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麗 白軍昌
(黑龍江金九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 密山 158306)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主產地為遼寧、黑龍江、吉林等,本草中列為上品,認為有益氣、明目、補不足、養(yǎng)五臟、壯筋骨的作用,且具有滋腎斂肺、生津收汗、澀精、安神之功能。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在五味子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現結合國內外文獻將五味子的化學成分研究進行匯總分析,以期對五味子的發(fā)藥品及保健品有參考作用。
五味子中化學成分為揮發(fā)性成分、木脂素類、有機酸類、多糖類、苷類、其他成分等。
五味子中揮發(fā)性成分主要成分為萜類化合物,另外還含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奈的衍生物等,主要為 α-蒎烯(α-pinem)、茨烯(camphene)、β-蒎烯 (β-pinem)、月桂烯(myrc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檸檬烯(limonene)等。周英等報道,從五味子屬植物中分離鑒定了200個成分,其中包括34個三萜類成分。秦波等報道,五味子揮發(fā)油含有單萜類、含氧單萜類、倍半萜類、含氧倍半萜類和少量醇、酸等含氧化合物。芮和愷等從五味子揮發(fā)油中鑒定了29中化合物,站揮發(fā)油總量的39.65%,除澄茄烯、依蘭烯、防風根烯外,其余成分均屬首次從五味子揮發(fā)油中發(fā)現,包括倍半蒈烯、α-花柏醇等。劉風雷等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北五味子油中亞油酸的含量為12.1%,12.7%和13.0%。戴好富等對遼寧北五味子的干燥果實經水蒸氣蒸餾得到其揮發(fā)油并對其中的化學成分進行GC-MS定性定量分析,共檢出81個組分,鑒定了其中的5O個化合物。李曉寧等。
我國學者先后從北五味子中分離出五味子甲素(shiandrin A)、五味子乙素(shiandrin B)、五味子丙素(shiandrin C)、五味子醇甲(se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 (sehizandrol B)、五味子酯甲(wuweizi ester A)、五味子酯乙(wuweizi ester B)等化合物。周英等報道,從五味子屬植物中分離鑒定了200個成分,其中包括150個木脂素。陳延鏞等分析北五味子化學成分,先后從種子中分離出7中藥物活性成分,經鑒定為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王珂等采用薄層光密度法測得北五味子含有五味子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酚7種成分。
北五味子中含有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林偉卓等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干果總氨基酸含量為9.231%。在分析的16種氨基酸中,人體必需氨基酸有6種,總含量為3.135%。李愛民等研究表明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在北五味子果實中試驗檢測出7種 (色氨酸未檢出),占所含氨基酸總量的35.36%。
五味子粗多糖 (The coarse polysaccharides ch in eesis,CPSC)含有五味子總多糖(占59.93%)、l7種以上氨基酸和l6種以上微量元素的蛋白多糖。薛梅等首次從五味子中提取多糖,并測定其含量為11.98%。戴好富等應用水煮酒沉法提取,硅膠、葡聚糖凝膠LH-20柱層析。氯仿-甲醇-水(7:3:0.5)洗脫,得原兒茶酸、奎尼酸、檸檬酸單甲酯、5-羥甲基-2糠醛、4-(3,-甲氧基-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吡哺葡萄糖苷、2-異丙基-5-甲基-1,4-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甲基-5-異丙基-1,4-苯二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胡羅卜苷。
五味子中含有麝香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thymoquinol5-O-β-D-glucopyranosidc)、麝香草酚2-O-β-D-吡喃葡萄糖苷(thymoquinol2-O-β-D-glucopyranosidc)、山奈酚 3-O-β-蕓香糖苷(kaempferol3-O-β-rutinoside)等苷類物質。
五味子中還含有檸檬醛(citral)葉綠素,甾醇,維生素C、E,樹脂,鞣質及少量糖類等物質。李良等,以工業(yè)硅膠柱層析技術,從云南產五味子屬植物中間五味子莖葉中分得環(huán)五味子烯醇、ycloschisandrenol、Schisandronic acid 和 β-谷甾醇4種化合物。劉嘉森等從湖北北利川產五味子中分離得到5個化合物:表安五酸、2,3-二羥基丙基十八酸酯、五味子酚、Schisandronic acidisoi-schisandrolic acid和β谷甾醇,其中表安五酸為首次從天然界分離得到。
中國是世界上五味子科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全世界該科植物總計50種左右,中國即有28種,已發(fā)現19種科可供藥用。研究結果表明其水提液具延緩衰老的作用;乙醇提取液具安眠鎮(zhèn)靜作用;木酯素類具保肝護肝作用,而且五味子制劑對動物的長期不良反應少。對五味子科植物進行的廣泛研究,雖已分離鑒定出多個化合物,但由于類型廣、結構變化大、立體異構多,其結構與合成研究仍然受到有機化學研究者的重視,繼續(xù)深入研究五昧子科植物的成分及活性,對闡明五昧子在傳統(tǒng)中醫(yī)應用中的功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劉嘉森,黃梅芬.華中五味子的研究Ⅳ.安五酸和d1-安五酯素的結構及d-表加巴辛的絕對構型[J].化學學報,1984,42(3):264
[2]李良,楊存保.五味子化學成分研究(I)[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7(4)378-380
[3]楊放,袁軍,付平.五味子的研究概況 [J].華西藥學雜志,2003,18(6):438-440
[4]李恒,趙亞麗.北五味子的現代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22):3560-3562
[5]戴好富,周俊,彭再剛等.北五味子的水溶性化學成分[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00,13(1):24-26
[6]鄭占虎,董澤宏,余靖主.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第一卷)[M].北京:學院出版社,1997:964-965
[7]李愛民,王英范,李昌禹等.北五味子果實成熟期營養(yǎng) 成分變化的研究[J].特產研究,2004,20(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