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看,毛澤東在把握這類貪腐問題時,一向是以教育為主,避免打擊面過寬,能不殺盡量不殺;該殺的則決不手軟,鐵面無私、嚴懲不貸。
瑞金時期,毛澤東嚴懲了于都縣一個集團貪污案,將貪污數(shù)額最大的縣委軍事部長等四人公審之后,執(zhí)行槍決,余者一律依法嚴辦。
由于劉青山、張子善的地位和影響,以及廣大干部在認識上的不盡一致,毛澤東在考慮對劉、張的量刑時,是十分慎重和民主的。當時,他曾與朱德、周恩來、劉少奇、薄一波、彭真等人在頤年堂開會,議論這個問題。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對那些“手上不干凈”的人,應(yīng)當區(qū)別輕重大小,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核實,實事求是地分別對待,以免整錯、殺錯;但是對于像劉、張這樣的大貪污犯,不論他們有多大的功勞,都是不可饒恕的。毛澤東說:“對于這樣的叛徒和蛀蟲,有多少就必須清除多少。清除了他們,不是黨的損失,而是黨的勝利;不是降低了黨的威信而是提高了黨的威信?!?br/>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當周恩來將華北局的報告送交毛澤東時,毛澤東看后許久不語。周恩來就問:“主席的意見呢?”
毛澤東張口說出兩個字:“死刑?!?br/> 周恩來又問:“萬一有人出面講情呢?”
毛澤東還是兩個字:“不準?!?br/> ?。ㄕ浴斗锤L暴——毛澤東開國肅貪第一戰(zhàn)》,王少軍、張福興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