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教學中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學生上課時練習正確率高,而作業(yè)、考試卻不盡如人意。其中很多錯誤,如汽車每小時行0.45千米、游泳池里有3000千克水……很多學生認為是“粗心”造成的。筆者多次結合學生的錯誤進行深層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避免不了的“粗心”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學生不善于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檢驗,不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不會分析、評價和判斷自己思考方法的優(yōu)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即沒有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學會反思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自學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遷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質疑錯誤中培養(yǎng)反思習慣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學習錯誤,及時引發(fā)沖突,能促使學生對已完成的思維過程進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對已形成的認識從另一個角度,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認識,這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反思習慣。
1.教師出示學生作業(yè)中的錯例。
10-1.5+3.5
=10-5
=5
2.學生觀察思考錯誤原因,并做好記錄。
3.學生交流所思所想。
4.集體改正。
5.談談你的啟發(fā)。
生1: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沒有括號時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生2:有時題目中會設置一些“陷阱”,解題時我們不能盲目地“湊整”。
……
6.學生出題互測。
這是一次平常的作業(yè)評講,我沒讓學生直接改正,也沒有自己去灌輸正確方法,而是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悟出錯誤。我相信,這樣的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強調的教學效果好。
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不能簡單地否定,也不能僅靠正面示范和簡單的重復訓練,而要善于捕捉信息,傾聽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想法的由來,創(chuàng)設一個自我反思和激起內在“觀點”沖突的過程,誘導學生“質疑”,敢于自我否定,從而理解知識的重難點,養(yǎng)成問題解決后的反思習慣。
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反思能力
反思不僅是為了考證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是為了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我意識,實現(xiàn)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主動監(jiān)控。學生如果在每一個學習活動后都能對自己的思維作自我評價,概括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就能逐步進入理性認識階段,最終學會學習。
1.在探究后反思,提煉思想方法。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結束時,我讓學生就“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我們是怎樣學到這些知識的”這兩個問題進行總結,要求同桌互說。結果,學生大多能較完整地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以及相互關系,并能通過回憶說出自己是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而知道了這些知識的。這時,我概括出“觀察、分析、比較”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板書。
當某一個問題被解決后,教師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方法、規(guī)律、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總結,或者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力圖從所解決的問題中找出普遍適用的東西,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這種對學習過程的反思無疑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2.在類比中反思,實現(xiàn)舉一反三。
如教學“約數(shù)和倍”時,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有限,不能理解“約數(shù)和倍數(shù)是相互依存的”這句話的含義,我提出問題:“在生活實際中有沒有類似這種關系的呢?”學生有的說:“同桌關系是這樣的,比如我和××是同桌,不能簡單地說我是同桌或××是同桌。”有的說:“父子關系也是這樣的,比如我是我爸爸的兒子,不能單獨說我是兒子?!?“對了,如果這樣說,那到底是誰的兒子別人就搞不清楚了?!薄谟鋹偟膶W習氛圍中,學生真正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內涵。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引申,借助熟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既解決了知識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這樣的反思意識:這些知識和生活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能不能在實際中應用?那么,教師可以欣慰地看到,教育效果不僅只體現(xiàn)在課堂上,而是融入生活中,應用到實際中去。
3.在評價中反思,提升學習價值。
如教學“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時,學生在嘗試練習5.49÷0.9中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轉化為549÷90計算;二是轉化為54.9÷9。在交流后比較兩種算法時,提出第一種算法的學生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第二種算法比我們的方法簡單……”學生的這種自我評價既體現(xiàn)了積極參與的熱情,又是一種取長補短、自我檢驗式的反思。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重新認識和評價自我,這正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標志之一。
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反思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除了以上一些做法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進行反思,或者對自己在學習中的經驗或長處、教訓或弱點進行反思等。
?。ㄘ熅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