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1.1 一般資料 本組82例中32例為肺癌術后,15例為食管癌術后,2例為賁門失弛緩癥術后,5例為肺大泡切除肺減容術后,5例為支氣管擴張肺葉切除術后,23例為多發(fā)肋骨骨折合并肺挫傷。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齡24~78歲,中位年齡:51歲。適應證;普通胸外科患者因各種原因所致咳嗽無力,痰液粘稠不能排出,有引起重癥肺炎、肺不張、甚至呼吸衰竭發(fā)生時,均可行纖支氣管鏡吸痰。禁忌證:嚴重體弱衰竭的患者,嚴重心律失償,心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期,有明顯出血傾向或大咯血發(fā)生在一周以內(nèi)者。
1.2 方法 術前4 h禁食水,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囑其放松緊張情緒。用2%利多卡因行黏膜表面麻醉,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部、重點是喉部。多在床旁進行,特殊患者在手術室或ICU進行。采用平臥位,將患者頭稍后仰,檢查者位于患者頭側(cè),將纖支氣管鏡經(jīng)鼻腔達喉部,(有鼻道狹窄或出血者可經(jīng)口腔進入)找到會厭,聲門開放時將鏡端從聲門后部送入。進入主氣管后可給予2%碳酸利多卡因2 ml行氣管內(nèi)麻醉。輕柔的探入氣管、主支氣管、葉支氣管、段支氣管,將分泌物盡量吸出。盡量避免直接刺激氣管壁,造成黏膜損傷及出血。痰液粘稠的可在氣管鏡內(nèi)反復注入10~20 ml 37.0℃無菌生理鹽水進行支氣管灌洗,總量不超過200 ml,有利于粘稠痰液吸出。對于肺不張患者可在全麻下經(jīng)纖支鏡吸痰后配合全麻下膨肺。對于氣管切開術及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的患者,術前給予100%氧氣2~3 min,使血氧指標達到95%以上,氣管鏡涂以無菌石蠟油,自氣管插管或氣管套管迅速導入,進行吸痰,時間每次不超過20 s,同時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及血氧指標,如血氧低于88%或出現(xiàn)心律失償,立即終止。同時連接呼吸機,給予100%氧氣吸入,并處理心律失償?shù)认嚓P并發(fā)癥。心律失償改善,使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再次進行,可反復操作2~3次。
本組82例中,78例患者咳嗽無力,痰多粘稠不易咳出,雙肺濕啰音,單肺呼吸音消失、減弱,血氣分析PaO2下降PaCO2,升高,血氧飽和度90%以下,經(jīng)纖支鏡吸痰后,改善了通氣功能,胸悶、呼吸困難癥狀緩解,血氣分析PaO2上升,PaCO2下降,血氧指標90%以上。肺啰音減輕,不張肺葉部分或大部復張。4例雖行多次吸痰,仍不能有效咳痰,肺部感染加重。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后多次纖支鏡吸痰,配合相應治療后脫機拔管,得以治愈。
普通胸外科患者常因各種原因?qū)е路蝺?nèi)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加以術后、創(chuàng)傷后胸痛等因素,咳痰無力,痰瘀滯于肺內(nèi)及支氣管內(nèi)不易咳出,阻塞氣道,導致較為嚴重的肺炎、肺不張,以致呼吸衰竭。以往常采用經(jīng)鼻導管吸痰,不能改善者行氣管切開,吸痰范圍僅限于主氣道內(nèi)及右主氣管側(cè),造成對氣管黏膜的刺激誘發(fā)咳嗽反射,刺激吸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及低效率,且對氣管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纖支鏡可在直視下迅速觀察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目標性強,效率高,損傷小[1]。避免了用吸痰管吸痰的盲目性。使大多患者避免了氣管切開,大大降低了呼吸衰竭的發(fā)生。我的體會是:①大多數(shù)患者在吸痰時只做黏膜麻醉,不做氣管內(nèi)麻醉,操作時能有效的刺激咳嗽,促進吸出支氣管遠端分泌物,操作后亦不影響患者咳嗽。對于支氣管成型術后患者,應給予充分的氣管內(nèi)麻醉,必要時配合靜脈麻醉,僅可能的較少操作帶來的刺激性嗆咳,以避免造成吻合口瘺的發(fā)生。②對于氣管切開或支氣管插管患者,氣管插管或氣管套管的內(nèi)徑應大于纖支鏡身1.5~2 mm[2],操作前給予純氧吸入,使血氧指標在95%以上,吸痰應迅速,操作時間在20秒以內(nèi)。密切觀察血氧及心電監(jiān)護示波的變化。出現(xiàn)異常時應立即終止操作,并給予積極糾正,改善后可重復進行。③對于術前有高血壓,心律失償?shù)幕颊撸瑧e極糾正。操作要輕柔,避免過度刺激,盡量減少操作時間,在有經(jīng)驗的ICU醫(yī)生的配合下進行,可適當放寬纖支鏡吸痰的適應證。④對于痰液粘稠者,行支氣管灌洗,同時灌洗液中加入化痰藥物及敏感抗生素,以起到稀釋痰液,氣管內(nèi)抗炎的作用,更利于痰液吸出及炎癥的改善。
纖支氣管鏡檢查必須經(jīng)過鼻腔或口腔,不能做到完全的無菌。但亦應該遵守外科無菌技術操作。術前氣管鏡充分給予消毒浸泡,以防交叉感染及醫(yī)源性感染的發(fā)生。
[1]劉昌起.纖支鏡在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1994,14(1):4.
[2]張杰,翁心植.纖維支氣管鏡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1997,3(3):2167-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