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召一
石長城:地殼運動的杰作
文|言召一
有一座長城,它不是建在北京八達嶺,也不是建在河西走廊戈壁沙灘,更不是建在秦皇島的山海之間,而是天然生成、蜿蜒匍伏于江南的一條山脊上,酷似秦始皇的萬里長城。
就在浙江臨安昌化的清涼峰,是當地旅游部門開發(fā)不久的山水型自然風景名勝處女地——石長城。
石長城風景名勝,包括獅石垅、石門、棧嶺和龍瀑峽四個景區(qū)。
龍瀑峽景區(qū)是以水景為主的,主要游覽十八龍?zhí)?。其實,十八龍?zhí)妒且粭l多級瀑布,總高度為300米,從清涼山頂飛流直下,一瀑一潭,大小瀑布能叫得上名的有十八條,龍?zhí)兑灿惺藗€,“十八龍?zhí)丁币蚨妹?/p>
出龍瀑峽,從馬路上一路直驅而去,渾然天成、雄偉壯觀的小石門,歷歷在目。它高92米、寬僅7米,被稱為“天下第一門”。
下了車,從田畈小徑緩緩走向小石門。這時南向的石長城曬著太陽,柔和的光線、色彩絢麗的山野,以及遠處高坡上的灌木叢林,映襯著天然雄姿的城墻,人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登上層層梯田,猛回首,石長城壁陡如削,高聳入云,最高處離地面有70多米,比北京八達嶺長城更加氣勢恢宏。下山時,經過小石門,順著右側狹窄陡峭的石階向上登攀,愈往高處,石長城的連綿起伏和整體觀就愈加明顯了。上面有一個平臺,憑欄遠眺,石長城外景一覽無遺。此時此刻,你會覺得自己就是站在北京八達嶺的城樓上,迎著呼嘯的大風,縱望莽莽群山峻嶺。長城蜿蜒山脊之上,仿佛一條探首天際的巨龍。
眼前目力所及之下的石長城,也正是一條有生命的似在奔騰的古龍。
從地質構造上說,構筑天然石長城的巖層是距今5.43~6.8億年前沉積的震旦紀黑白條帶相間的硅質巖層。
大約是在距今2億多年前,由于地殼運動,使昌化這一帶的地層受到強烈擠壓而變形,從而使馬嘯村附近寒武紀、震旦紀等巖層形成一系列不對稱的背斜與向斜。如今在清涼峰鎮(zhèn)鳩甫村附近,沿公路小溪對岸的山坡上,就可以看到連續(xù)的背斜、向斜形態(tài),而直立的“石長城”就是組成不對稱背斜、向斜陡翼上的直立巖層。由于條帶狀硅質巖層巖性堅硬,不易被風化,故呈正性突出,這是“建筑”石長城的材料;而其兩側巖層,由于巖性相對較軟弱,易被風化剝蝕,故地表保存較差。褶皺規(guī)模越大,直立的石長城也就延伸越遠。石長城南北兩面的石壁,本是條帶狀硅質巖的層理面,所以才顯得如此平整。
在直立的硅質巖層中,還發(fā)育著與層面垂直的斷層和裂隙。在某些地段,這種斷層和裂隙特別密集,巖石特別破碎,并被水流沖刷、搬運,這樣在完整的石長城中便劈開一道道石門,形成了小石門、中石門、大石門、獅石門。大石門的寬度較大,達30多米,而且明顯受橫向斷裂破碎帶控制。
由大石門向西,石長城沿山梁蜿蜒而上,但因山勢有高低起伏,以致石長城也時高時低,如同一道臺階,傳說神仙就是踩著這臺階上天去的,故此景點被命名為“仙人蹬”。位于仙人蹬之北的“石樓峰”,兩道石墻夾有一縫,寬20多米,兩側石墻高達百米,站在石縫中大喊一聲,兩邊石壁回音不絕。
獅石垅景區(qū)中的石長城,隨著山體蜿蜒起伏,在景區(qū)內近東西向延伸達20多千米,蔚為壯觀。獅石垅是石長城東部的起點,一條小溪從石長城中間通過,左右兩條石垅正好鎖住通道,形成第一個石門——獅石門。
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的偉大建筑之一。然而,看慣了人工長城,到江南再看看這種天生的自然奇觀——石長城,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