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即個人能較好地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并能夠正常地顯出個人性格的特征,而且在個人認識、行為、情緒等方面,都能基本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并有較好的個人自控能力。在個人的生活當中,能清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面對外界影響能從容應付,從而達到心理的平衡,我們便認為個人的心理是處于健康狀態(tài)的。
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大致總結為幾點:應具備較強的校園環(huán)境適應力;應能夠較為充分地認識自己,并能客觀地評價自己;應有比較實際的生活目標;應能大體上保持良好的人格;應能扎實地學習,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好;應能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等等。
二、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1.個人發(fā)展特點
青年學生在青春期的階段,身體發(fā)育非常迅速,在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比較容易產生情緒的動蕩,精力旺盛,不善克制,經常會沖動做事,而由于他們還未能對社會對生活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容易陷入迷茫,而短時間內又難以適應,容易產生“郁悶”情緒。在這個時期,青年學生是非??释軌蛘业娇梢哉勑牡娜?,但是他們又不愿意面對著長輩,包括家長、老師,因此,青年學生的煩惱,家長和老師往往不能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彼此間感情上的隔閡,也因此,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顯得比較難以解決了。
2.學生家庭影響
有關教育人士指出,一些家庭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過度呵護孩子的行為,是當前影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方面。當前,獨生子女逐步增多,有些家庭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過分地關懷,或者過度要求孩子,強迫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這個行為在無形中壓抑了他們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長期如此,當孩子已經到了青年時期,他們的責任感就會降低,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會變弱,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容易產生自卑感。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非但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連自身的品行也沒有做好表率作用,給孩子做了反而的教育,從而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情緒,最終的結果,便是孩子變得道德缺失,自私自利。還有各種各樣的家庭背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在青年時期的表現。
3.學校環(huán)境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甚至在當前的學校教育里,我國的學校都是處于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在這個模式的影響下,學校的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中學過于追求升學率,職業(yè)學校片面強調考試通過率和就業(yè)率,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校里的學生學習和生活內容和方式單一,如果學生未能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或者找到個人的生活喜好,他們就很容易對學習產生恐懼、乏味,甚至放棄了學業(yè)。如果學校里的老師未能正視學生這些心理情況,甚至忽略了他們的心理情況,在實際的教育中就可能出現不當的方式和方法,使不少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自暴自棄。
4.社會環(huán)境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延伸,西方文化逐漸走人了我國人民的生活,包括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等,由于青年學生對于文化的東西了解不深,缺乏辨別的能力,遇到個人喜好的東西就瘋狂地追逐,瘋狂地崇拜,瘋狂地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學生產生了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個時候,如果學校里的老師未能及時地向學生分析這些現象的利與弊,任由學生自我調整,那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心理怪圈,不認真在學校學習,盲目地將時間、金錢耗費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一旦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就難以自拔,學校、家庭也很難將其立刻挽救過來。
5.個人心理特征影響
筆者通過調研發(fā)現,青年學生個人心理特征的情況,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年學生的心理會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又受到本身對事情態(tài)度的影響,因此,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學生,由于成長的經歷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就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許多案例表明,一些學生學習能力差或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低,不一定是智力或能力的問題,而是由于個人心理特征影響最終的表現和結果,例如有些學生自卑,對學習、生活、為人處事就產生了恐懼感,從而影響了正常的表現。
三、心理問題短期干預方案
1.創(chuàng)建寬松、愉快的生活氛圍
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要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個時期,問題學生周邊的人的行為和語言,都有可能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家長、老師的心理狀態(tài)也顯得焦慮的話,就會加重問題學生的心理危機,這是不利于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的。因此,應加強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積極因素的創(chuàng)建,讓問題學生感覺到他周圍的環(huán)境是美好的,老師和家長對他是無比關愛的,這便能給予學生一種默默的心理援助。然后,再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組織豐富多彩、富有意義的各種活動,讓問題學生擁有可以自由交流的對象,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理解和愛護,在這樣一種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他們便能逐漸恢復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
2.開展團體心理干預
由于學生們都有著許多相似的或者相同的生活經歷,這就決定了學生會有著許多相似的或者共同的問題,他們相互之間可以互相分享感想,也可以互相理解。因此,針對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可以開展團體心理干預,讓若干問題學生同時接受心理干預。
在團體心理干預中,同伴就是最好的治療師。在學校中,團體干預是一種見效快、易接受的方式。根據問題學生不同的心理情況,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幫助他們自我思考和解決心理問題。對于心理特別脆弱的學生,教師可給予他們生活上的更多關心和照顧,例如可以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去,拋開一切的煩惱,體驗游戲帶給他的歡樂和愉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人對他的關愛,以便逐漸地擺脫心理的陰影。有條件的話,老師還可以帶學生出外游玩,例如登山、游江等等,讓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中忘記苦惱,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3.脫敏療法心理干預
對于一些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學校可以采取脫敏療法進行心理干預系統(tǒng),以求獲得最快的緩解問題的效果。脫敏療法,主要是利用肌肉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去擺脫焦慮、恐怖,遏制因心理問題導致的不良生理反應。脫敏療法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想象脫敏療法,另一種是現實脫敏療法。第一種的想象脫敏,主要是讓問題學生在封閉的房間內,通過想象來回憶當時出現焦慮的情景;而現實脫敏,就是再現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再次親身感受到這種問題所在。這兩種方法見效都比較快,但是一般情況下建議先不要采用。
4.24小時監(jiān)護式心理干預
對于心理問題急性發(fā)作的,可以采取以上三種心理干預的方式。而對于一些慢性心理問題的、但一旦發(fā)生了情況又非常危險的學生,應采取24小時監(jiān)護式的心理干預,以便能夠及時了解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與行為狀況。首先,對于這類問題學生,在采取治療方案時,應及時向家長說明病情和治療的有關情況,如果學生家長希望將學生送回家也可以,但需要和家長簽訂責任協(xié)議書。若家長也同意采取24小時監(jiān)護式心理干預,那么學校務必安排專門的醫(yī)生、學生干部分不同層次的對問題學生作24小時的監(jiān)護。對于情況特別嚴重的,學校還應安排保衛(wèi)人員進行監(jiān)護。在監(jiān)護期間,應采取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并創(chuàng)造寬松和舒服的環(huán)境,讓問題學生在環(huán)境中逐漸恢復健康的心態(tài)。
總體來說,不管是采取以上哪一種的干預方法,都要注意減少問題學生對老師的依賴,要盡量培養(yǎng)他們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分析問題學生的總體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才能很好地實現短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