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第6 期《小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成都網友小微遇到了地震截肢女孩橙子,被她的樂觀所感動,遂在微博發(fā)布了橙子的心愿。橙子的故事喚起了整座城市對殘疾人的關注。就在5 月15 日助殘日當天,一場以關愛殘疾人為主題的“橙絲帶行動”在成都發(fā)起。
2011 年第27 期《新民周刊》
又到了高考招生季節(jié),幾十年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景象,似乎正在起變化。隨著高等教育普及,考生之間的競爭不再是新聞的焦點,反倒是學校之間的招生競爭,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招生環(huán)節(jié)的競爭壓力,正在向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傳遞。生源大戰(zhàn)逼著有抱負的大學校長不得不考慮:什么樣的氛圍,才能吸引優(yōu)秀的年輕人?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什么樣的培養(yǎng)方式,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這些問題是決定一所大學在招生時有無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2011 年第27 期《望》
2011 年7 月1 日,一個跨越世紀的政黨歡慶90華誕。中國北京,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 周年大會隆重舉行。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以奮發(fā)有為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我們黨就一定能更好地把握歷史大勢、勇立時代潮頭、引領社會進步。
2011 年第6 期《中國周刊》
無論在什么國家、什么時代,使孩子擁有健全人格永遠是第一位的。21 世紀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時代?,F(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家庭沒有道德智能教育。孩子10 歲之前要完成道德智能的教育,道德智能簡單說就是四個字:明辨是非。
2011 年第27 期《望東方周刊》
21 世紀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所謂“北清(北大、清華)神話”以及名?!皳屔窗祽?zhàn)”,其核心問題并不在搶生源,其中涉及招生政績等更深層次的東西。熊丙奇指出,很多知名大學辦學目標一樣,選材標準也一樣,大學教育的同質化嚴重,鮮有特色可言,甚至一些大學連教改舉措都十分雷同?!案愀獾氖?,同質化的高等教育也‘綁架’了基礎教育,導致基礎教育的同質化?!睂W校是培養(yǎng)人的,從學校走出去的人都很優(yōu)秀,這才是一所好大學的標準。
2011 年第23 期《南方人物周刊》
芬蘭“國家教育局”提出基本教育目標,只要教師能讓多數(shù)學生達到目標,具體采用什么方式教學完全自便。芬蘭這樣人口不多的小國,其教育理念是“沒有本錢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后于平均”,否則今后要付出更多成本來填補國民素質缺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