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一(5)班吳宛諭同學出書的消息在文瀾校園里不脛而走,如丹桂飄香,芬芳滿校園。當我聞香尋訪而去,找到這個小才女,她爽快地答應了我的采訪要求。這個剛升人初中才兩個月多一點的小女生,已經(jīng)出版了四本書:《百館游》、《小腳丫尋根》、《名篇伴我成長》和《向祖國媽媽敬禮》。這真是一個不簡單的女孩子,她有怎樣的成長故事呢?她的閱讀和寫作的經(jīng)歷和體驗又能給同學們帶來哪些教益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和疑惑,我開始了對她的探尋之路。
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班主任說,接觸吳宛諭不到一個月,就發(fā)現(xiàn)這個小女孩在班里特別活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她愿意跟別人分享她的想法,為人特別熱情、友善,且還富有才氣。父母眼中的女兒,是一個大氣、懂事、天真爛漫、樂觀開朗、富有愛心的小女孩。一個小學同學在畢業(yè)紀念冊上是這樣評價她的:小蘿莉一個,純潔而善解人意。而她在自己出版的第二本書《小腳丫尋根》里是這樣自我介紹的:陽光、快樂、富有愛心、多才多藝、超級愛小動物、超級怕蚊子的小女生,擅長詩歌舞,熱愛讀寫畫,狂愛粉色系。
吳宛諭說她“熱愛讀寫畫”,可見其對閱讀與寫作癡迷的程度了。她在閱讀上算得上是一個“雜家”,只要是有益于成長的各類書刊,她都讀,像一只采百花而釀佳蜜的小蜜蜂,辛勤而不倦怠。學校推薦的,父母、朋友推薦的,報刊媒體宣傳的,什么國內外名著、名人傳記、經(jīng)典童話、科學探索、幽默笑話……都被她一網(wǎng)打盡。每當談及閱讀時,她總是眉飛色舞、興奮不已,好似話匣子一開,便有說不完的有趣故事。她對小時候讀過的書印象深刻,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中那個調皮、喜歡惡作劇的小男孩,經(jīng)歷過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拉上朋友當海盜,迷失在山洞中,用惡作劇讓別人幫自己刷墻,探險鬼屋,前往墓地……如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予她的感動和啟示,她說:“這本書讓我懂得,人要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很多時候,每當想到海倫的遭遇,都會覺得生活中、學習上的一些挫折算不了什么?!?br/> 吳宛諭的閱讀是屬于忙里偷閑的那類,因為平時學習緊張,她通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來進行自由閱讀。這樣的閱讀對吳宛諭而言,既是一種學習之余的調節(jié),也是一種閱讀之旅的跋涉,有益身心,更有著無法言說的快樂享受和幸福記憶。在這樣的閱讀中,吳宛諭積累了大量的好詞好句,獲得了許多寫作的素材,豐富了人生的閱歷,磨礪了思維品質,為她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同學們總愛向她討教寫作的秘訣,吳宛諭常為此犯愁。她說自己其實并沒有過人之處,無非靠平時的多讀多寫,要說訣竅那是人人皆知的:“看得多了,讀得多了,就有寫作的欲望”;“平時多看多記,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這樣就能寫出真實情感的好文章”。她認為,每個人都有寫出好文章的潛質,主要看我們有沒有去發(fā)掘。她還清楚地記得,讀小學時老師布置了一篇百字作文,當時一看到作文題眼前就如橫亙著一只“攔路虎”,不知從何處下手,任憑絞盡腦汁也無濟于事。但是后來,仔細一想,自己能寫的內容其實很多。吳宛諭還認為,寫作需要靈感,需要趁熱打鐵,抓住靈感不松手。她向我述說了“走百館”(走遍杭州的博物館、紀念館)時的一次切身感受,在參觀西泠印社后,她寫下《假如我是西泠印社社長》,寫了一部分后請她媽媽看一下,她媽媽一看隨口說,寫了這么多了啊,可以寫結尾了。雖然她還意猶未盡,但最后還是沒繼續(xù)寫。后來,她媽媽鼓勵她再寫下去,那時卻感覺已經(jīng)沒靈感了。
在吳宛諭的成長中,寫作是她最親密的朋友,她享受著這位朋友帶給她的快樂。她說:“在寫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邊寫邊悟,把自己內心想法表達出來,那是多么快樂的事情啊?!痹趨峭鹬I孜孜不倦的寫作中,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寫作其實是她童年的一種真實記錄。她在記錄自己的童年,在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在留住自己成長腳步中的點滴光陰。
吳宛諭笑著對我說:“我會一如既往地多看、多走、多寫,我會堅持寫下去,而看書會是我的終身愛好?!笨粗@張滿臉純真而稚氣未脫的小女孩的臉,在這個詩意的金秋,我想到了著名學者傅國涌先生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星星的思想可以與太陽媲美。”
(作者為杭州文瀾中學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