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實踐證明,營造閱讀環(huán)境、引導閱讀想象、豐富閱讀內(nèi)容、探究閱讀方法、拓展閱讀成果等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教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想象;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05-0034-02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養(yǎng)成良好、主動的學習習慣;要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為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主動發(fā)展,以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教學目標。
一、營造閱讀環(huán)境
所謂營造閱讀環(huán)境,即閱讀教學課堂環(huán)境要寬松;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要舒暢,愛讀、樂讀、善讀;教師要發(fā)揮充分的親和力,教學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以保持閱讀教學的外部和內(nèi)部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興趣和聰明才智的施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能力。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讀書,開始一句一句地帶讀,培養(yǎng)他們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開口說話,敢于用學過的詞語去說幾句完整的話,為寫作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愛,要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教師賞識學生,尊重學生。師生間距離就會拉近,學生就愿意和老師交流,也會增加自信,主動表現(xiàn)自己。教師便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便能主動地去參與閱讀活動。
二、引導閱讀想象
所謂閱讀想象,即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積極思考問題,以提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達到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目的。
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點。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低年級學生善于形象思維,可利用掛圖、插圖或聯(lián)系感性經(jīng)驗,使課文的內(nèi)容、情節(jié)在學生的頭腦中映現(xiàn)出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小學生好動,愛表演,在表演時能全身心地投入,這時他們的想象力最豐富,對課文內(nèi)容所表達的感情能用心體會。通過課文插圖讓學生學習課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朗讀作為學習課文有效的方法,引領學生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逐步達到正確、流利。與此同時還要著眼于朗讀的情感性,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課文讀出來。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只小獅子》一課,懶獅子說話時慢吞吞的,讀課文時一定要把獅子“懶洋洋”的語氣讀出來,朗讀獅媽媽的話時要有語重心長、耐人尋味的情感。
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勤于動口,以練為本,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只有這樣,才能體悟語感,熟悉語言,語文素養(yǎng)才能有所提高。
三、豐富閱讀內(nèi)容
所謂豐富閱讀內(nèi)容,并非是內(nèi)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內(nèi)容適當?shù)幕A上,爭取多樣化,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講究閱讀內(nèi)容的針對性。閱讀內(nèi)容的健康、活潑、對提高學生閱讀有效,才是老師應把握的重要之點。
低年級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物,如童話、寓言、兒歌、童謠、古詩等。在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識火花來引爆課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課文知識只是悄悄地打開了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以激勵其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以篇帶片,擴大閱讀范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到中高年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家的作品來閱讀。我們知道,一個人喜歡某個作家,就對他的作品有著迷戀之感。當他閱讀該作家的作品時,他將是如饑似渴,如魚得水,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非常投入,學生的心靈與作家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便達到應有的閱讀效果。
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擴大閱讀視野,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看報的習慣,讓學生走出“課本世界”的小天地,走進“世界課本”的大舞臺。
四、探究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甚多,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級、知識、愛好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又便于掌握的方法。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變接受性閱讀教學法為探究性閱讀教學法。這樣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拔恼虏皇菬o情物?!遍喿x文章更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帶著感情學,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學好。探究性閱讀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在聽、說、讀、寫中去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確立研究點,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需要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更要帶著強烈探究意識投入,教師不是單單給學生提問,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探究氛同,讓學生主動探究。
“學貴有疑”,只有有了疑問才會有探究的欲望與動力,所以要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教學《三個兒子》可以設計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呢?為了引導學生理解老爺爺?shù)脑?,安排多種思維訓練,讓學生交流探究:當這個孩子接過沉甸甸的水桶時,三個媽媽又會怎樣說呢?有的說:“瞧,你的兒子多疼你!”有的說:“唉你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br/> 有的說:“他經(jīng)常幫我干活,沒什么奇怪的?!边@里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間和表露心聲的機會,學生入境深思,真情流露。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內(nèi)容之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閱讀成果
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的閱讀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應特別珍視學生每一個細微的進步。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必須有步驟、有層次地展開。為此,教師需要設計由小成果的平臺到較大成果平臺的推進目標。只有把握了這種不斷向前推進的科學閱讀教學目標,才會收到預期的閱讀教學效果。這正是我們拓展閱讀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拓展閱讀教學成果,不僅是在閱讀量上的增多,更是學生對閱讀文本及其他涉獵到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對課外文篇,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的信息豐富、準確而深入,他們才算真正學會了閱讀。
由此看來,學生們拓展閱讀成果,不是個簡單的方法問題,而是學生自身的素質(zhì)和語文修養(yǎng)不斷進步的體現(xiàn)。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小學生的閱讀,在提高的過程中,一個個由低到高的每一個臺階的目標,切忌太高,過高了會欲速而不達。在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要求水平,同樣要忌超越年齡和知識基礎。如果奢望一個小學生達到中學生的水平,那是不切實際的。
拓展學生閱讀成果,強調(diào)要給學生一個提高的過程,讓小學生們在可接受的領域中,閱讀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快快樂樂地學習。讓學校生活和語文閱讀成為小學生的幸福樂園。
[責任編輯 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