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玉靈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進行診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靜脈輸液的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改進。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節(jié)省時間和人力,操作簡單安全,不需局部麻醉,不需縫針,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動,患者痛苦時間短,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們對采用中心靜脈輸液的5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觀察,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0例患者均為我院普通外科需要靜脈輸液1周以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18~75歲,平均54歲;胃賁門癌13例,大腸癌24例,膽道結(jié)石6例,肝癌4例,其他3例。
1.2 操作方法
1.2.1 術(shù)前準備 熟悉病情,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如患者的體溫測量及血常規(guī)檢查,如果存在發(fā)熱及有心臟病的患者,應重點加以護理。同時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術(shù)中和術(shù)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可能要輸注的液體的滲透性作到心中有數(shù)。在靜脈穿刺前向患者講明操作過程和術(shù)中配合注意事項,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放松,以確保穿刺時血管的最佳狀態(tài)。
1.2.2 PICC置管 用美國ARROW PICC導管包一套,導管型號16Ga×50 cm,常規(guī)消毒皮膚直徑為10 cm,選擇右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或頭靜脈穿刺,穿刺時進針角度約20°角,見回血后在進針1~2 cm,壓迫導管尖端上方1 cm處之血管,撤套管針芯,將中心靜脈導管從套管送入至術(shù)前測量好的所需長度,撕裂并撤除外套管,碟行膠布固定,接上液體或封管。如有少量滲血,用彈簧繃帶包扎插管處。為防止滑脫,除了距穿刺點1 cm處固定外,5 cm處再用長3 cm、寬2 cm膠布固定,固定部位避開關(guān)節(jié)及凹陷處。
1.2.3 封管及方法 采用濃度為25~50U/ml的肝素鹽水2~5 ml封管,封管時采用正壓封管的方法,即將針頭斜面留在肝素帽內(nèi),封管液余0.5 ml時,邊退針邊推液,保證管腔內(nèi)充滿封管液達到正壓封管的效果,以延長保留時間[1]。
中心靜脈置管穿刺成功45例,成功率為96.7%;導管留置時間12~181 d,平均43 d;導管阻塞4例;導管液體外滲3例;靜脈炎1例;無導管異位;中心靜脈置管受到38例患者的偏愛(再次靜脈輸液時仍愿意接受該方法)。
中心靜脈置管安全可靠,可長期保留,減少多次外周穿刺的痛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留置管通暢,不影響患者舒適和活動,可減輕患者痛苦,患者接受程度高,護理方便、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自上個世紀70年代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上世紀末以來隨著PICC技術(shù)的推廣,使用率愈來愈高。當前中心靜脈置管術(shù)在麻醉科、急診科、普外科、胸心外科等運用也較多,尤其是在危重病醫(yī)學加強監(jiān)護病房(ICU),它是測量中心靜脈壓和長時間補液監(jiān)控治療的重要手段。中心靜脈置管術(shù)雖說是一項有創(chuàng)性操作,但近年來已廣泛普及,基本上取代了傳統(tǒng)的靜脈切開[2]。
中心靜脈置管能減輕反復靜脈穿刺帶給患者痛苦,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長期(5 d-1Y)的靜脈治療通道,保證治療順利完成。這兩種途徑的導管質(zhì)均地柔軟,不影響患者活動,靜脈用藥直接到達中心靜脈,減少了對外周靜脈血管的刺激,使患者感覺較舒適。同時中心靜脈置管大大降低了護理人員因反復穿刺產(chǎn)生的低效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心靜脈置管因置入上腔靜脈,距離心臟較近且留置時間長,有下列情況時慎重使用:嚴重的出凝血障礙;穿刺部位或附近組織有感染性皮炎,蜂窩組織炎,燒傷等情況,躁動不安和不合作者。
在中心靜脈置管過程中,作者認為以下步驟是關(guān)鍵:(1)置管前根據(jù)患者及家屬對置管的了解程度,向其說明置管的目的和必要性,置管過程及留置時間,建立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的信心。充分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準備程度,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積極配合置管。操作時一般不應有家屬陪同患者。(2)置管部位的無菌操作和預防感染措施。更換透明貼膜時應用潔爾碘棉球由穿刺點按向外旋轉(zhuǎn)消毒皮膚,保持穿刺點完全干燥。消毒時應注意外露導管和固定圓盤的擦拭,3 d內(nèi)1次/d更換,以后2~3次/周。如發(fā)現(xiàn)貼膜污染、潮濕、脫落而危及導管時,應及時更換。本組病例由于按上述方法及時管理,嚴格換藥,穿刺點無炎癥反應及紅腫發(fā)生。封管時采用50U/ml的肝素液每12小時一次,用10 ml注射器正壓封管。換藥時應將無菌貼膜頭由上向下撕揭,防止導管脫出。如導管部分脫出者,不影響導管用途和輸液質(zhì)量則局部固定即可,均勿再次送入血管內(nèi),防止血管壁的污染或感染的發(fā)生。如導管脫出較長,則應重新置管。(3)導管拔出時輕輕緩慢拔除,用力要均勻,防止損傷血管壁,拔管后應立即壓迫止血,無菌輔料覆蓋24~48 h,測量拔除導管長度,觀察導管有無損傷、斷裂、缺損。
[1] 呂杰梅,林少珍.循證護理在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現(xiàn)代護理,2006,12(19):1842.
[2] 譚士君.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國際護理雜志,2007,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