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 珍 本報記者 向 莉
北京等城市連日來的大霧天氣引發(fā)了人們對健康的擔憂。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大霧天氣時,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增高且不易擴散,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老年人、兒童以及過敏體質(zhì)的人,要盡量減少外出。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呼吸科主任醫(yī)師王京嵐說,大霧通過間接途徑影響人體健康。大霧中更多的是吸入性塵埃和有毒性氣體。人體吸入這些東西后會降低呼吸道抵抗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發(fā)病率會增高。
王京嵐認為,大霧天戴口罩無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至少能防止大顆粒的污染物通過口鼻被吸入。但大部分中國人不愛戴口罩,有的人認為戴口罩會被人笑話,就不戴了。王京嵐認為,戴口罩的中國人會越來越多,“這是人體自我保護的需要。”
相比之下,日本人很喜歡戴口罩。在日本街頭、寫字樓、超市中,到處可以看到戴口罩的男女老少擦肩而過。日本人戴口罩的目的有幾種,一是為了抵御每年春天到處飄蕩的花粉。日本上世紀50年代大面積種植用來防止山體滑坡的杉樹。但杉樹一到春天就進入授粉時期,很多日本人患上了“花粉病”,噴嚏不斷、鼻癢難忍。二是多數(shù)日本人如果自己患了感冒,也會戴上口罩防止傳染他人。在流感季節(jié)戴上口罩出門也可防自己被傳染。在國外機場,日本人經(jīng)常以“一群戴著口罩的游客”這一醒目標志示人。戴口罩已經(jīng)和飯后刷牙漱口一樣,成為日本人的基本衛(wèi)生習慣。
日本老人一般戴白色大口罩,但年輕人喜歡將口罩融入自己的服飾風格中,有的女白領(lǐng)戴的口罩是豹紋的,和自己的豹紋高跟鞋相呼應(yīng);女學生的口罩上很多都印有Hello Kitty的圖案;年輕男子的口罩則有黑色或綠色的。日本人不僅成人戴口罩,兒童和嬰兒也不例外,嬰兒戴的小口罩只有手掌那么大,多是一次性的。日本還有專門為戴眼鏡的人準備的口罩,這種口罩在上端留出了鼻梁的位置,保證戴上去后鼻梁兩側(cè)被貼合得很好,以防止鼻子呼吸的熱氣使鏡片變模糊。
活性炭口罩最近幾年也很受歡迎。在口罩中加入一層含有活性炭的纖維層,可以吸附人呼出來的二氧化碳、口中氣味等,使口罩內(nèi)始終保持干爽,并阻隔空氣中的灰塵微粒。尤其適用在看電影、坐飛機等長時間在密閉空間、人群密集的情況下使用。這種口罩很輕,感覺呼吸和沒戴口罩時一樣順暢。不過,目前活性炭口罩都比較“外表樸素”,沒有很時髦的圖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