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活動課,初三學生小A、小B與小C在操場上發(fā)生了一起較為嚴重的打架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小A與小C在打籃球的時候發(fā)生了矛盾,小C語言不文明,辱罵了小A,小A就動手打了小C,小B正好在場,在勸架的過程中幫著小A打了小C,致使小C受傷。在老師的協(xié)調下雙方收手,并將受傷的小C送醫(yī)院治療。
12月17日下午,學校召開了主題是《悔與悟——說說我的心里話》的聽證會,由違紀學生、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班班主任、學生代表、學校政教處領導五方參加。
會議主要是五項議程:
程序一:違紀學生說說心里話,重點說自己在沖突中最后悔的事情和自己的感悟。
小A:自己最后悔的是沒有控制好自己。小C的話自己聽著不順耳,想也沒想就動手了?,F(xiàn)在自己很后悔,因為我們平時都是很好的同學和兄弟,這件事破壞了我們的感情。通過這件事,我感悟到:同學在一起,摩擦在所難免。以后一定會以寬容之心與同學相處,盡量避免與同學之間的摩擦,只有這樣才能處理好同學關系。
小B:自己很后悔,當時正與小A和小C打籃球,看到他們兩個打架,怕小A吃虧就幫忙打了小C。事后,同學們都說我不該幫忙,這樣反而害了自己的好朋友小A,也使小C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通過這件事,我感悟到:當自己的朋友一時沖動時,絕對不要火上澆油,要及時地去勸阻。
小C:該起事件的根源是因自己傷害同學的自尊而起,如果別人那樣說我,我也會很難受。通過這件事,我感悟到:不應該惡語傷人,同學之間交往,語言要文明,行為要文明,不要傷害對方。
程序二:三位學生消除隔閡。
主持人詢問?。痢⑿:你們是真心承認錯誤嗎?二人連連點頭。主持人又問小C:你能接受他們兩個真誠的道歉嗎??。命c頭同意。主持人:你們三個人先握手,再擁抱。三位同學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程序三:家長說說心里話。
三位學生的家長都認為,同學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彼此都是好朋友,在學校里面應該互相幫助,不要因為言語的沖突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家長對學校的教育和處理方式表示理解和支持,也會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程序四:學生代表說說心里話。
學生代表針對此事暢所欲言。一位學生會的學生說:我們都是好朋友,伙伴們犯了錯誤,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同學之間發(fā)生沖突在所難免,希望我們彼此之間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
程序五:主持人總結。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是正常的,要冷靜地、科學地去處理。同學之間的打架斗毆不僅傷害彼此的感情,也損害自己的威望。幫助別人打架,并不是真正的幫助朋友,而是激化了矛盾。希望同學們從本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避免類似事件的發(fā)生。讓我們以自己文明的語言和行為,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和諧,使我們的發(fā)展更加健康。
聽證會后,三位同學相擁走出會議室,微笑又寫在他們的臉上。
違紀學生處理聽證會的教育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聽證會也可以是一次“教育會”,學生自己參與聽證并作出決斷的過程,其實也一次自我教育過程,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受歡迎的,這比老師多少次苦口婆心的勸誡都有用。
給予學生申訴的權利。每一位聽證參加人有權對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擁有陳述權;當事學生或當事學生家長有權申辯,擁有申辯權;聽證參加人有權對事件舉證,有權對學校列出的證據(jù)提出質詢,擁有質詢權。
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通過對聽證會,學生會形成規(guī)則意識、程序意識、主人翁意識等,從而增強其民主意識。
確保處分的公正公開。民主聽證會重在民主,重在溝通。在聽證會上,允許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充分表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處分的透明、公正、適度,當事學生也更容易心平氣和地認識錯誤、接受處分?!?br/> □欄目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