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篇章結構芻議*

      2012-01-22 01:47:32姜望琪
      當代修辭學 2012年4期
      關鍵詞:黃巖島語篇語法

      姜望琪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100871)

      提 要 長期以來,篇章研究學者們就篇章是否有結構一直存在爭論。本文作者總結和梳理了國內(nèi)外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系統(tǒng)介紹了van Dijk的宏觀結構概念、Longacre的篇章語法思想,回顧了中國的文章學傳統(tǒng)。作者認為,篇章是有結構的,雖然其結構與句子結構有差異,篇章的形式結構取決于篇章的內(nèi)容,其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靈活變化的。在某種意義上,中國人歷來重視篇章語法。最后,作者較深入地分析了一篇議論文的結構,以具體說明篇章結構的特點。

      一、篇章有無結構之爭

      篇章是否有結構,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在語言學界,句子以上沒有更大的結構單位,曾經(jīng)是一種共識。最早明確提出這種觀點的大概是二十世紀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之父Bloomfield。他說,句子是“一個獨立的語言形式。從語法構造上看,它不是任何更大的語言形式的一部分”(Bloomfield1933:170)。

      持這種看法的語言學家,今天仍不乏其人。例如,英國語言學家David Crystal說,“從一種語言的語法角度看,(句子)是最大的結構單位?!彼€說,近年有人試圖發(fā)現(xiàn)更大的語法單位(discourse,text),但是,至今沒有找到類似句子的單位,其成分結構可以從形式、分布角度加以闡明。(Crystal1985:277)

      Halliday專門討論過句子之間的銜接問題,但是他也承認“句子是最高的結構單位”(Halliday and Hasan1976:28),他提出的銜接手段則是“非結構性的”(Halliday and Hasan1976:29;Halliday1985:313,1994:334,2004:579)。

      明確否定篇章有結構并加以論證的,可能是美國語言哲學家John Searle。他說,“會話沒有言語行為那樣的內(nèi)部結構?!保⊿earle1992:20)有人把“開頭、中段、結尾”看成是會話的結構,他不同意。他認為開頭、中段、結尾“不足以構成內(nèi)部結構”,并嘲笑說,喝啤酒也有開頭、中段和結尾(Searle1992:21)。①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Andreas Jucker反對把會話結構等同于喝啤酒結構。他說,童話故事的開頭部分和結尾部分顯然是不一樣的?!癘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從前有…)跟“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著)的位置是不可能互相對換的。而一杯啤酒的第一口跟最后一口從結構上講是一樣的,盡管對喝酒人來說,感覺可能是不一樣的。(Jucker1992:78-9)他承認句子結構跟篇章結構可能有區(qū)別,但是堅持,篇章同樣是有結構的。為此他援引了 Michael Stubbs(1983:5)的下述觀點:

      完全可能的是:音系學、形態(tài)學、句法學這些語言的底下層次的結構是很緊密的,篇章的結構卻很松散。盡管如此,菜單、故事、會話都有開頭、中段、結尾,這一點是很明顯的。而這就已經(jīng)是一種結構了。(轉引自Jucker1992:78)

      其實,對大于句子的語法單位的探索早就開始了。幾乎與Bloomfield同時,John Firth在1935年就強調(diào)要研究會話,認為這“是更好地理解語言究竟為何物及它是如何運作的關鍵”(Firth1957[1935]:32)。

      1952年,Zellig Harris發(fā)表了《語篇分析》一文,試圖把形式描寫方法——根據(jù)分布情況為語言單位分類——擴展到對“連續(xù)的言語(或文字)的分析”(Harris1981[1952]:107),正式開創(chuàng)了篇章結構的研究。

      二、宏觀結構

      荷蘭語言學家van Dijk對篇章結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1972年出版的博士論文《篇章語法要略》()試圖把轉換生成語法應用于文學文本分析,提出了一些“文學操作規(guī)則”。但是,他的篇章語法的最新穎、最引人入勝之處是提出了句子語法從來沒有涉及過的概念——宏觀結構(macrostructure)。宏觀結構可以表述為一個復雜的命題,可以通過一些規(guī)則從句子所表達的命題集合(微觀結構)中推衍出來。它是篇章的底層語義表現(xiàn)(內(nèi)容或概要),在具體句子意義的基礎上界定篇章的局部和總體語義連貫。他提出這個語法模式的理由是:生成一個篇章必須先有一個中心思想或主題,然后它才逐漸演化成由各個句子所表達的具體意義。②

      Van Dijk事后回憶說,當年研究“篇章語法是為了能夠?qū)ζ碌模ㄕZ法)結構提供一個清晰的描述,其中最明確的任務是說明句子之間的(語義)連貫關系”(van Dijk2004∶1)。而篇章的連貫不僅僅取決于句子之間的“微觀”的結構關系,還在于決定整體連貫的總體“宏觀”結構。

      1980年,van Dijk又寫了《宏觀結構》一書。他認為,語言使用者區(qū)分語篇的局部微觀結構和整體宏觀結構。詞語、句子屬于前者,主位(theme)、主題(topic)、要旨(gist)、要點(point)等屬于后者。主位、主題、要旨、要點這些概念跟語篇的意義、內(nèi)容有關,因此是語義整體結構。這些語義整體結構就是他在這本書里討論的(語義)宏觀結構(van Dijk1980∶5)。

      同時,他與心理學家合作,開始研究語言理解的心理模式。他強調(diào),宏觀結構在語言理解中發(fā)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它是語言使用者構想的一個結構,目的是把一個篇章所表述的內(nèi)容在記憶中組織起來。換言之,心理學中的宏觀結構是主觀的:它們能夠解釋語言使用者如何理解篇章的最重要內(nèi)容,即它的主題,以及語言使用者怎么才能概括語篇。”(van Dijk2004:5)

      三、篇章語法

      美國語言學家Robert Longacre也提出了一種篇章語法。他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篇章結構,1976年出版了《言語意念的解剖構造》(),1983年把它修改成了《篇章語法——意念結構和表層結構》(),1996年又修訂《篇章語法》,出了第二版。③

      Longacre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了表層和意念兩套篇章結構。表層結構有外在編碼形式,包括:開篇(Aperture)、鋪陳 /引言(Stage/Introduction)、高峰前部分(Pre-Peak sections,敘述文為 Episodes)、高峰(Peak)、高峰后部分(Post-Peak sections,敘述文為 Episodes)、結束(Finis)這些成分(Longacre1983:xvii,22)。意念結構成分則屬于深層結構,或稱語義結構,在敘述文里表現(xiàn)為故事情節(jié)(plot)。敘述性篇章的意念成分是:說明(Exposition)、沖突激發(fā)時刻(Inciting Moment)、沖突發(fā)展(Developing Conflict)、高潮(Climax)、收場(Denouement)、最后的懸念(Final Suspense)、結論(Conclusion)(Longacre1983:20-2)。④

      這兩套結構成分并不完全對應。如,表層成分“標題、開篇”在意念結構中沒有對應成分。而意念成分“高潮”則既可能編碼為“高峰前情節(jié)”,又可編碼為“高峰”;“收場”既可編碼為“高峰”,又可編碼為“高峰后情節(jié)”等,要視整個結構而定。

      在1996年的修訂版中,Longacre引入了van Dijk的宏觀結構這個概念,稱之為“總體意義”(overall meaning)、“總體力量和含義”(overall thrust and import),并把它與篇章的整體連貫性掛鉤。他說,在敘述文中,故事情節(jié)是一個最重要的連貫原則,它把各種分散的成分連接在一起。然而,如果考慮到非敘述性篇章,那么最好還是用宏觀結構這個更廣泛的概念來統(tǒng)帥篇章的連貫性。(Longacre1996:33)這似乎表明,在敘述文里表現(xiàn)為故事情節(jié)的意念結構現(xiàn)在要被宏觀結構取代了。

      2002年,Longacre在《Zellig Harris的語篇分析的現(xiàn)實意義》中,把語篇分析分成兩種主要思路:一種側重句間聯(lián)系,一種側重整體考慮。布拉格學派的主位、述位分析模式屬于前者,他自己則屬于后者。而且,他提出像他這樣的語篇分析整體論者主要涉及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Longacre2002:126):

      Ⅰ把語篇分成不同類別,如,敘述文、規(guī)勸文、說明文、描寫文等。

      Ⅱ辨認不同語篇類別的不同模板(template),如,敘述文有鋪陳(Stage)、激發(fā)沖突的事件(Inciting Incident)、高漲的緊張關系(Mounting Tension)、高潮(Climax)、收場(Denouement)等。⑤

      Ⅲ區(qū)分篇章的骨干結構和各種支撐結構。

      Ⅳ設定篇章的高潮或高峰,它跟開篇、結尾等構成語篇的輪廓。

      Ⅴ設法從上述各因素的角度解釋不同的動詞形式。

      Ⅵ從參與者角色的角度追蹤名詞和名詞性成分的分布。

      Ⅶ應用句內(nèi)關系分析法,把結構段內(nèi)部或之間的各種句子、句群聯(lián)系起來。

      Ⅷ在上述分析過程中為每一個篇章設定一個獨特的宏觀結構,以概括該篇章的要點或中心思想。

      接著他逐一論證了上述八個方面。在講到模板時,他說,把語篇分成模板成分,或圖式(schema),至少對敘述文而言,從亞里士多德時代就開始了。一篇敘述文如果沒有激發(fā)沖突的事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讀者/聽眾就會質(zhì)問“你為什么跟我說這個?”同樣,它也一定有一個情節(jié)結構,至少要有高潮和收場。講到宏觀結構時,他說,宏觀結構能控制篇章的內(nèi)容,決定什么內(nèi)容可以被包括進來,什么內(nèi)容將得到詳細描述,什么內(nèi)容只是簡單提及,以及什么內(nèi)容能改變它在模板中的通常順序等。(Longacre2002:126-8)

      2003年,Longacre在《整體篇章語言學》(Holistic Textlinguistics)里更加明確、全面地提出了語篇分析整體論。他強調(diào),一個篇章是一個整體。篇章類型、輪廓、宏觀結構、篇章模板等較抽象的問題跟形態(tài)、句法等較具體的問題是緊密糾纏在一起的(Longacre2003:3)。他以Arthur Hailey的小說《最后的診斷》的有關章節(jié)為例詳細說明了語篇分析整體論的具體操作。

      四、中國的文章學傳統(tǒng)

      上述西方現(xiàn)代篇章結構研究跟中國的文章學傳統(tǒng)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人歷來重視篇章語法。

      有人認為馬建忠1898年的《馬氏文通》是第一部漢語語法。這種看法是把西方語言研究傳統(tǒng)當成正統(tǒng),認為只有“句子語法”才是“語法”的結果。如果我們從漢語語言研究的實際出發(fā),把“語法”合理地解釋成“語言組織法”,而不是西方流行的狹義的“句子組織法”(句法),那么我們可以說,中國的語法研究跟西方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跟西方不同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語言研究是以整體論為指導的,其基本單位是具有較高獨立性的“篇章”,而不是西方那樣在分化論指導下的,只有相對完整性的“句子”。換言之,中國的傳統(tǒng)“語法”是“章法”,而不是“句法”。中國有研究作文法的文章學傳統(tǒng)。成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劉勰的《文心雕龍》就是中國第一部文章學專著。⑥

      《文心雕龍》“體大慮周”,文章寫作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包。對文章的具體結構,劉勰也有很多精到的論述。在“附會”這一章里,他提出“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作文要“總文理,統(tǒng)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睫o會義,務總綱領,驅(qū)萬涂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劉勰1962:650-1)。這就是說,文章的各部分(特別是首尾)之間要互相聯(lián)系,要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在“章句”里,他也說,“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搜句忌于顛倒,裁章貴于順序?!保▌③?962:570-1)劉勰關于文章結構的這些論述后來逐漸發(fā)展成中國文章學的起承轉合結構說。

      重視“主題”是以《文心雕龍》為代表的我國文章學傳統(tǒng)的另一個重要特征。起承轉合結構說是從形式、從結構角度對文章規(guī)律性的總結,主題論則是從意義、從內(nèi)容角度對文章規(guī)律性的總結。

      劉勰的《文心雕龍》分上下兩部,共十卷五十章。第一卷的“原道”、“征圣”、“宗經(jīng)”、“正緯”、“辨騷”五章,尤其是前三章,講“文之樞紐”,是全書的綱領。作者從道﹑圣、經(jīng)出發(fā),要求作文要以這三者為準繩。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內(nèi)容放在第一位,強調(diào)好文章首先要有好內(nèi)容。

      南朝宋人范曄曾明確主張“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轉引自陳良云2003:229)。劉勰雖然沒有明確贊成這一主張,但是在反對片面追求華麗詞藻、不注重內(nèi)容的不良風氣這一點上,他跟范曄是一致的。⑦在“神思”這章,他說“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劉勰1962:494),強調(diào)落筆前要思考,要把文意想清楚。在“熔裁”這章,他又說“草創(chuàng)鴻筆,先標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劉勰1962:543)。寫文章的第一條準則是:設定情理(即內(nèi)容、主題),以便安置本體、主體。根據(jù)情理謀篇布局,文采就在其中了。

      在“情采”這章,劉勰也強調(diào)了設定情理的重要,把這看作寫作的根本。在討論了文辭與內(nèi)容的關系之后,他總結說:“故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劉勰 1962:538)

      這種“文以意為主”的思想在唐代經(jīng)過韓愈等人的倡導,最終由杜牧完全確立。杜牧提出:“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藻、章句為之兵衛(wèi)?!堃獠幌攘ⅲ挂晕牟赊o句,繞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亂,如入阛阓,紛紛然莫知其誰,暮散而已。是以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辭,辭不能成意。大抵為文之旨如此。”(轉引自陳良云 2003:423)

      宋朝三蘇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他們在講到作文時也都強調(diào)意的重要。例如,蘇東坡就曾把意比作可以換取物品的錢。他說,各種商品只有一樣東西可以換取,這就是錢。“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經(jīng)子史中,不可徒使,必有一物以攝之,然后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錢不足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保ㄞD引自王凱符等1983:53)

      明末清初戲劇家李漁在上述文意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主腦”這個概念。他說,“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保ɡ顫O1996:17)他的“立主腦”主張是在詞曲部的第一章“結構”中提出來的。討論戲曲創(chuàng)作一般都“首重音律”,而他卻“獨先結構”。為什么?因為他認為,結構是比音律先要考慮的因素?!叭缭煳镏x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制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shù)斷續(xù)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鄙w房子也是這樣,“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籌一架,則便于前者,不便于后者,勢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毀……故作傳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為秀口者也?!保ɡ顫O1996:3-4)這說明,他的“立主腦”是決定全局結構的一個部分。

      二百年后,清末的劉熙載進一步發(fā)展了“主腦”這個概念。他在《經(jīng)義概》中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髂X皆須廣大精微,尤必審乎章旨、節(jié)旨、句旨之所以重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見?!保▌⑽踺d1991:14)這就是說,主腦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它跟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有內(nèi)在聯(lián)系,不可分離。

      因為他討論的是“經(jīng)義”(八股文)的寫作,所以,他還把主腦跟起承轉合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破題、起講,扼定主腦;承題、八比,則所以分攄乎此也?!保▌⑽踺d1991:14)在他看來,“文莫貴于尊題。尊題自破題、起講始,承題及分比,只是因其已尊而尊之。尊題者,將題說得極有關系,乃見文非茍作?!保▌⑽踺d1991:21)因此,他詳細討論了破題的具體方法。

      劉熙載的討論實現(xiàn)了從“意”到“主題”的轉換,最終確立了中國文章學傳統(tǒng)的主題論。正如劉熙載所意識到的,起承轉合結構說與主題論實際上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起承轉合各部分要圍繞一個主題;反過來,要想把一個主題闡述清楚,就要從正反兩方面反復加以論證。

      五、議論文的結構

      不同文體的篇章有不同的結構。這一節(jié)我們具體討論議論文的結構,以揭示篇章結構的特點。

      陳望道認為論辯文⑧的目的是證明自己的判斷正確,“所以論辯題目必就是一個判斷”(陳望道2005[1922]:45)。“論題既定,其次就是闡明論旨的論證。論證共可分為三部:一是引論;二是論辯本文;三是結論?!保ㄍ希?6)論辯本文就是通過提供直接、間接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論點。(同上:47-51)

      廖秋忠認為,“論證體⑨在最上一層包含了一個論證結構,還可以有引言和/或結尾部分。論證結構是由兩個必要成分組成:論題與論據(jù)?!保吻镏?992:189,又見廖秋忠1992:116-132)他為當時討論的一篇文章列出的樹形圖如下⑩:

      圖1 :論證結構樹形圖(廖秋忠1992:190)

      我們認為,陳望道、廖秋忠的研究是正確的。我們自己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請看我們對署名“鐘聲”的文章《中國對黃巖島的領土主權擁有充分法理依據(jù)》(《人民日報》2012年5月9日第三版,見附錄)的篇章結構的分析。

      該文一共四大部分:黃巖島歷史、現(xiàn)狀、駁斥菲律賓的要求、結論。文章標題點明了總主題,前三部分各有小標題點明各自的分主題:“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命名黃巖島,并將其列入中國版圖,實施主權管轄”;“中國一直對黃巖島進行長期開發(fā)和利用”;“菲律賓根本無權對黃巖島提出領土主權要求”。結論是“總之,菲方對黃巖島的任何權利要求都是非法、無效的。黃巖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黃巖島擁有無可爭辯的領土主權。菲應該回到承認和尊重中國對黃巖島的領土主權的原來立場上來”。因為比較短,沒用標題。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它們分別是:“黃巖島處于菲領土范圍之外”;“菲在1997年以前從未對中國政府對黃巖島行使主權管轄和開發(fā)利用提出過任何異議,并且還多次表示黃巖島在菲領土范圍之外”;“菲以黃巖島在菲專屬經(jīng)濟區(qū)范圍之內(nèi)為由聲稱對該島擁有管轄權并進而提出領土主權要求,是沒有任何國際法,包括《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nèi)的任何法理根據(jù)的”;“菲依據(jù)黃巖島過去曾是菲美軍事演習靶場而聲稱對該島擁有管轄權,這更是不值一駁”;“菲方以‘地理鄰近’為借口對黃巖島提出領土主權要求在國際法上根本就不能成立”。

      換言之,第一、第二部分是從正面闡述為什么中國對黃巖島的領土擁有主權,第三部分是從反面論證為什么菲律賓無權對黃巖島提出領土主權要求,最后的結論呼應標題,再次強調(diào)中國對黃巖島擁有主權,菲律賓沒有。其篇章結構可以圖示如下(見下頁圖2):

      圖2 :《中國對黃巖島的領土主權擁有充分法理依據(jù)》的篇章結構

      六、結 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篇章也有結構組織,雖然其結構不如句子結構那樣清晰可見、簡單明了。這種結構可以用通俗的方法概括為“開頭、中段、結尾”,可用Longacre的方法把敘述文的結構概括為“鋪陳、激發(fā)沖突的事件、高漲的緊張關系、高潮、收場”,可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方法概括為“起、承、轉、合”,也可用本文的方法把議論文的結構概括為“主題、正面論據(jù)、反面論據(jù)、結論”。

      同時,篇章結構不像句子結構那樣死板、固定。篇章結構有一定的靈活性,各部分之間沒有一成不變的關系;只要意義表達清楚了,有些部分甚至可以完全省卻。例如,陳望道、廖秋忠提到的“引言”在本文分析的文章中就不存在。根據(jù)廖秋忠(1992:117-23)的研究,論證結構中的論題、論據(jù)有時候都可以是隱含的,不一定要用詞語明確表達出來。換言之,篇章的形式結構的最終狀態(tài)取決于篇章的內(nèi)容,即通常所謂的“中心思想”,或用van Dijk的名稱“宏觀結構”,或用本文概括的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主題”。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結構為主題服務。只要不影響表達篇章主題,篇章形式可以靈活變化。

      注 釋

      ①雖然 Searle明確討論的是“會話”(conversation)的結構,但是,相對于“句子”,“會話”與“篇章”(discourse,text)之間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Searle自己也提到了discourse(Searle1992:1),David Holdcroft(1992:65)、Andreas Jucker(1992:79-80)在反駁Searle的觀點時更明確討論了discourse structure。

      ②參見Beaugrande and Dressler(1981:26-7)和馮·戴伊克(1993)中施旭、馮冰的譯者前言。

      ③Longacre的學術思想的詳細發(fā)展進程,請見姜望琪(2011:169-83)。

      ④廖秋忠(1992:189)介紹過 Longacre的觀點。

      ⑤敘述文的這些模板成分來自Longacre(2002:129)。從這些成分看,Longacre似乎綜合了他原來的表層結構和意念結構成分。但是,他在其他場合(如Longacre2003)仍然保留表層結構等提法。

      ⑥該書一般被看作文學理論著作,或修辭著作。但是在學科分類不細,“文章”被用于廣義的古代,特別是在形式研究不發(fā)達的中國,文論、修辭、文章學這三者是很難截然分開的。

      ⑦他寫作《文心雕龍》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糾正當時的萎靡浮華文風。

      ⑧陳望道把我們所謂的“議論文”稱為“論辯文”。

      ⑨這是廖秋忠對“議論文”的稱呼。

      ⑩原圖中“引言”、“論點”、“反面論據(jù)”、“前提”、“結論”下分別有對應的例句代碼 S1、S2、S3、S4、S5,因本文未引用原文語例,此處刪去了這些代碼。

      猜你喜歡
      黃巖島語篇語法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吉林一號光譜01星黃巖島影像圖
      跟蹤導練(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語篇特征探析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我們的黃巖島
      百姓生活(2012年7期)2012-04-29 00:44:03
      語篇填空訓練題
      喀什市| 麟游县| 永靖县| 利辛县| 图片| 昂仁县| 大冶市| 同德县| 吉水县| 库车县| 博客| 梅州市| 灵丘县| 虞城县| 米脂县| 铜陵市| 上思县| 香港 | 手机| 泸西县| 和林格尔县| 平谷区| 沾益县| 连江县| 琼结县| 民丰县| 静海县| 绥化市| 繁昌县| 高密市| 九龙坡区| 余庆县| 高州市| 九江市| 商丘市| 循化| 肇州县| 塔河县| 九龙县| 宁远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