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讀課標,更新理念
構建新形勢下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深入把握、理解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標指導下進行地理教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在“地圖”這一專題的修訂上,增加了一條“標準”——“學會閱讀校園、社區(qū)、旅游景區(qū)等小區(qū)域的平面示意圖”,并將相應的“活動建議”修改為“學習繪制校園等小區(qū)域的平面示意圖”,這比原來“實地踏勘并繪制社區(qū)圖”的標準降低了難度;在“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讀坡的陡緩”的內容,使得要求更為明晰;將“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這條標準修訂為“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降低了難度;將“定向行軍”修訂為“定向越野”,使得表述更加準確。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礎,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但是,對于地圖的學習,教師大多偏重于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要素的記憶,顯然不符合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這一要求。所以,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地圖的學習目標和重點應該有所轉移。筆者認為,應該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出發(fā),摒棄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讓“情境課堂”作為學生施展自己的舞臺,通過別出心裁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地圖”學習中,也為初中地理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巧設情境,探尋妙點
“地圖”一節(jié)的知識點并不多,很多教師都是讓學生簡單了解教材后一筆帶過。孰不知,這恰恰沒有領悟教材編寫者的用意,喪失了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機會,也不利于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鍛煉和提高。在“地圖”這一課中如何巧妙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實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以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1.激發(fā)興趣,巧妙導入
地理課堂導入的方式很多,如巧借影音,形象導入;巧用熱點,生活導入;巧設疑問,懸念導入;巧講故事、興趣導入等。但無論哪種導入方式,只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形成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講授“地圖”這一課時,可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課前下載“谷歌地球”軟件,利用衛(wèi)星地圖,巧妙創(chuàng)設“谷歌搜索,俯瞰家鄉(xiāng)”的活動情境來導入新課。
活動主題:谷歌搜索,俯瞰家鄉(xiāng)。
活動目的:了解先進的科技手段,學會利用衛(wèi)星地圖搜索、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風光。
活動形式:個人介紹。
活動說明:“谷歌地圖”是非常先進的將衛(wèi)星影像和航拍數據結合的一種三維地圖,學生通過查看谷歌衛(wèi)星影像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家鄉(xiāng)的3D地形和各種建筑物,甚至是自己樓房的房頂。讓學生走上講臺,通過谷歌地圖從世界中找到家鄉(xiāng)的位置。根據谷歌衛(wèi)星地圖的顯示,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在社區(qū)的布局或者家鄉(xiāng)美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極具現(xiàn)代感和視覺沖擊力的真實的圖片場景,再加上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繪聲繪色的介紹,全班學生都會產生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
2.活動情境,巧妙設計
新課標倡導:“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彼裕虒W情境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生活,以生活為切入點,提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問題設在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情境中,特別是學生有過親身體驗的、比較關注的生活原型中,這樣才能切實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感受,才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從中獲得感悟。在“地圖”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可設計這樣的活動情境。
活動主題:世博旅游攻略。
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
活動說明:世博會是國人普遍關注的熱點,游覽世博園也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愿望,但是不少學生未能如愿。通過課堂上模擬去世博會旅游的場景,從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切實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活動目的:認識地圖的種類,了解地圖的作用,并學會運用地圖。
活動問題:
?。?)游覽世博園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如何選擇線路?如何選用地圖?
活動過程:
師:上海世博會在2010年10月1日已經成功閉幕,遺憾的是,很多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去參觀。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大家來一次模擬旅游,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出課堂,走進世博,相信大家同樣會收獲很多。出門旅行前,大家想想出發(fā)前要準備什么物品呢?
生:準備地圖。
師:除了地圖以外,還需要準備其它物品嗎?
生:照相機、望遠鏡……
師:出發(fā)前的準備應該是中學生具備的生活常識了,這次旅行需要自己設計旅行路線,大家想想要重點利用什么地圖?(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種地圖)
生:交通圖。
師:這次世博之旅能否滿意而歸,很大一方面取決于同學們的準備工作,所以請各小組積極討論,共同探究——這次旅行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到達上海?并說出具體行程線路。
小組探究活動,展示活動結果。
師: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到達上海,走進世博園區(qū)后,應該選用什么地圖?
生:園區(qū)導覽圖。
師:請同學們回想學過的讀圖方法,如果想從這幅圖上獲取一些信息,第一步應該看什么?
生:圖名。
師:第二步應該看什么?
生:圖例。
師: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園區(qū)里有很多服務設施、公交車線路等。這幅地圖的右側還有展館索引,告知不同國家展館所在的片區(qū);左下角有世博園區(qū)總覽圖,告知片區(qū)的大體位置,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家快速便捷地找到具體國家的展館?,F(xiàn)在就請大家漫步在上海世博園,共同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視聽享受。
通過創(chuàng)設這種學生能夠“親身”經歷的、比較關注的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整節(jié)課都是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教師只是課堂的指引者和參與者,良好的課堂效果不言而喻。在活動情境的設計中注重學習小組內的探索與交流,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5FL7ocsVNq3VxgXHd7oSrQ==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3.突破難點,巧妙啟發(fā)
新課標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睂W習地圖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地圖,因此,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非常重要。而運用地圖的技能是多方面的,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在地圖上查找信息,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內容,積極思考,深刻挖掘教材,合理創(chuàng)新地運用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出富有時代性、與學生聯(lián)系較緊密的實踐性強的教學情境。如在突破“地圖”這節(jié)課的難點中,同樣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引導,步步啟發(fā)。學生在模擬的世博旅游情境中,到達世博園后,可設計“世博園探寶”活動。讓學生將在地圖上查找到的信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主題:世博園探寶。
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
活動過程:
師:大家已經拿到了世博園區(qū)導覽圖,請利用手中的地圖進行“游園探寶”。首先請觀察世博園區(qū)主要分為哪幾大片區(qū)?
生:分為A片區(qū)、B片區(qū)、C片區(qū)、D片區(qū)、E片區(qū),共五個片區(qū)。
師:請快速找到中國國家館、世博中心,分別在哪一個片區(qū)?
生1:中國國家館在A片區(qū)。
生2:世博中心在B片區(qū)。
師:假設將車停到8號停車場,想先去中國國家館再去世博中心游覽,應該怎樣走?還想去游覽哪些國家館,它們分別在哪個片區(qū)?請說出詳細的行程路線。
小組合作探究,展示活動結果,師生總結評價。
師:從這幅園區(qū)導覽圖上準確地獲取了這么多信息,看來大家已經具備讀圖、用圖的基本能力,現(xiàn)在就請漫步在上海世博園,共同欣賞園區(qū)里美麗的景觀。
播放視頻資料……
教師通過這樣有效的活動情境巧妙啟發(fā),層層創(chuàng)設,不斷為學生搭建學習階梯,將學生逐步引導到所要探究的問題上來,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
4.課外延伸,巧妙拓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笨梢?,課外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由課內遷移到課外,由課堂上知識的學習轉向對社會生活的實踐。努力開展豐富多彩、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用心關注生活,關注熱點,并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探索,創(chuàng)建開放式的地理新課堂。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yǎng)。
在“地圖”這一課的學習中,可設計“我的家鄉(xiāng)風光好”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外活動中達到開拓視野、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養(yǎng)的目的。
活動主題:我的家鄉(xiāng)風光好。
活動地點:家鄉(xiāng)著名的旅游景區(qū)。
活動形式:學生之間或與父母合作完成。
活動說明:學生通過實地參觀勘察家鄉(xiāng)的旅游景點,結合所學“地圖”中的相關知識,制作一幅家鄉(xiāng)的旅游景區(qū)的簡圖。
活動目的: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美好情操。
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不僅鍛煉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密切了學生與社會的關系,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