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東梅
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分析
石東梅
目的 探討糖尿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內在關系。方法 選擇84例糖尿病患者,另選擇同期非糖尿病96例作為對照組,用ELISA的檢測方法檢測兩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結果 糖尿病組和對照組HBsAg、HBsAb和HBcAb的陽性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HBeAg、HBeAb陽性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的發(fā)生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
慢性肝病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lián)性強,肝臟作為葡萄糖和肝糖原雙向代謝器官承擔著糖代謝作用。肝功能遭受長時間的損害會造成糖耐量反常以及糖尿病。丙肝病毒感染能夠造成糖尿病發(fā)病率上升[1]。本次研究調查了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糖尿病患者HBV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包含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以及表面抗體(HBsAb)、e抗原(HBeAg)、e抗體(HBeAb)、核心抗體 (HBcAb)。分析糖尿病發(fā)病和乙型肝炎感染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84例。全部符合97年ADA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男50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5歲;女34例,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7.5歲。另選擇同時間段已經排除糖尿病患者96例作為對照組。當中男55例,年齡39~60歲,平均年齡51.6歲。女41例,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5.8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在促凝管將血清分離出來,完全依據說明書規(guī)定操作。使用ELISA的檢測方法檢測兩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仔細對比兩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陽性率的高低。
使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使用檢測和相對危險程度檢測,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糖尿病組84例中,HBsAg陽性15例,占17.86%;HB-sAb陽性50例,占59.52%;HBeAg陽性1例,占 1.19%;HBeAb陽性 26例,占 30.95%;HBcAb陽性 43例,占51.19%。對照組96例中,HBsAg陽性12例,占12.5%;HB-sAb陽性65例,占67.71%;HBeAg陽性1例,占 1.04%;HBeAb陽性 25例,占 26.04%;HBcAb陽性 43例,占44.79%。經比較,兩組HBsAg、HBsAb和HBcAb的陽性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HBeAg、HBeAb陽性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HBV作為嗜肝病毒,人體持續(xù)感染會導致慢性肝病,并且肝臟是體內糖代謝的重要器官。以往我們對于糖尿病與HBV觀察重點在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未能對糖尿病患者HBV血清學標志物進行詳盡分析[3]。所以研究糖尿病患者HBV血清學標志物能夠從流行病學的視角來分析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此次研究結果中糖尿病組患者的HBsAg,HBcAb陽性率分別是17.86%和51.19%,對照組患者HB-sAg,HBcAb陽性率分別是12.5%與44.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HBV造成糖尿病發(fā)病率上升的原因尚未解開??赡苁荋BV通過前S2蛋白對胰島素受體基因下調作用相關。本次研究結果說明糖尿病組患者的免疫力低于普通人群。慢性肝病容易造成糖尿病的原因:1、肝細胞遭受損害造成其表面胰島素受體缺陷進而使得血糖的攝取以及利用降低。2、肝細胞遭受損害造成肝糖原的合成酶活性減弱導致葡萄糖的利用降低。3、肝硬化后降解功能減弱造成胰高血糖素以及生長素和糖皮質激素水平超過胰島素水平,這樣就讓血糖上升。4、肝炎病毒利用免疫反應來損害胰島B細胞阻止胰島素合成。
糖尿邊患者容易感染HBV原因:1、糖年病患者缺乏足夠的免疫力,在感染HBV后身體清除病毒的能力減弱。2、糖尿病患者HBsAb水平要弱于普通人群。3、糖尿病患者體內抗體多造成身體免疫力減弱。不管慢性肝病與糖尿斌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在感染HBV之后需要注意血糖變化,對于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以避免糖尿病生成。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則需要防止HBV以及HCV等病毒的感染。
[1]劉孫琴,董明國,門誠虹,等.慢性丙型肝炎與2型糖尿病關系研究.巾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83-84.
[2]《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2-3.
[3]程艷冬,胡云,劉勇,等.2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9(13):2517-2519.
134700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