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根
(富陽市常安鎮(zhèn)人民政府,浙江 富陽 311409)
在混凝土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其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工程項目的安全及使用壽命,同時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在施工中經常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一些質量通?。ㄈ鐣a生混凝土強度偏低、麻面、蜂窩、孔洞、裂縫等諸多常見的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結構的安全。如何最大程度地消除質量問題,保證工程安全,是工程管理、施工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混凝土強度偏低主要表現(xiàn)為混凝土強度不夠、勻質性差、抗壓強度低于設計要求強度等內部缺陷,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不僅混凝土質量下降,還對工期有嚴重影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導致混凝土強度偏低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水泥過期或受潮而結塊、使用水泥重量不合格或不足、所用原材料的材質不符合要求;砂或石骨料級配不好或空隙率大、含泥量大、雜質多;配制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投料比中不合理或計量有誤;混凝土投料順序錯誤或攪拌不均勻;混凝土試塊的制作方法不正確,未振搗密實;特別是同條件養(yǎng)護時,構件與混凝土試塊沒有做到同條件養(yǎng)護等。
蜂窩是指混凝土結構中出現(xiàn)了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砂和水泥加水量不準;混凝土攪拌時間不足、未拌合均勻、易性差,導致振搗不密實;下料不當或過高,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xiàn)缺漿、許多小凹坑或麻點,形成的租糙面。產生的原因是模板表面粗糙、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于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是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xiàn)麻面。
漏筋是指混凝土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產生的原因是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的墊塊位移,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結構構件的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縫隙是指混凝土內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的夾層。產生原因有施工縫(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后立即灌筑混凝土;施工縫處鋸屑、磚塊等雜物未清除干凈。
混凝土表面有裂縫產生的原因:濕度的變化和不均勻沉降,施工不良和結構形式的不合理,原材料選擇不當(如使用了安定性差或質量不合格的水泥、粗骨料和細骨料的搭配不合理、摸板支護);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在尚未受荷載作用時,混凝土硬化產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形,形成黏著裂縫、水泥石裂縫、骨料裂縫等微細裂縫。
1)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砂、石骨料均應有出廠合格證,且按現(xiàn)行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進行見證取樣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保證計量準確。
2)混凝土按石子、水泥、砂子、水的順序投料;混凝土施工組織設計設專人制作混凝土試塊,施工技術管理人員要明確責任,加強對試塊的管理和養(yǎng)護。
3)當出現(xiàn)混凝土標準養(yǎng)護試塊或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立即查找原因,須用科學的方法來推定混凝土結的實際強度,如果檢測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應請原設計單位校核機構的安全度,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共同研究處理方案,采取相應的加固方案。
1)應認真設計并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米應設串筒;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
2)對于小蜂窩現(xiàn)象,應在洗刷干凈后,用1:2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并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3)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4)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1)澆灌混凝土時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驗;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
2)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脫扣需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3)表面漏筋,刷洗凈后,在表面抹1:2.5水泥砂漿,將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
1)認真按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米應設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10c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2)若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3)塑性收縮裂縫防治修補,加強混凝土的振搗和施工期的防風防曬,灑水養(yǎng)護,表面覆蓋,摻加適量引氣劑減少裂縫;其修補一般采用涂抹法,選用水泥漿、丙烯酸橡膠、聚氯乙烯膠泥等材料涂抹封堵,處理死縫。
4)處理干縮裂縫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控制溫度,混凝土澆筑后,要及時加強保溫養(yǎng)護措施,避免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產生裂縫。
1)應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操作,灌筑了混凝土后,根據(jù)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fā)生下沉。
2)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凝土內,及時清干凈;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振搗。
綜上所述,在混凝土工程數(shù)量日益增多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質量,而且最大程度的避免和防止以上各種缺陷的出現(xiàn),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以及工程建筑的安全長久使用,在混凝土通病的防治上進行討論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1]李韶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7
[2]蔣滄如.高層建筑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與溫度裂縫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3]徐鋒.淺談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J].山西建筑.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