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梅,梁家棟
(1.日照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莒縣 276500;2.莒縣科學技術局 )
山東省為傳統(tǒng)的大蔥栽培區(qū),章丘大蔥聞名全國。黃淮海地區(qū)大蔥生產多為秋播,來年夏栽冬收。該方式雖然產量較高,但由于收獲期集中,市場供應量大,價格一般偏低。近年來,我們經過試驗與示范,探索出了大蔥冬栽春蓋夏收豐產栽培技術,并得到大面積推廣。該方式生產的大蔥可接茬秋冬大蔥(冬季曬干蔥)排開供應,既能緩和市場供應淡旺季的矛盾,又可增加收益。其栽培技術如下:
1.1 苗床選擇:選擇地勢較高、地力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層深厚的生茬地塊(非蔥蒜類前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耕翻耙實后整成畦長5~10 m、畦面寬90~110 cm、畦埂寬30 cm的育苗畦田。疏通好灌排水溝,以利管理。畦田內施三元復合肥50 g/m2、晶體敵百蟲克,拌勻施入0~15 cm土層內,耢平后待用。
1.2 育苗時間:過早育苗,蔥苗長勢過旺,一是容易通過春化階段造成來年抽薹,二是蔥苗過大造成栽植困難,故當?shù)匾话氵x擇9月上中旬播種育苗。
1.3 品種選擇:該方式栽培大蔥由于栽培密度大,要選擇葉片上沖、直立性好、較抗倒伏、適宜密植的品種,同時要考慮選擇側芽蔥發(fā)生率高、生長茂盛的品種,生產上一般選擇章丘大蔥的系列品種,來自日本的鐵桿大蔥也可種植。
1.4 播種育苗:用當年產的新種子,播種前做好發(fā)芽試驗。播種時如墑情不足,首先要澆足底墑水,待畦面無積水后,撒播蔥籽2~3 g/m2。采用溝播、撒播均可,播撒時可將蔥籽與適量細沙混勻并多次重復,力求做到下種勻、稀播量,然后覆細土5~10 mm(破畦埂取土),畝用施田補150 mL噴霧防除雜草。播種后育苗畦成暗溝陽畦,一溝一畦。
1.5 苗期管理:播種后至齊苗一般需7~10天,出苗前至子葉伸直前一般不澆水,以免造成畦面板結和淤積。最好采取地膜覆蓋或遮陽網浮面覆蓋育苗,以保證畦面疏松透氣,出苗70%時揭除遮陽網、地膜。幼苗長至一葉一心時,要及時噴灑敵百蟲或辛硫磷防治地蛆。苗高5 cm左右時看天適當澆水一二次,每畝隨水沖施碳酸氫銨15~20 kg或尿素5 kg。適宜定植壯苗標準為2~3片真葉,不徒長,苗高在15~20 cm。
定植在11月初立冬前進行。定植田畝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耕翻20~30 cm,再表施三元復合肥75 kg,生物鉀肥 5~10 kg,5%辛硫磷顆粒劑 2~3 kg。耙勻耢平后整成壟高10~15 cm、壟寬70 cm、壟間距30 cm的小高壟,再覆蓋幅寬90 cm的地膜。然后按行距15 cm(邊行靠邊)、株距6 cm在地膜上打孔栽植。每小高壟栽植5行,每畝定植4.0萬 ~4.5萬株。定植時可使蔥葉著生方向與行向垂直,定植深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定植后澆大水,淤封定植孔。定植緩苗后地上部基本停止生長,在大雪封凍前應架設風障防寒,以保護幼苗安全越冬。
根據(jù)采收上市時間確定覆蓋方式,可采取大拱棚或小拱棚覆蓋,也可不采取任何覆蓋措施。實行大拱棚覆蓋的,定植前就應埋設好大拱棚骨架,也可直接定植在大拱棚內;若新建,為降低成本,可適當降低棚高,以能方便人工作業(yè)即可。2月上旬立春前覆蓋棚膜(可用上年換下的無破損舊膜),不加蓋草苫。小拱棚可在2月下旬進行覆蓋。覆蓋后,棚內溫度宜保持在5~28℃,不澆水。在棚溫迅速回升、大蔥進入發(fā)葉盛期前,揭除或者損壞地膜,隨即澆水并隨水沖施尿素,一般每畝沖施尿素10~15 kg,白天溫度控制在15~25℃,并加強通風散濕。進入3月中下旬,應逐步加大通風量,直至撤去棚膜。此后可根據(jù)蔥苗長勢合理施肥澆水,但也應見干見濕,以促進蔥葉的速發(fā)和假莖的伸長與增粗。
4.1 整地施藥:為避免地下害蟲的為害,在育苗和定植時,可結合土地耕翻施入5%辛硫磷顆粒劑進行防治。
4.2 加強田間管理:苗期應注意灰霉病、霜霉病的危害。覆蓋后要注意通風散濕,合理澆水,促控結合,防止行間過度郁蔽。
4.3 及時防治:對大蔥紫斑病、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防治二三次;對銹病可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進行防治;對生育后期易發(fā)生的大蔥薊馬或生長期蠅蛆為害,可用20%菊·馬乳油或21%增效氰·馬乳油5 000倍液進行防治,隔7天左右噴一次,連續(xù)防治二三次。
4月下旬后,可隨時根據(jù)市場需要收獲上市。大拱棚栽培集中收獲期一般在5月中旬,小拱棚及地膜覆蓋栽培可延續(xù)收獲到6月上旬,每畝可收獲鮮蔥4 500~6 000 kg,收入可達到3 000~5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