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我國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學科地位和研究意義

      2012-01-19 02:52:06王明生
      政法學刊 2012年3期
      關鍵詞:基礎理論公安機關公安

      王明生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2011年3月8日,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主導論證的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同時被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教育部批準增設為一級學科,這在我國公安教育史上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盛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里程碑意義。[1]為了加強公安學一級學科的建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公安學整個學科建設來說,公安學基礎理論是所有公安學科的基礎和基石,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得如何直接決定著公安學其他學科建設的成敗。因此,研究公安學基礎理論具有非常深遠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公安學與警察學的學科關系辨析

      警察學,或稱警察學科,它是研究警察這一特定社會領域的科學,即研究警察這一社會領域的內在規(guī)律和外在關系的科學。其研究的對象范圍涵蓋了古今中外所有類型的警察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性,是對一切研究警察知識體系和警察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的總稱。[2]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 (包括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大陸和現(xiàn)在的臺灣、香港、澳門地區(qū))都將其治安管理和刑事司法職能機構及其活動統(tǒng)稱為警察機構或警務活動,因而其研究警察現(xiàn)象的學問也多稱為警察學、警察學科。但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政府將自上而下設立的治安管理和刑事司法職能機構統(tǒng)一命名為人民公安機關,把參加這種機構的人員力量及其活動成為公安隊伍、公安工作等,并沿用至今。因此,自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創(chuàng)建正規(guī)公安學歷教育的需要,公安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院校多把研究現(xiàn)代和當代中國大陸公安機關隊伍建設和公安工作對策的學問,稱為“公安學”,并出版了以“公安”命名的系列教材。而且我國的人民公安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建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走出了一條有獨創(chuàng)意義的人民公安工作的發(fā)展道路。我國的公安學就是這種長期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警察學。[3]17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著名學者康大民和王大中教授也認為,“公安是警察的特殊”[4],“公安學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公安事業(yè)的一門獨立學科,其他國家不可能具有”[5]。所以說,“公安只是警察這一概念在其發(fā)展的特定階段和特定國情下的特定稱謂,其并不游離于警察的一般本質”[6]91。“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警察包括公安”[7]36;“警察學研究的對象是警察及其工作,既包括人民警察,也包括國民黨統(tǒng)治工具的警察;既研究中國警察,也研究世界警察”[7]36。

      從公安學的概念也可以看出,公安學是警察學的個別和特殊。所謂公安學,是關于我國公安工作規(guī)律和對策的知識體系,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下公安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3]18公安學是所有公安學科的總稱。可見,警察學是世界性、一般性的學科稱謂,公安學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具體性、特殊性的學科稱謂。二者是一般與具體、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公安學”實際上也就是中國特色的“警察學”。

      二、公安學基礎理論的概念、內容和學科性質

      公安學是中國特色的警察學,而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學所有學科的基礎和基石。在公安學研究中,通過對公安工作和公安實踐過程中最具有廣泛性的聯(lián)系、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現(xiàn)象進行理論概括,形成了公安學基礎理論,它為所有公安專業(yè)學科和各項公安實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工具。因此,研究公安學基礎理論對公安學其他學科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下面我們對公安學基礎理論的概念、內容和學科性質再進行粗淺的梳理和界定。

      (一)公安學基礎理論的概念

      因為公安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也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所以,不同的公安學者對公安學基礎理論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柳曉川主編的《公安學基礎理論教程》認為,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對我國公安實踐經驗的總體概括,是闡述公安工作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對策的理論體系。這種總體概括,從縱向看,它是我國公安工作長期歷史經驗的總結;從橫向看,它是我國各項公安專業(yè)工作共同經驗的總結。[3]26陳合權、徐紅川主編的《公安學基礎理論》則認為,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在概括我國公安工作創(chuàng)建發(fā)展和現(xiàn)實公安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闡述公安工作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對策的理論體系。[8]8而張建明等主編的《公安學基礎理論》認為,公安學基礎理論屬于公安學基礎學科,與其他各門專業(yè)學科是總論與分論、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對我國公安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概括,闡述公安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對策的理論體系。這種總體概括,從縱向看,它是我國長期以來公安工作歷史經驗的總結;從橫向看,它是我國各項公安工作共同經驗的總結。[9]10

      綜上所述,所謂公安學基礎理論是指在公安學研究中,通過對公安工作和公安實踐過程中最具有廣泛性的聯(lián)系、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現(xiàn)象進行理論概括,形成了公安學基礎理論,它為所有公安專業(yè)學科和各項公安實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工具。

      (二)公安學基礎理論與公安學基礎學科的內容異同分析

      如果說一門科學的學科體系建設是否完善是衡量該學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那么,其中的基礎學科建設是否扎實、其理性程度如何、能否對應用學科和社會實踐發(fā)揮應有的指導功能等,則在學科體系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公安學這門學科包括公安學基礎學科和公安學專業(yè)學科兩大類,公安學基礎學科是一個學科系列,公安學基礎理論則是這個學科系列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0]14,因此,公安學基礎學科包含公安學基礎理論,而公安學基礎理論只是公安學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和重要組成部分。

      1.公安學基礎學科的內容:公安學基礎學科應是一個具有合理結構和功能分工的學科群,它主要應包括公安社會基礎理論 (包括公安學基礎理論或公安學概論、公安學原理或公安哲學、公安法學等)、公安史學 (包括中國警察史、中國人民公安史、治安史等)、公安技術基礎理論 (包括公安計算機應用、公安通訊工程學等)、公安綜合基礎理論 (包括公安政治學、公安社會學、公安秘書學、公安心理學等)、比較警察學 (包括中外警察制度學、中外警察史等)等學科。(如下圖所示)

      (1)公安學基礎理論 (或公安學概論或公安學原理),主要是以有關我國公安機關的警政建設和警務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研究對象,包括公安機關警政建設的職能、性質、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對公安機關各項警務工作的概要介紹。其中,公安學概論與公安學原理的外延、內容大致是相同的,不過原理比概論更嚴謹,內容更豐富。

      (2)公安法學,它是在總結、提煉、概括和抽象應用公安學科內容和公安實踐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以揭示公安現(xiàn)象的本質及一般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是關于公安現(xiàn)象的一般理論,是公安學的基礎理論學科,其功能在于為應用公安學科和公安實踐提供科學的警察理念 (即警察觀)和方法論指導。如,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

      (3)公安史學,主要以我國現(xiàn)代和當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警察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包括中國警察史和中國人民公安史,公安思想史也可以歸入公安史之中。公安史學研究具有其獨特的功能,它可以揭示我國公安現(xiàn)象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為今人所借鑒,為當代公安建設服務。

      (4)公安技術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公安計算機應用、公安通訊工程學等。

      (5)公安綜合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公安政治學、公安社會學、公安秘書學、公安心理學等。將公安現(xiàn)象置于政治學框架內進行分析以及從國家權力配置與運行的角度研究公安問題的公安政治學,從管理學的角度全面研究公安系統(tǒng)的組織協(xié)調活動的公安管理學,從文化學的視角研究公安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公安文化學,以及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公安系統(tǒng)內外部關系的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機制的公安社會學等學科,有與其研究范圍的整體性和較強的理論性,也應當歸入公安學的基礎學科群。

      2.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內容構成

      公安學基礎理論在公安學科體系中,是基礎學科中的一個專門學科,它需要運用理論概括的方法,形成特定的理論結構。它揭示的規(guī)律有更大的普遍性,闡明的對策有更廣的適應范圍,其知識形式有更高的抽象性,形成具有較大穩(wěn)定性的理論體系。因此,公安學基礎理論有它專門的研究內容。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內容構成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三論說。戴文殿教授在1988年召開的一次公安學研討會上總結認為,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內容應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安本體研究。包括警察的起源、發(fā)展和消亡;警察的本質;公安機關的性質、職能、任務;公安人員素質的要求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公安客體研究。包括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諸因素的形成、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的科學預測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公安對策研究。這是解決主體與客體的矛盾,即通過主體作用于客體來保障國家安全和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包括公安工作的戰(zhàn)略目標以及路線、方針、政策、策略、手段。[10]7

      (2)六單元說。公安學基礎理論包括六單元:公安史學,公安學原理,公安工作方針、政策、路線,公安法規(guī)或叫警察法學,公安對策,警察與社會關系以及外國警察研究。

      (3)三大部分說。即:公安主體研究 (包括警察的起源、本質、職能、作用、任務、隊伍建設等),公安客體研究 (犯罪與社會治安等特定的社會對象),公安對策研究 (包括打擊、預防、方針、政策、戰(zhàn)略思考、預測及行政、法律、技術等手段)。

      (4)四部分論。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領域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一般警察的理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關于警察的起源和一般本質。2)古代警察制度 (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特點和歷史作用。3)近代警察制度的特點和現(xiàn)狀。4)社會主義國家警察制度的特點和現(xiàn)狀。第二部分,公安主體理論。“公安主體”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公安工作及其人員。它包括:1)我國公安機關的形成與發(fā)展。2)我國公安機關的性質、宗旨、職能、任務、職權。3)我國公安機關的管理體系和管理體制。4)我國公安機關的隊伍建設。5)我國公安工作的特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即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專門機關和依靠群眾相結合等。第三部分,公安客體理論,它包括:1)公安客體,是指依法規(guī)定屬于公安機關管轄范圍的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的因素。內容可分為三類:犯罪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治安災害事故。2)對“公安客體”的研究,要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作為依據,分別研究它們產生的原因、表現(xiàn)形式、特點、規(guī)律、發(fā)展趨勢等。3)研究“公安客體”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的關系、相互作用。這一部分特別是在研究犯罪行為時,應避免同刑法學和犯罪學重復。第四部分,公安對策論。這里指的是基本對策,而不是各專業(yè)具體對策。它包括:1)公安戰(zhàn)略目標。研究公安對策,首先要回答公安戰(zhàn)略目標是什么,根據戰(zhàn)略目標才能研究基本對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安工作的戰(zhàn)略目標是經濟發(fā)展,案件較少,社會穩(wěn)定。2)公安戰(zhàn)略對策。為了達到上述戰(zhàn)略目標,公安應有個總的對策,就是“打、防、建”,這是我們的戰(zhàn)略對策。3)公安基本對策。例如,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和策略原則,公安法制建設;公安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和完善等。

      (5)康大民“五論說”。[10]康大民認為,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領域很寬,題目很多,系列關系錯綜復雜。加以概括,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五個主要方面:1)公安本體研究,主要研究公安學、公安機關及公安工作自身,是對公安學及公安工作本體認識的理論體系。如,公安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學科體系、學科特點、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等;警察的一般本質、產生與發(fā)展等;公安機關的性質、宗旨、職能、任務、體制、職權、隊伍建設等;公安工作的內容構成及根本原則、根本路線、基本特點、基本方法等;公安工作中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等。2)公安對策研究,主要研究公安機關調整有關國家安全與社會治安秩序的社會關系 (犯罪問題、治安管理問題)的基本措施手段,這是對公安機關作用于社會關系的能動規(guī)律及對策系列的認識。如,公安政策與策略,公安法制,公安戰(zhàn)略、戰(zhàn)役、戰(zhàn)斗系列,綜合治安社會治安,公安對策層次及其內部的關系。3)治安秩序研究,治安秩序是社會狀況、治安問題與公安對策三者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秩序。我們要研究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規(guī)律性。如,治安問題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狀況的關系;公安對策的制定和實施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關系;以上三對矛盾相互作用形成“治安場”的規(guī)律;科學地估價治安形勢;科學地預測治安形勢。4)公安比較研究,主要通過不同警察制度、不同對策的對比研究和我國公安歷史經驗的對比研究,取得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并借鑒有意義的經驗。如,性質、體制的比較;對策、手段、經驗的比較;治安秩序的比較。5)公安軟科學研究,綜合運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數(shù)學的成果,特別要把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預測學、管理學等新興綜合性科學的成果引入公安學,進行軟科學研究,概括出有關社會治安控制決策、綜合治理社會治安系統(tǒng)工程、治安問題預測、公安機關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論,為各項專業(yè)工作及公安機關管理工作提供軟科學指導。以上五個方面的研究,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與滲透,聯(lián)結成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總體系。

      (6)結構功能論。公安學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按照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運行原理進行闡述,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闡述系統(tǒng)機構,即闡述公安機關的結構,集中回答“公安機關是什么”。這部分包括警察的起源、本質,我國公安機關的發(fā)展歷程及性質,公安機關的構成模式和管理體制,公安隊伍建設等內容。第二部分闡述系統(tǒng)功能,即公安機關系統(tǒng)在保衛(wèi)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方面具有的功能和作用,集中回答“公安機關做什么”。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職能、職責、任務和權力等。第三部分闡述系統(tǒng)運行,即說明公安機關如何運作、如何發(fā)揮它的功效與作用的,集中回答:“公安機關怎么做”。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則、根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政策、基本方法與策略等。[9](如下圖所示)

      (7)四論說。筆者認為,根據知識的性質和歸類,公安學基礎理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內容:

      1)警察總論:包括警察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警察的職能和實質等。

      2)公安機關論:包括公安機關的形成和發(fā)展,公安機關的性質、宗旨、職能、任務、職權、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隊伍建設等。

      3)公安工作論:包括公安工作的概念、內容、根本原則、根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政策、基本策略等。

      4)人民警察論:包括人民警察的警種、錄用、素質、道德、義務、紀律等。

      (三)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學科性質

      公安學的性質,即公安學的學科屬性。從總體上來說,公安學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并且是一門包含自然科學知識在內的綜合性很強的社會科學。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9]6:

      第一,從公安行為來看,公安行為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現(xiàn)象,它通過對社會關系的有力調整,解決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問題,實現(xiàn)其改造社會、凈化社會的目標。

      第二,從公安學的研究對象來看,公安學的研究對象離不開公安工作要解決的社會矛盾。公安工作實際上就是運用警察職能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公安學研究這些矛盾的運動規(guī)律,雖然既有社會屬性,又有自然屬性,但主要方面是社會性的。

      第三,公安學具有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公安學研究的對象、內容需要運用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涉及自然、社會和思維三大科學領域,因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同時,公安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知識體系,在內容上具有相對獨立性,充分反映了公安學研究領域的特殊性。

      既然公安學從總體上來說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并且是一門包含自然科學知識在內的綜合性很強的社會科學。而且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學中的基礎理論部分,從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定義和內容看,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學科性質應該屬于社會科學的性質,屬于社會科學。

      三、公安學基礎理論在公安學學科體系中的角色定位

      經過長期發(fā)展,我國的公安學已經形成了多門類、多層次的科學體系,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可以總結出兩種結構不同的學科體系。[9]7-8從公安學的學科體系結構,我們可以看出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學科地位。

      (一)按學科性質來區(qū)分的體系

      1.公安社會學科。這類學科主要研究有關公安工作的社會關系及運用公安對策對社會關系進行有效調整的知識體系,如公安學基礎理論、公安管理學、公安法學等。

      2.公安技術學科。這類學科主要是研究應用公安學科技術和警察技能解決公安工作問題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如公安計算機應用、刑事物證檢驗學、警察查緝戰(zhàn)術等。

      3.公安綜合應用學科。這類學科是公安社會學科、公安技術學科或者其他學科的互相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綜合性邊緣學科。這類學科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如現(xiàn)場勘查學、交通管理工程學等。

      (二)按學科層次和地位來區(qū)分的體系

      1.公安基礎學科。這類學科主要研究的是有關公安工作的普遍性的規(guī)律,為公安專業(yè)學科提供基礎理論、基本對策、基本方法以及綜合性的基礎知識,如公安學基礎理論、公安史、公安信息學等。

      2.公安專業(yè)學科。這類學科主要研究那些體現(xiàn)公安機關專門職能工作的特殊規(guī)律,并提供專業(yè)理論、專業(yè)對策、專業(yè)技術、專業(yè)技能以及綜合性的專業(yè)知識,如刑事偵查學、消防管理學、警衛(wèi)學、刑事技術學等。

      上述兩種不同研究角度的學科體系分類方法,可以縱橫交叉形成較為全面的公安學的學科體系(見下表1和表2所示)

      公安學學科體系表1(不完全列舉)

      公安學學科體系表2

      可見,在公安學體系中,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其基礎學科中的一個專門學科。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充分發(fā)揮了對其他專業(yè)學科和公安實踐工作的理論指導作用。因此,公安學基礎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科地位,它是整個公安學科的基礎和基石。

      我們在肯定公安學基礎理論為其他各門專業(yè)學科提供基礎理論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公安學基礎理論與其他公安學科的緊密聯(lián)系。公安學基礎理論需要依賴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提供理論概括的根據,同時還要通過各專業(yè)學科對公安學基礎理論中基礎理論的應用,發(fā)揮其理論指導作用。從根本上說,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過程,是以公安各專業(yè)學科的發(fā)展方向為基礎的,它們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推動了整個公安學科的發(fā)展。只有辯證地處理好這個關系,才能加快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發(fā)展步伐,更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意義分析

      在公安學研究中,通過對公安工作和公安實踐過程中最具有廣泛性的聯(lián)系、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現(xiàn)象進行理論概括,形成了公安學基礎理論,它為所有公安專業(yè)學科和各項公安實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工具。[3]26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學所有學科的基礎和基石,研究公安學基礎理論對公安學其他學科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是整個公安學研究的基礎和基石。一門學科必然有其自身的基礎理論,否則便缺乏根基,公安學也是如此。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學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疇和原理組成的有機整體,反映了公安學科最本質的規(guī)定性,是學科基本內容和應用原理的根據,屬于公安學自身體系的一部分,是整個公安學理論大廈的基礎和基石。在龐大的公安學學科體系中,存在著許多分支學科,如治安學、犯罪學、交通管理學、公安管理學、公安情報學、刑事科學技術學等,它們都屬于公安學的二級學科,都有一些共同性的問題需要研究,有一些共同性的原理、原則需要進行概括和總結,這就必須有一個承擔研究這些共同性問題的學科,這個光榮的任務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公安學基礎理論這門學科的身上,這就是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學科定位與存在價值。所以,公安學基礎理論是支撐整個公安學理論大廈的地基和基石。

      2.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確立,有利于支撐公安學一級學科的地位。目前我們公安學的一級學科地位已經確立,但是我們要想加強公安學一級學科的建設,就必須加強公安學基礎理論和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的建設。公安學基礎理論與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公安學基礎理論依賴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的成果作為自己理論概括的依據并指導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而公安專業(yè)學科需要公安學基礎理論提供理論指導。從根本上說,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過程是以各公安專業(yè)學科的發(fā)展為基礎的。沒有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的發(fā)展,公安學基礎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像哲學一樣,它是其他學科之母,而公安學基礎理論則是所有公安學科之母。正確地理解并處理好這個關系,有利于使公安學基礎理論與其他公安專業(yè)學科保持密切的關系,并加快自己的研究步伐,發(fā)揮其應有的理論先導作用;有利于公安學二級學科的發(fā)展,有利于支撐公安學一級公安學科的地位。

      3.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學應用學科的入門向導和總體概括。公安應用學科所要研究的是個別公安現(xiàn)象和具體公安業(yè)務或技術,而公安學基礎理論所要研究的是一般公安現(xiàn)象和抽象公安理論。一般公安現(xiàn)象和抽象公安理論所回答的是警察觀問題,這是公安學的根本問題,沒有對“警察是什么”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對“治安管理學、刑事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等應用或公安技術學科各是什么”做出了解。公安學基礎理論的任務就是為進一步研究具體公安現(xiàn)象提供一般原理和方法,所以公安學基礎理論是公安應用學科的指針,掌握了公安學基礎理論就等于掌握了開啟所有公安應用學科的鑰匙。

      4.公安學基礎理論對公安學學科整體研究和公安實踐活動具有理論指導作用。公安學基礎理論所揭示的一般規(guī)律寓于公安工作的各種具體規(guī)律之中。對反映一般規(guī)律的原理的掌握,是揭示復雜多樣的具體規(guī)律的鑰匙,是探索未知的先導。那些反映普遍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內在關系的理論,告訴人們只要某些條件具備,預期的關系一定會發(fā)生,從而發(fā)揮理論的預見性。公安學基礎理論為公安學整體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有學科特色的概念工具,如公安機關的性質、宗旨、職責、任務、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公安工作的概念、內容、根本原則、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人民警察的素質、道德、權利、義務、紀律等,逐步構建了科學的概念體系,為公安學的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公安學基礎理論關于公安現(xiàn)象基本關系的研究,是公安工作基本規(guī)律的揭示,也已經成為公安學研究的理論依據??梢?,公安學的發(fā)展與完善,離不開公安學基礎理論的先導和基礎作用。公安學基礎理論雖然具有先導性、預見性,是較高層次的理論研究,但是它畢竟源于公安實踐活動,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下公安工作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為解決帶有全局性的公安實踐問題提供理論觀點,為宏觀的公安戰(zhàn)略研究和決策提供理論指導。

      5.研究學習公安學基礎理論,有利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樹立科學的警察觀和方法論。公安學基礎理論以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為指導,科學、系統(tǒng)地闡明了人民警察的警察觀。所謂警察觀,是指警察職業(yè)觀念的總和,包括警察的歷史觀、本質觀、職能觀以及職權觀、群眾觀、政策觀、法制觀、倫理觀等等。這些基本觀點的形成,有賴于對公安事業(yè)的系統(tǒng)的科學認識。樹立這些基本觀點,有助于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堅持正確的立場,保持良好的作風,運用科學的方法,有利于激發(fā)人民警察從事公安工作的責任感、光榮感和使命感。公安學基礎理論不單純是知識課,而且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在人民警察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研究和學習公安學基礎理論,可以幫助人民警察培養(yǎng)警察角色的特有素質和思維方式。這種獨特的警察角色意識和整體性警察思維方式,不經過公安學基礎理論的系統(tǒng)訓練是難以建立起來的,也是各公安專業(yè)學科難以獨立解決的,所以公安學基礎理論也是我們公安工作者和廣大人民警察的方法論。

      [1]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 (2011)》學位【2011】11號文件 [Z].

      [2]張兆端.警察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3]柳曉川.公安學基礎理論教程 [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

      [4]康大民.在新的世紀應加強廣義公安學研究 [J].公安大學學報,2001.

      [5]王大中,等.關于公安學與警察學學科體系的思辯[J].公安大學學報,2001.

      [6]胡大成,周家鑲.警察政治學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高興國.警察學與公安學的異同[J].公安大學學報,1997,(6):36.

      [8]陳合權,徐紅川.公安學基礎理論 [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9]張建明.公安學基礎理論 [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10]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編輯部.公安學基礎理論探討[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基礎理論公安機關公安
      李達與黨的基礎理論建設
      “老公安”的斂財“利器”
      衡陽市公安機關黨員風采剪影
      公安機關處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實證研究
      “10歲當公安”為何能暢通無阻
      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的當事人做出罰款的行為是否涉嫌瀆職犯罪?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
      公安報道要有度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中醫(yī)基礎理論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理、情、技”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澄迈县| 瑞金市| 关岭| 汉阴县| 肇庆市| 隆林| 清原| 黔西| 徐州市| 紫金县| 沅江市| 赤城县| 婺源县| 独山县| 永安市| 和政县| 酒泉市| 博兴县| 靖江市| 南宫市| 庆安县| 紫云| 灵宝市| 德钦县| 合川市| 扎囊县| 舞阳县| 鄂尔多斯市| 西和县| 凤山市| 正定县| 水富县| 克什克腾旗| 保德县| 大连市| 玉门市| 海阳市| 枣阳市| 仙游县| 内丘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