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沖擊下,英語教學力圖沖破傳統(tǒng)教學范式的藩籬,竭力開掘?qū)W生的綜合語言素質(zhì)。然而,如何實現(xiàn)基礎知識學習與口語實踐學習的對接,如何將語言表達與自我思維活動貫穿起來,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橫亙在英語口語教學面前。本文以英語口語教學為研究視點,以互動式課堂為切入口,試圖闡述互動式課堂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原則、創(chuàng)設路徑等相關問題。
一、創(chuàng)設原則
在英語口語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必須要擯棄盲目性,在整個過程中樹立起明確的理念向?qū)А>唧w說來,其創(chuàng)設原則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貫徹“以人為本”方針,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毋庸置疑,互動式課堂旨在顛覆以往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被動局面,讓他們真正成為具備自主意識的個體。因此教師在為英語口語課堂設計互動方案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和知識接收心理,并以此為基準來規(guī)劃活動流程。“以學生為本”,意味著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意識,鼓勵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而不強求整齊劃一的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個體在英語口語素質(zhì)水平方面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在互動課堂中應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級別的學習任務,嘗試著在分層教學模式中提升各層次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唯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英語口語互動式課堂中,教師才能成為合格的知識“引導者”,學生也才能獲得足夠的知識發(fā)展空間。
2.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全面契合語言表達“三階段”
一般來說,學生學習英語口語會經(jīng)歷三個適應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表達階段,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往往只能依賴硬性記憶來拼湊語言材料,缺乏英語口語思維能力,語感能力較為薄弱;第二階段是復用表達階段,此階段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資料和運用技能,開始有意識的思維加工和語感揣摩,但口語表達仍然較為機械刻板;第三階段稱之為自我表達階段。經(jīng)歷了前兩個階段的積累,學生的英語知識與口語技能均達到較高水準,口語表達已經(jīng)與思維活動聯(lián)系緊密,基本上可以進行靈活的表述。在不同的階段,學生的技能水平、對待口語的態(tài)度都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厘清這種階段性特質(zhì),在互動式課堂中應制定出與之相符合的互動步驟,讓學生“敢說、能說、說得好”。
3.實現(xiàn)“由點及面”式的涵蓋化教學,打破單一語言訓練的局限
英語語法與口語表達習慣與我們的母語有較大差別,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具有較大的難度。這個時候,英語口語教學不能陷入到應試教育模式的桎梏中,將口語教學的范疇局限于單純的語言訓練。眾所周知,學習語言需要依賴于相應的文化氛圍和交流語境,只有將語言本身和它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結(jié)合起來,才能真正理解這門語言的內(nèi)涵。在英語口語互動式課堂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正視語言的體系和邏輯特性,將英語文化融人到課堂環(huán)境之中,實現(xiàn)從詞語、語法等微小的“點”到英語文化氛圍、口語表達思維等“面”的飛躍。只有延伸英語口語教學的學習視野,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課堂。也唯有如此,英語口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互動式課堂才能避免誤人“形式化”的誤區(qū),而切實致力于讓學生獲得英語口語技能層面的提升。
二、相關的創(chuàng)設路徑探析
在確定了原則向?qū)е?,研究的重心就落到了如何踐行這一課題。本文結(jié)合具體的英語口語教學環(huán)境,列舉出以下幾點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的路徑。
1.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營造英語交流氛圍
減如前文所言,語言學習依賴于一定的語言文化情境。只有創(chuàng)建出具體可感的語言情境,學生才能夠消除對陌生語言的隔閡感,繼而讓抽象化的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自我語言表達的“跳板”。近些年來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的蓬勃發(fā)展,為英語口語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提供了一條捷徑。多媒體及網(wǎng)絡教學資源具備廣闊的信息量,并且具備圖片、聲音、影像等多種呈現(xiàn)載體。這些多元化的表現(xiàn)渠道將以形、聲、光等形式作用于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從而將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變得更為直觀和易于接近。
在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時,個性化的互動和交流都將成為可能。實踐證明,當學生在體驗環(huán)境和角色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將會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對語言材料的記憶能力,并促發(fā)語感能力的提升。網(wǎng)絡資源中所存在的大量語言文化資源,也為英語口語課堂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
2.采取遞進式任務設置,打破“平板式”教材設置
語言學習的“三階段”決定了英語口語學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持續(xù)的、遞進的過程。英語口語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需要關注這種階段性,并在教學路徑中凸顯出階段性的特點。這個時候,教師應當處理好教學活動與教材的關系。教材是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但是過分依賴教材而不探索其他的互動形式,則無法實現(xiàn)口語教學的實踐性要求。因此,英語口語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采取遞進式的教學任務設置,讓互動式課堂中的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教學要素良性互動。
在模仿表達階段,鑒于學生的詞匯積淀和語感能力都十分淡薄,因此教師應采用一些基礎性的口語操練方式,例如造句、背誦、回答問題、簡單的二人對話等等,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開口說”,培養(yǎng)起對英語的興趣;在第二階段,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難度,采用中英文互譯、看圖說話、情境描述等形式,讓學生運用思維活動去調(diào)度口語表達,自主掌握口語思維方法和語感;在自我表達階段,鑒于學生的口語基礎有所成型,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對話、演講、討論會等形式,進一步開掘?qū)W生的口語素質(zhì),鼓勵他們靈活地用英語來表達個人意志,培養(yǎng)他們自覺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總之,遞進式的教學任務設計應當以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心理需求為指針,充分開掘英語口語的實用技能。這種教學思維將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營造出一份活躍、和諧的互動式課堂。
3.組織小組化學習機制,在合作競爭環(huán)境中引導全體互動
在以往的教學范式中,普遍的學習機制往往偏向于應試化范疇,即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在于應試考核,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將獲得獎勵。這種機制并不適應英語口語課堂,因為口語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的表達素質(zhì)而非書面功底,且注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而非單一語言能力。所以,英語口語教學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需要顛覆傳統(tǒng)的“重理論,輕實踐”局面,不能脫離實際應用層面。設立小組式學習機制,是促進互動式教學的一個“助推器”。通過在學生中組建學習小組,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合作競爭的氛圍,并在相互學習、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對英語的興趣。
根據(jù)班級成員的性格、成績情況,教師將學生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組合。在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主題討論會、辯論會等活動流程中,小組將以單位的形式存在。當然,小組成員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職責范圍,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參與進來。這種小組式的運作機制,可以在無形之中建立起一種語言文化的“小環(huán)境”,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個體成員思維與表達的契合程度都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4.突破學生的語言心理障礙,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實際上,口語學習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心理問題。出于對英語表達的懼怕心理,很多學生不敢或者不愿意開口,這就給課堂互動帶來了很大的障礙。特別是在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由于語言思維與表達體系無法協(xié)調(diào),學生往往缺乏口語練習的勇氣。這個時候,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消融他們對待口語表達的消極態(tài)度。除了采取遞進式的訓練方法之外,教師應嘗試情感引導法,即用情感關懷的力量去消解學生的緊張心理,為他們創(chuàng)設出一份無拘無束的表達空間。
打破學生語言心理障礙,也意味著以往的應試化鼓勵機制應當予以擯棄。在英語口語互動式課堂中,教師需要重新構建起有效的激勵機制,確保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前進的動力。鼓勵的標準不僅僅局限于考核,還包括課堂活動表現(xiàn)情況、課外活動參與程度等等。新型的鼓勵機制將有助于構建起師生之間和諧的交流互動關系,保證英語口語互動式課堂的順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