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鎖
(陜西省寧強錳礦,陜西寧強 724409)
礦床位于勉(縣)略(陽)寧(強)構(gòu)造三角地帶的西南邊緣。共圈出大小礦體10個,其中Ⅰ號礦體規(guī)模最大,地表出露于2線南12 m到18線北68 m之間,長度887 m,厚度最厚11.79 m,最薄0.5 m,平均2.81 m,平均M n品位22.28%,礦體形態(tài)呈層狀、似層狀,為礦床主礦體。Ⅵ、Ⅸ號礦體居次,其余礦體走向傾向延伸都很小。除Ⅴ號礦體位于主礦體下盤外,其余都是主礦體上盤的平行礦體,均尖滅在720 m標高以上[1]。
Ⅰ號礦體工程控制北到22線(CM 22)南至16線(ZKS1601)。礦體長2 060 m,地表出露長度887 m,礦體形態(tài)呈似層狀,層狀,于2線開始向南側(cè)伏呈盲礦體,上線側(cè)伏角為:2-S4線37(°),埋深標高840~680 m;S4-S8線 6°埋深標高 680~660 m;S8-S12 線 21(°)埋深標高 660~610 m,S12-S16 線25(°)埋深標高610~480 m標高以下。工程控制最大斜深684 m(ZK804),一般196~514 m,控制最低標高380~508 m。KD 600 m沿脈坑道,控制Ⅰ號礦體南到S11,北到CM 22點尖滅。礦體傾向270(°) ~280(°),傾角 50(°)~65(°),較為穩(wěn)定。
720 m標高以上,工程控制礦體最厚11.79 m,平均2.81 m,位750~900 m標高之間,厚度比較厚,最厚:0-2線厚9.84~11.78 m,4線厚9.45 m,10線厚4.86 m;13-14線厚4.82~6.50 m,位750~720 m標高之間,有逐漸變薄的趨勢,厚度變化系數(shù)80.40%,720 m標高以下(后期勘察)礦體厚度變化為:
圖1 沿走向Ⅰ號礦體厚度變化曲線
圖2 Ⅰ號礦體等厚線
1)沿傾向變化:上部厚、中部薄、下部又稍厚。即上部720~740 m標高工程控制厚度1.99~4.55 m,平均3.63 m;中部600 m標高工程控制厚度0.5~2.0 m,平均1.17 m;下部400~500 m標高工程控制厚度1.05~4.62 m,平均2.06 m(見圖1~2);
2)沿走向變化:礦體中段厚度較大,南北兩段較薄,即中段 S4-16線礦體厚度0.8~4.62 m,平均2.51 m;南段(S8-S14線)礦體厚度0.5~2.34 m,平均 1.76 m;北段(18-22線)礦體厚度 0.5~1.99 m,平均1.23 m(見圖1~2)。經(jīng)對29個樣品統(tǒng)計得知,礦體平均厚度[2]2.05 m、變化系數(shù)為57.2%,屬厚度變化簡單的礦體。
720 m標高以上,Ⅰ號主礦體的不同標高在走向上,錳品位除2-4線之間有跳躍外,其余基本上隱定在20-25之間。各剖面線沿傾斜方向錳品位變化:
0-18線間1 000~900 m標高區(qū)間錳品位為20.45%~27.12%,平均 M n品位 23.67%,900~800 m標高區(qū)間錳品位為20.80%~35.02%,平均M n品位24.96%,800~700 m標高區(qū)間錳品位為19.96%~24.20%,平均M n品位20.69%。
錳品位變化系數(shù)以77個探礦工程的平均錳品位計算錳品位變化系數(shù)14.30%。
720 m標高以下,720~740 m標高間,0-16線間錳品位最高24.91%,平均錳品位23.06%,600 m標高S11-20線間,錳品位最高26.22%,平均錳品位23.08%,400~500 m標高間,S14-8線錳品位最高25.43%,平均錳品位22.93%[2](見圖3~4)。
從圖3~4分析:
1)礦體中段(S8-8線)在3個標高14個工程平均品位較高,且變化不大,品位等值線稀疏,品位變化曲線變化小,3個標高曲線都相互靠近。
2)礦體南段(S11-S16)和北段(2-22線),在3個標高均有低品位工程出現(xiàn),表現(xiàn)為品位等值線密集,品位變化曲線變化大。
圖3 Ⅰ號礦體錳品位等值線
3)經(jīng)對29個樣品統(tǒng)計得知,礦體平均品位為21.80%,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12.02%。
1)礦體呈層狀、似層狀,在2線開始向南側(cè)伏呈盲礦體;
2)礦體厚度變化系數(shù)在57.20%~80.40%,屬厚度變化尚簡單的礦體[3];
3)錳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12.20%~14.30%,表明本礦床礦石的錳含量是很均勻的氧化錳礦石[3]196。
[1]關(guān)志輝,王國昌.陜西省寧強縣黎家營錳礦床地質(zhì)勘探報告[R].西安:西北冶金地質(zhì)勘探公司711隊,1982.
[2]張富民.采礦設(shè)計手冊礦山地質(zhì)卷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140.
[3]候德義.找礦勘探地質(zhì)學[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8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