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黃金要經(jīng)過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達的、很好的思想也是這樣。”作文是學生思維外現(xiàn)和思想表達的一種書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無論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分文章七分改”。這就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寫作訓練不僅僅要注重寫,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學生作文修改大多是教師越俎代庖,學生隔岸觀火,結(jié)果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呢?必須讓學生身臨其境,學會自改。
一、訓練學生自改能力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示例范改。即教師批教師改。教師先瀏覽學生作文,發(fā)現(xiàn)并歸納出幾個與這次訓練目標和作文基本要求不相符的共性問題,然后選擇一兩篇較典型的文章為“病例”,邊總結(jié)邊修改。修改時,講清每一個問題“怎樣改”、 “為什么改”,修改后將“病文”與“范文”進行對照,讓學生領(lǐng)悟修改程序及方法,即“三讀三改”。一讀改內(nèi)容,看看文章是否離題,中心是否明確,詳略安排是否妥當,哪些內(nèi)容需要增刪。二讀改詞句,放聲逐字逐句地讀,以有聲的語言支持思考活動,指出錯漏的字詞或標點,改正拗口的詞句,刪除重復的詞語,補充合理的內(nèi)容。三讀促提高,如朗讀課文般復讀,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任務(wù)。讀時可以自己讀自己聽,自己讀別人聽,請別人讀自己聽。
第二步,點撥修改。即教師批學生改。首先,教師在通讀學生作文時,緊扣訓練重點,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號畫出來,并以商量、提醒、指點、希望的口吻把出現(xiàn)的問題歸納成幾點,作為修改意見,反饋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參照修改意見,逐條逐項地檢查自己的作文,有針對性地刪,添,調(diào),換,斷。
第三步,互批互改。即同學批同學改。小學階段,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一般低于評價別人的能力。他們往往能正確地分析別人的行為,卻不善于全面確切地分析自己的舉止。因此,學生互批互改時,把基礎(chǔ)好、基礎(chǔ)差的學生搭配編組,鼓勵基礎(chǔ)差的學生敢于挑出別人作文中的毛病,還要鼓勵學生對看法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進行爭論。
第四步,獨立修改。即自己批自己改?!敖淌菫榱瞬唤獭?。學生學習作文的最終目的,是在走上社會以后,能夠隨時根據(jù)社會需要獨立寫作。獨立寫作和獨立修改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學生缺乏這種獨立性,而仍然保留初學時的那種依賴性,就不能適應(yīng)發(fā)展的需要。為此,很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修改的能力。學生獨立修改前,重溫訓練目標、修改程序及方法;修改時,按照作文訓練目標檢查不足,進行針對性修改;修改后,教師分享學生的修改,進行總結(jié)。
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要注意“四性”
1.針對性。作和改的要求統(tǒng)一。自改作文能力最終目標是要求把自己作文中的所有毛病修改好,但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yīng)分項進行,不要把所有要求都在一次中進行,可根據(jù)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提出不同側(cè)重的修改目標。當然,在重點之外,應(yīng)全面考慮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考慮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既有重點,兼顧全篇,但在批閱評分時,只依據(jù)該次訓練的修改要求,其他的問題允許存在,可以指出,但不作為自改評分標準。
2.層次性。小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是螺旋上升的,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注意三個過渡:從教師的示范改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修改,從教師指導下的修改過渡到互批互改,從修改別人的文章過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根據(jù)不同年級段的目標要求因材施教。如指導低年級學生修改自己寫的話時,重點宜放在“語言通順”、“前后連貫”方面;指導中年級修改,重點宜放在“條理清楚”方面;指導高年級修改,宜以“中心明確”為重點。
3.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運用風趣的語言講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讓學生“當語病醫(yī)生”,做“攻堡壘”游戲,看物改稿。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描寫一種實物(動物,植物,景物)的作文很多,可是有的學生觀察不到這種實物(如桃,草莓,蠟燭等),因而可以把學生帶到具體場所,讓學生用手摸,用鼻聞,用眼看,用嘴嘗,然后再指導學生作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會倍增,認識會加深,改文也會得心應(yīng)手。
4.賞識性。教師在瀏覽學生作文自改情況后,對于那些在自改中改得好的學生,應(yīng)及時給予表揚,或經(jīng)老師宣讀,或讓學生傳閱,或請本人上臺講述修改感受,或編輯出版,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興趣大增。另外,隨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回過頭來看看前一時期修改的作文,學生一定會發(fā)現(xiàn)當初的修改存在有沒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會想出新的修改意見,于是學生在不斷發(fā)現(xiàn)與反省中提高了作文自改能力,養(yǎng)成了自改習慣。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學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培養(yǎng)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學生自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得失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拔恼虏粎挵倩馗摹薄N恼率菍懗鰜淼?,也是改出來的。只有通過自己反復修改,才能把作文中的語句、段落、情節(jié)、思想、感情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動感人。讓我們把作文的修改權(quán)還給學生吧,讓我們的學生不僅會寫作文,而且會改作文。
(責編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