰洋的“雪龍?zhí)枴焙叫械奖本?5°30'、西經(jīng)160°附近,從而創(chuàng)造了我國航海歷史上的最北記錄,其中冰區(qū)連續(xù)航行2000多海里,創(chuàng)造了中國船只冰區(qū)航行里程的新記錄。科考隊在北緯75。附近建立了聯(lián)合冰站,在面臨冰裂的危險下,進行了長達7天的海冰氣一生物綜合觀測;科考隊部分隊員還飛抵最北點——北緯77°18'進行了作業(yè)。這次考察獲取了大量的科學樣品和觀測數(shù)據(jù)。
我國的南極考察船
自1984年中國首次組隊進行南極科學考察至今,先后派赴南極地區(qū)擔負運輸、科學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們是“向陽紅10號”、“J121號”、“海洋4號”、“極地號”和“雪龍?zhí)枴?。其中前三艘只進行過一個南極航次,后兩艘則為中國極地運輸、考察專用船。
“極地號”考察船:原系芬蘭勞馬船廠1971年建造的一艘具有1A級抗冰能力的貨船,中國于1985年購進后,斥資750萬元改裝成南極科學考察運輸船。從1986年lO月25日首航南極以來,共完成了6個南極航次,于1994年退役。
“雪龍?zhí)枴笨疾齑涸禐蹩颂m赫爾松船廠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級破冰能力的破冰船,中國購進后,斥資3100萬元改裝成為南極科學考察運輸船,于1994年代替“極地號”服役至今,已完成4個南極航次。該船總長167.0米、型寬22.6米、型深13.5米、滿載吃水9.0米、滿載排水量21025噸、最大航速18節(jié)、續(xù)航力20000海里、載重量10225噸。“雪龍?zhí)枴本哂邢冗M的導航、定位和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及能容納2架直升飛機的平臺、機庫和配套設備。該船屬B1級破冰船,能以1.5節(jié)航速連續(xù)破冰厚度1.1米(含0.2米雪)。船上設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生物、氣象和潔凈實驗室,配備了CTD和ADCP等國際先進的大洋調(diào)查儀器設備。船上有鋪位128張,可搭載80名考察人員赴極地工作。
康有為是中國赴北極第一人
北極越來越引人關(guān)注。2002年,我國在北極建立了第一個科學考察站,而早在1908年,有一個中國人就把足跡延伸到了北極,他就是近代思想家、維新運動的領(lǐng)袖康有為。這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考證的結(jié)果。
據(jù)考證,1908年5月,康有為曾經(jīng)到達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那岌島,該島位于北緯84°附近??涤袨槭欠裾娴牡竭_北極?有文字記錄為證:“攜同壁(康有為女兒的名字)游那威北冰洋那岌島夜半觀日將下來而忽?!笨涤袨椴樵撛娢膶懹凶⑨專骸皶r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時,泊舟登山,十二時至頂,如日正午。頂有亭,飲三邊酒,視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絕?!备叩橇x研究員說,康有為描述的景致就是我們所說的極晝現(xiàn)象,因此康有為是有據(jù)可查的到過北極的中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