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1/ARFxXKo2JhryvrKzUSywFQ.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1/eGSJwfcWoktjZUqkseVo4F.webp)
孫若曦,中國當代書壇崛起的一位實力派青年書法家。
若曦先生的書作既有傳統(tǒng)功力,又富時代氣息,書體、章法形式全面,特別是用筆,潑辣大膽,變化豐富,顯示出其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
若曦先生善行書,他從《蘭亭序》八手,力追二王神髓,遍習各家名帖,廣攝古人之長,形成了自家疏宕秀逸的風格。細品其行書作品,古法暗合,新意自出。用筆多飽墨,但提點捺壓卻不失清度,輕起重落,飄逸之中見凝重,秀潤之間藏筋骨。運筆起勢可如游絲而頓出奇崛,落筆亦如風推厚云而抽出雨線。氣勢奔放,如疾風驟雨,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若曦先生工隸書,歷年來潛心鉆研《石門頌》《張遷碑》《乙瑛碑》等,但他師古不泥古,其隸書作品剛健瀟灑,舒展流暢,大氣磅礴,而又不失沉穩(wěn)凝重,雍容大度,由此可見其為人恬淡、與世無爭的藝術(shù)家風范。
字如其人。若曦先生的書藝,有著較高的文化品位,書卷氣甚濃。這與其深厚的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若曦先生是美術(shù)科班出身,自幼嗜書,涉獵群科。除了書法錘煉外,他還尤為重視書外功夫的修養(yǎng),對于詩詞、音樂、戲曲、茶藝等諸多藝術(shù)形式尤為喜愛,積淀日厚,漸入佳境,因而其書藝體現(xiàn)的文化品位較高,而這正是書法家與寫字匠的分水嶺。
若曦先生個子不高,神態(tài)怡然,目光恬靜,談吐篤誠而灑脫,讓人一見如故。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他寒暑不輟,辛苦備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和嫻熟的書寫技能。還是在古城保定求學期間,若曦先生就曾與他人聯(lián)合舉辦書法篆刻展。畢業(yè)后先后擔任幾家報刊的美術(shù)編輯、編輯部主任、副主編等職,工作之余,仍寄情于翰墨。也許早年學書的心態(tài)只是一時沖動,想圖個快活,窗明幾凈,紙清墨香,雅人亦雅事,委實快哉豈知時光流逝,其志彌篤,如今競至于如此割舍不下,與小小竹管“如膠似漆”起來——這當中,既有‘硬投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更有“軟投入”(時間、精力、心智和情感),可謂“墨雅·,不淺。
若曦先生學書,不囿于一家一派,而是兼學百家,廣收博采。在扎根傳統(tǒng)的前提下,他不盲從古人、名人,不輕視周圍同道。若曦先生對當代書家,特別是一些較年輕的書法家,只要認為有可取之處,必能虛心汲取,不恥下問,擇其善者而學之。時至今日,若曦先生的書法藝術(shù)可以說是小有成就,其作品常見諸報刊,并屢獲獎項。但他從無滿足感,總是把自己擺在一個初學者的位置上,僅就這一點來說,也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