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習作教學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打好學生作文的基礎(chǔ),使學生愉快、主動地去習作,是值得教師探究的。教師不僅要明確教學目標,更要在方法上做作具體的指導,努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邁出習作的第一步。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抓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點燃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作文沒有了興趣,那么寫作文對學生來說就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要注意因勢利導,運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多種情境,喚起兒童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我的做法是:
1.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個“流動日記本”,自己設(shè)計名稱,自己題圖插畫。小組內(nèi)成員可以輪流在日記本上寫文章,也可以文配畫,詩配畫,充分展示小組內(nèi)成員的才藝,再不定期的在班級內(nèi)傳閱,評選出最佳設(shè)計,最佳寫手等。學生對這個“流動日記本”充滿了新鮮感,因為他們寫在里面的只言片語,不僅有同學看,有老師看,還有家長在看,有了這么多的讀者,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大大提高,時不時地主動在“流動日記本”上寫上幾篇。這種有趣的形式,何樂而不為呢?
2.把學生中寫得好的文章在班級“發(fā)表”。發(fā)表的方式有:本人誦讀,班級黑板報發(fā)表,手抄報“小作家園地”發(fā)表等,每學期達到一定次數(shù)的同學授予“班級小作家”稱號。
二、引導積累素材
兒童寫作最為困難的是無話可說,沒有內(nèi)容可寫,“巧婦難為五米之炊”。作文教學應(yīng)注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前,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賞,身臨其境,獲得親身體驗,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共鳴,從生活中受到啟發(fā),才能獲得真實、細致、深刻的資料,才會有寫作的靈感,生出自由表達的期盼,寫作才會引起真情流露。如我在指導學生寫作《第一次玩魔術(shù)》這篇作文時,首先要求學生課前學習一種簡單的魔術(shù),然后在小組內(nèi)表演,再引導學生思考:表演時自己的心情怎樣?表演成功了嗎?同學們看得認真仔細嘛?……這樣學生不光要學、練、演,還要看、要想、要說說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原因。最后,再回憶玩魔術(shù)的全過程,把每一個細節(jié)、表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內(nèi)心感受完整地“說”出來,然后再動筆寫。結(jié)果因為學生親歷了“第一次玩魔術(shù)”的全過程,獲得了親身感受和體驗,文章寫得很成功。
三、 堅持先說后寫
說是寫的前提,也是寫的基礎(chǔ)。作文教學要從易到難,從說到寫,循序漸進。教師在課堂習作指導時,引導學生將他們心中想寫的話說出來,這既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幫助理清寫作思路,又可以提高他們的演講能力,逐步實現(xiàn)能力遷移。 有一次,我在輔導學生寫作《告訴你,我心中的秘密》作文時,便有意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他們輪流上講臺說自己打算寫的這件事。開始,學生們欲言又止,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但后來思路一打開,他們再無所顧慮,紛紛爭先恐后地上臺敘說,大都情節(jié)完整、語言生動。之后,我讓他們將自己所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并認真修改。結(jié)果,這次作文出人意料地成功,精彩篇章不在少數(shù),就連平時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也有明顯進步。
四、啟發(fā)擴散思維
習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形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一些想象中的事物,引領(lǐng)學生突破思維框架,緊扣題目,有理有據(jù)地多想象、多思考。借助編寫故事,看圖聯(lián)想,續(xù)說話題,從生活中尋找問題,激活學生潛在的想象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解開束縛,盡情地淌露心思,寫出心靈深處想說的話語。如在續(xù)寫故事《去年的樹》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小馴鹿的爸爸會怎樣熱情招待?他們會談什么?在學習了《愛之鏈》一文后,我啟發(fā)學生續(xù)寫,“喬依醒來以后……”,學習《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后,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四十年后美穗子來到中國,見到了聶將軍的情形……教師通過有意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和話題,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表達生動、靈活,寫出的文章妙趣橫生。
五、充實批改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習作,習作評價可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家長評價等多種形式,低起點,寬要求,多表揚,少批評。教師應(yīng)盡量讓自己的思想與學生的感情保持和諧,走進兒童的感情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平時采用的作文批改形式主要有:
1.一對一式。即把好、中、差學生分散,讓其分別一對一結(jié)成對子,互批互改。這樣的批改屬淺層次的,重點放在看文章格式是否正確、書寫是否工整、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看有無錯別字、病句;看審題準不準確,有沒有跑題現(xiàn)象;看結(jié)構(gòu)有無條理等。
2.多對一式。是指全班學生同批一篇作文。批改的重點是作文專項訓練,比如,在記敘文的寫作中,專項訓練敘述、抒情、描寫表達方式的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烘托的作用等。
3.四人小組式。隨著批改重點的深入,難度的增加,批改需要團體合作、集體智慧。我嘗試將學生分成組來批閱,一小組四人,每人批改四份,如小組中對批語有不同看法甚至意見分歧,成員間可以辯論,教師相機點評,促其達成一致意見。最后四人小組中選一位書寫工整、美觀的同學將“共識評語”及平均分謄寫在相應(yīng)的作文后。四位批改者簽上各自的姓名,每組推薦一篇佳作。
互改互評完的作文回到各自作者手上,學生查看小組互評的情況,并作相應(yīng)的修改,最后寫出作文后記,談?wù)勛约旱男抡J識、新感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借鑒同學習作的精彩點,互補互進,又可以使學生不至于對作文望而生畏,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ㄘ熅幭奶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