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宇宙中的地球”專題復習

      2011-12-29 00:00:00潘竹娟
      地理教育 2011年8期


        一、直擊高考
        
        考點1.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
        【考點解讀】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是基礎性的背景知識,應作為了解層面的內容,具體知識要求可分解為三項:一是能用圖表正確表示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與級別;二是了解太陽系概況和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此知識點可與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結合起來復習;三是要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公轉運動特點與其它行星相似,結構特點與類地行星相似,其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這是本考點復習的重點,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考題透視】
        本考點的命題一般以選擇題為主,主要考查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與級別、太陽系中行星的相對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可能出現(xiàn)運用“地球存在生命條件”的知識去解釋其它天體有無生命,或根據(jù)“行星的物理性質”解釋其它行星有無與地球相似的運動意義。此知識點常與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相結合進行考查。
        例1:(2008年江蘇地理卷)圖1為“公轉軌道相鄰的三大行星相對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此時:
        A.是地球上北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黃金季節(jié)
        B.地球處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
        C.我國從南向北白晝變短,黑夜變長
        D.②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與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之一是:
        A.適宜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
        B.強烈的太陽輻射和充足的水汽
        C.復雜的地形和巖石圈
        D.強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動
        
        解析:本組題以局部“太陽系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學生對太陽系行星相對位置、地球運動特點、晝夜長短變
        化、地球存在生命條件等知識的掌握情況。
        
        考點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考點解讀】
        本考點屬于理解層面的知識,主要理解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①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②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③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上生物固定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④太陽輻射為生產(chǎn)、生活提供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引起電離層擾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產(chǎn)生極光現(xiàn)象;使地球氣候異常。
        【考題透視】
        試題以選擇題或填充題為主,也可能分析航天器發(fā)射、運行時的宇宙環(huán)境,分析太陽輻射強弱的原因等。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天氣狀況、海拔高低、日照時間長短等。我國太陽能最豐富地區(qū)為青藏高原,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空氣中水氣少,塵埃少,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我國太陽能貧乏地區(qū)為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因為陰雨天多,云霧大,較多地削弱了太陽輻射。
        例2:(2009年廣東文綜卷)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圖2中關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空間分布,敘述正確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即為“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知識拓展,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考點3.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征
        【考點解讀】
        地球自轉和公轉是地球運動的最主要形式,其特征是學習地球運動這一難點的基礎,適宜采用比較法進行復習,找出其相似性與差異性,提高相關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表2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特征比較,是其基礎知識的梳理。
        
        
        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特征的復習,重點是掌握不同圖示形式下地球運動方向的判讀方法??梢愿鶕?jù)晨昏線和經(jīng)度變化進行判讀。圖3中如AO為晨線,則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圖示為南半球;若AO為昏線則為逆時針方向旋轉,圖示為北半球;如A點所在經(jīng)線為90°E,則自轉方向為順時針,東經(jīng)度變大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方向。
        【考題透視】
        高考題多為選擇題,常以圖表為載體,考查內容及技能往往涉及,地球自轉、公轉方向的辨認;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判斷;某重大事件發(fā)生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由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來判斷此時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球公轉速度快慢的判斷;地球自轉、公轉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等。該考點很少單獨出題,大多與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綜合起來進行命題。
        例3:(2011年江蘇地理卷)表3為三地連續(xù)兩日日出與日落(北京時間)。據(jù)此回答(1)~(2)題。
        
        (1)三地按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若③地為北京,此時:
        A.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轉速度逐漸加快
        C.北極圈內極晝的范圍逐漸擴大
        D.各地晝夜長短相差最小
        解析:該組題從三地連續(xù)兩天日出日落時間入手,考查學生對晝夜長短變化及緯度分布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對相關事物變化的分析判斷能力。
        
        考點4.黃赤交角的地理意義
        【考點解讀】
        地球公轉和黃赤交角的存在是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根本原因,黃赤交角目前為23°26′,在數(shù)值上與地軸的傾角互余。因地球公轉和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作周年回歸運動。運動規(guī)律如圖4。這部分知識必須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復習時應讓學生學會繪制太陽直射點運動軌跡圖。
        
        
        【考題透視】
        該考點是掌握地球公轉地理意義的基礎,高考題中常與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季節(jié)變化、氣候特征變化、人類活動等結合起來,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和推斷能力。還可能考查學生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如分析黃赤交角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等。黃赤交角變大(?。厍蛏蠠釒?、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變?。ù螅桓鞯卣缣柛叨群蜁円归L短的年變幅變大(?。?br/>  例4:(2009年福建文綜卷)若圖5中EF為地球公轉軌道平面,PQ為地軸,下列變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溫升高 B.北溫帶范圍變小
        C.全球極夜范圍擴大 D.悉尼(約34°S)夏季晝變長
        解析:該考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查學生對黃赤交角影響的理解程度。
        考點5.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考點解讀】
        該考點是本專題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較強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復習時可用對比法、圖示法區(qū)別概念,演示時區(qū)劃分、晨昏線運動等原理。地轉偏向力的復習重在運用,建議舉具體的案例進行復習,如大氣運動、流水的地質作用與地轉偏向力的關系等。地轉偏向力對河岸影響的復習,要特別注意平直河道與曲折河道兩岸侵蝕和沉積規(guī)律的不同。本考點一定要重點理解晨昏線和地方時、區(qū)時。
        晨昏線
       ?。?)晨昏線的特點。平分地球;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永遠平分赤道;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jīng)線重合;除二分日,晨昏線與某一條緯線相切,二至日與極圈相切。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2)晨昏線的運動。周日運動:隨著地球的自轉,晨昏線不停地由東向西運動;周年運動: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使得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在0°~23°26′之間擺動,如圖6所示(圖中AB為晨昏圈)。
        
        
        (3)晨昏線的判讀。順地球自轉,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在赤道上晨昏線與經(jīng)線夾角(圖7中的角α)的運用。α角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等于有極晝現(xiàn)象極點上的正午太陽高度;α角和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的度數(shù)互余;兩倍的α角等于與晨昏線相切并有極晝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α角等于日出日落時太陽偏離正東、正西的度數(shù)。
        
        ☆地方時
        因經(jīng)度不同而出現(xiàn)的不同時刻,稱為地方時。因地球自轉角速度為15°/小時,所以經(jīng)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jīng)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同一經(jīng)線上各地地方時相同。時區(qū)劃分的基礎就是地方時,每一時區(qū)跨15°,全球共24個時區(qū),每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地方時即為該時區(qū)的區(qū)時(圖8)。時區(qū)、區(qū)時的計算:某地時區(qū)數(shù)=該地經(jīng)度/15°,余數(shù)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所求區(qū)時=已知區(qū)時±時區(qū)差(東加西減,兩時區(qū)在零時區(qū)同側,時區(qū)差為大數(shù)減小數(shù);在零時區(qū)兩側則兩數(shù)相加)。
        國際上規(guī)定,把180°經(jīng)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自西向東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日界線并不與180°經(jīng)線完全吻合,它是一條折線。0時經(jīng)線是一條自然日期變更線,它是24時或0時所在的經(jīng)線,隨著地球自轉而不斷向西變化。
        
        
        【考題透視】
        本考點是高頻考點,大多為選擇題,載體多為各種形式的光照圖。試題多與地球公轉地理意義和其它地理事物相綜合??疾辄c主要涉及:晨昏線、晝夜長短、季節(jié)、南北半球等自然地理事物變化和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人類活動的判斷;或者根據(jù)地轉偏向力來判斷河流流向、風向、港口位置等,并結合地理位置判斷氣候、自然帶等;還有對區(qū)時、時區(qū)、某一日期范圍的分析判斷。
        例5:(2011年重慶文綜卷)某地北京時間6月22日6時左右日出,13時太陽高度角達到最大約83°?;卮穑?)~(2)題。
       ?。?)該地可能是:
        A.北京 B.沈陽 C.成都 D.海口
       ?。?)該地當天上午太陽高度角達到36°時,布宜諾斯艾里斯(西四區(qū))區(qū)時約為:
        A.6月21日9時 B.6月21日21時
        C.6月22EoWTHv8CBU9Z+ASjD8F+nYvVSuMYA7lFi4K2iy3Kd2Y=日9時 D.6月22日21時
        解析:該組題綜合考查了學生對晝夜長短的判斷、太陽高度日變化、地方時與區(qū)時計算、區(qū)域定位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考點6.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考點解讀】
        本考點也是本專題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變化規(guī)律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是分析各種光照圖的基礎,復習時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變式方法描述太陽直射點位于各個位置時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并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兩種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
        晝夜長短緯度分布規(guī)律:赤道處始終晝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等長;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有極晝,另一半球相反;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地區(qū)范圍也經(jīng)歷了不斷擴大、縮小的過程;南北半球同緯度上晝夜長短相反。晝夜長短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如圖9所示(以北半球為例)。
        晝夜長短的計算:某一緯線晝長(夜長)=晝?。ㄒ够。┧缃?jīng)度÷15°。
        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分布規(guī)律(圖10):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任一日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后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日出時刻=12-晝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 。
        
        
        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不均和有規(guī)律地變化,最終的地理意義是產(chǎn)生四季變化和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
        【考題透視】
        本考點的高考試題大多為選擇題,也時有綜合題出現(xiàn),難度往往中等偏上。主要考查點: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晝長與夜長計算,區(qū)時計算,或由這些拓展到對涉及地區(qū)的氣候特征、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人類生產(chǎn)活動等的分析判斷。試題載體可能還是各種形式光照圖的判讀。該部分知識考查的背景材料也可能是重大的自然、社會事件。
        例6:(2011年四川文綜卷)圖11為經(jīng)緯網(wǎng)圖。圖中A點位于南緯68°,AB為晨昏線的一段;此刻,北京處于白晝;近期,C地日出時刻越來越早。據(jù)題設條件回答(1)~(2)題。
        
        
        (1)此刻,與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羅 B.華盛頓 C.開普敦 D.莫斯科
        (2)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該日,大約在7月中旬
        B.該日,C地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
        C.該季節(jié),正值尼羅河枯水期
        D.該季節(jié),馬達加斯加島白晝比塔斯馬尼亞島長
        解析:本組題以局部地球光照圖為載體,考查學生對晝夜長短分布與地方時之間關系的認識程度,以及對各種地理事物季節(jié)變化的推測能力。
        例7:(2011年上海地理卷)在我國某地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圖12)中,O點為觀察者所在位置,A、B、C、D為觀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個方位,E、F為觀察者在二至日觀測到的正午太陽位置,其中OE⊥AC。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地平面上A、B、C、D四個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_____,O點的緯度是__________。
        (2)若位于O點的觀察者測得某日正午太陽高度為66°34′,且當天日落時刻的北京時間為18點16分,據(jù)此可推算出觀察者所在地的經(jīng)度_____,當天日出的北京時間為______。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
        (3)在圖中畫出冬至日下午15:00時,O點觀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
        解析:此題依據(jù)三維的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綜合考查學生對經(jīng)緯度劃分、地方時、晝夜長短分布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對計算能力的要求較高。解答此題時可以將三維立體的太陽視運動圖轉換為學生熟識的二維地球光照側視圖加以分析,可降低難度。
        
        考點7.地球的圈層結構
        【考點解讀】
        本考點是學習“自然環(huán)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基礎,屬于了解層面。主要掌握地球內部和外部圈層結構,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外部圈層之間的相互關系。從廣義理解,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即各圈層的特點,是自然地理學的主干知識。從狹義理解,是指地球內、外圈層的概括性特點,此處復習是了解其狹義特點。關于內部圈層,要注意分清地殼、地幔、巖石圈、軟流層之間的位置關系;關于外部圈層,要注意生物圈處于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之間相互滲透。
        【考題透視】
        歷次高考關于本考點的試題不多,題型也多為選擇題??赡芘c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碳循環(huán)等知識綜合起來出題,背景材料可能為地震、火山噴發(fā)等自然界重大事件。
        例8:(2011年全國文綜卷)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礦物直接來自:
        
        
        A.地表 B.地殼上部 C.地殼下部 D.地幔
        解析:該題以火山噴發(fā)的景觀圖為載體,考查學生對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了解程度。
        
        二、思路擴展
        
        1.知識整合
        圖14表示本專題知識結構,可以為學生的復習提供一個思維框架。知識結構圖說明地球是在特定的宇宙環(huán)境中運動的,因地球自轉才產(chǎn)生晝夜更替、地方時與區(qū)時和地轉偏向力;因地球是斜著身子繞日公轉,才有黃赤交角的存在,進而有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運動,于是有了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了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圖示關于地球運動的各種知識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著各種邏輯關系的。
        
        
        
        2.復習攻略
        關于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的知識難度不大,復習時可用圖表梳理,并與其它知識相結合。地球的圈層結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圈層結構示意圖認識圈層特點。地球運動部分是重點和難點,下面重點闡釋這一部分的復習策略。
        (1)理解基本概念,構建知識體系。地球自轉的同時斜著身子繞日公轉,使經(jīng)緯線、赤道面與黃道面、晨昏線、太陽直射點等之間的關系在運動中不斷變化,因此,這部分知識點多而繁雜,各知識點之間又有錯綜復雜的關系。如果不能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生就難以理解地球自轉、公轉過程中點、線、面之間立體、動態(tài)的變化,難以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更難與其它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綜合分析的思維能力。所以復習時應引導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自我整理和推導,建立起知識體系(圖15)。
        
        
        (2)“三圖”結合,在準確描述中認識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三圖”是指地球公轉運動示意圖、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太陽照射地球的側視圖,對照“三圖”,引導學生描述當太陽直射點在某一位置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或者太陽直射點從某點向某點運動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學生描述時應及時糾正錯誤。
       ?。?)總結規(guī)律,掌握解題策略。一是理清“點”的連動關系,嫻熟運用“線”和“角”的相關知識。閱讀地球光照圖關鍵是找到“三點”,依據(jù)“三點”的因果、連動關系進行想象和推導,往往能迅速在腦中架構點、線、面,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叭c”是指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和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因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運動才導致晨昏線的周年運動,從而導致晨昏線與緯線切點的南北運動。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導致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jīng)度自東向西變化。建議通過多媒體或板圖演示,讓學生看清“三點”連動變化的過程,從而總結出這樣的規(guī)律:直射點北移(南移),切點南移(北移),極晝(極夜)范圍變大;反之,切點北移(南移),極晝(極夜)范圍變小。直射點移動多少緯度,切點移動多少緯度。通過晨昏線與緯線切點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12時或24時(0時),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該切點的經(jīng)度差為90°,地方時差為6小時。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學生就能比較嫻熟地運用晨昏線特點、晨昏線在赤道上與經(jīng)線夾角等知識形成解題思路,或者將簡單、抽象的局部圖,還原成容易判讀的地球光照側視圖或俯視圖。二是變式比較,進行圖像轉繪訓練。
        地球運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地方時與區(qū)時、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某時太陽高度空間分布規(guī)律與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氣候四季與天文四季、地球上五帶劃分與我國溫度帶劃分等。復習時應引導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比較活動,如由文字區(qū)別到圖像區(qū)別,由此圖聯(lián)想到彼圖,并且動手繪制相關的二維圖像甚至三維圖像(如某緯度二分二至日太陽周日運動軌跡示意圖),或將側視圖轉繪成俯視圖,將太陽高度日變化坐標圖轉繪成相應的光照圖等。
        
        三、踩點熱練
        
        1.命題走向
        本專題知識和技能在2011年各地高考題中涉及較多的是“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涉及的考點主要有時間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及其運用、光照圖的綜合判讀。時間計算考得最多,2011年高考題中有些時間計算首先要在文字或圖表中根據(jù)日出日落時間或晝夜長短來判斷出已知地的時間,然后再計算所求地點的時間。從命題的切入點看有些是直接用知識點設計成光照圖,有些是從學生身邊發(fā)生的自然現(xiàn)象或重大社會事件入手。主要考查了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012年乃至今后幾年高考,時間、日期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及其運用、光照圖的綜合判讀等仍然是高頻考點,試題載體仍是各種光照圖,或者將光照圖的信息用文字表述,社會重大事件仍可能成為出題的背景??梢宰饕淮竽懲茰y,隨著太陽能不斷開發(fā)利用,“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這一考點在高考中出現(xiàn)的頻度會增加,就像因風能開發(fā)強度變大,高考中關于風能分布、成因、開發(fā)的區(qū)位條件等考試頻率增大一樣。該知識點可能與地形、天氣與氣候相結合,考查學生對“某地太陽輻射能”強弱原因的分析能力。
        2.對癥訓練
        讀表4,完成(1)~(2)題。
        
        
       ?。?)下列關于火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大部分沒有晝夜長短變化
        B.大氣層的厚度比地球大
        C.自轉速度比地球快
        D.火星極地地區(qū)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火星上晝夜溫差比地球大得多,主要原因是:
        A.距離太陽遠
        B.大氣密度小
        C.大氣的主要成份是CO2
        D.自傳和公轉周期都很長
        【解答技巧】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的地球知識分析、比較、判斷問題的能力。只要能正確掌握地球上晝夜長短產(chǎn)生的原因、地球大氣的熱力作用等知識就能正確解答本組題。
        【參考答案】(1)D (2)B
        圖16為“地球公轉的軌道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將軌道均分成四等分,讀圖完成(3)~(4)題。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動所用時間最多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當?shù)厍蛟诠D軌道上位于P點時:
        A.合肥太陽高度達一年最大值
        B.我國長江中下游進入梅雨季節(jié)
        C.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
        D.太陽直射點向南運動
        【解答技巧】通過地球公轉軌道圖,來考查學生對地球公轉特點、太陽直射點運動規(guī)律等的掌握程度和根據(jù)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運動方向推斷地理事物的變化等邏輯推理能力。地球在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所以用時最多。當?shù)厍蛟诠D軌道上位于P點時,剛過冬至日不久,因此直射點還在南半球,但已經(jīng)向北運動。
        【參考答案】(3)C(4)D
        圖17為“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該地位于:
        A.南半球溫帶地區(qū) B.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
        C.0°~23°26′N之間 D.0°~23°26′S之間
        (6)圖17中P點表示的這一天:
        A.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
        B.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
        C.太陽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轉速度最慢
       ?。?)圖18四幅圖中與Q點日期相同的是:
        
        
        【解答技巧】主要考查學生對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分布規(guī)律和正午太陽高考角與晝夜長短變化之間關系的理解程度,考查學生對光照圖的分析、判讀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由圖可知該地位于南半球。有兩次太陽直射,該地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P點正午太陽高度在兩次極大值之間,即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Q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時,南極圈上不是極晝。再從四個選項中經(jīng)度變化可判斷D選項表達的日期與圖17P點相同。
        【參考答案】(5)D(6)A(7)D
        圖19為“北半球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示意圖”,若圖中m、n數(shù)值相差2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該地的緯度為_______。
       ?。?)P的值為__________。
       ?。?0)A日期,該緯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時,物影的朝向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答技巧】(8)依圖可知,該地一年中有兩次直射現(xiàn)象,在兩次直射中間的m值對應日期A為北半球夏至日, B為北半球冬至日。m、n分別等于90°減去二至日的太陽高度,即m、n是二至日的緯度差,設當?shù)鼐暥葹閤,則m=23°26′-x,n=23°26′+x,根據(jù)m與n相差20°,即(23°26′+x)-(23°26′-x)=20°,則該地緯度為10°N。(9)P值即該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結合上題依正午太陽高度角公式得;P=90°-︳10°-23°26′︳=76°34′。(10)該地在北回歸線以南,A日期即北半球夏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在該地以北,故正午物影朝南,東北日出,西北日落;物影朝向與之相反,則為西南日出,東南日落。
        【參考答案】(8)10°N(9)76°34′ (10)朝西南 正南 東南
        圖20為“某日太陽光照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日期為____月____日,判斷依據(jù)是____。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處為60°E,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
        (13)簡述B、C兩地共同的地理現(xiàn)象。
        【解答技巧】主要考查學生對地球光照圖的判讀能力和對圖中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圖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xiàn)極晝,說明時間是12月22日。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時間是1月初,冬至時地球公轉速度仍在加快。A處時間為18:00,經(jīng)度是60°E,則北京時間是22:00。B、C的緯度相同,所以自轉速度相同,日出、日落時間、方位相同,白晝長度、正午太陽高度等均相同。
        【參考答案】(11)12 22 南極圈內有極晝現(xiàn)象 逐漸加快 (12)22時 (13)自轉速度相同;水平運動物體偏轉方向相同;日出地方時相同;白晝時間相同;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

      宾川县| 卓资县| 双桥区| 西林县| 忻城县| 梨树县| 乐业县| 武鸣县| 垣曲县| 山东省| 高台县| 澎湖县| 塘沽区| 颍上县| 来凤县| 松江区| 高州市| 开江县| 重庆市| 尼勒克县| 余姚市| 龙岩市| 山东省| 桦川县| 松阳县| 南靖县| 汝南县| 南阳市| 福鼎市| 永寿县| 大姚县| 秭归县| 建水县| 龙井市| 安庆市| 磐安县| 东丽区| 泗水县| 股票| 南川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