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艷 張 晨 汪幸思 曹 婷 林 爽 王莎莎 艾熱提艾山 瓦哈埔·馬木 夏夢菊梁少華 劉榮輝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烏魯木齊030011)
自20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ApoE以來,ApoE等位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相關性的研究日益增多。ApoE等位基因多態(tài)性是影響血漿脂蛋白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遺傳易感因素,CHD是一種受飲食、遺傳和環(huán)境等多因素影響的疾病,發(fā)病存在種族差異[1],相關研究已很多,但維、哈兩民族對照研究尚未見,本文則就新疆維、哈兩民族ApoE等位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關聯(lián)性研究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長期生活在新疆地區(qū)的具有一定民族代表性的維、哈兩民族411人。正常人組:新疆喀什地區(qū)與阿勒泰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正常人共198例。維吾爾族98例,平均年齡27歲,男性占4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89%;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者為7%。哈薩克族100例,平均年齡21.3歲,男性占1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100%,42%有高血壓病家族史,其中高血壓病合并冠心病家族史者6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為1%。
冠心病組:共213人。2010年冠脈造影確診的新疆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冠心病人105例,平均年齡56.62歲,女性占52%,男性占48%,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2% 。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家族史者占7.6%。48%甘油三酯大于正常;76.2%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50.5%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90%超敏c反應蛋白陽性。
2011年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伊犁地區(qū)哈薩克族冠心病住院病人108例,平均年齡64.3歲,男性占59.26%,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12.02%。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家族史者占14.8%;甘油三酯異常13.9%;膽固醇升高8.3%;5.6%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90%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
1.2方法
1.2.1DNA提取 ApoE基因型的測定:采集維、哈兩民族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空腹血液標本,ACD抗凝,蛋白酶 K 消化后,酚-氯仿抽提提取 DNA[2];利用SNaPshot SNP分型技術對所得411個樣本進行2個SNP位點分型。具體實驗步驟:①電泳DNA樣本對其進行質量檢查以及濃度的估計;②PCR反應:PCR 引物,rs429358_rs7412F:GGCGCGGACATGGAGGAC;rs429358_rs7412R:GCCCCGGCCTGGTACACT。反應體系(20 μl)包含 1 × GC Buffer I,3.0 mmol/L Mg2+,0.3 mmol/L dNTP,1 U HotStarTaq polymerase(Qiagen Inc.),1 μl樣本 DNA 和 2 μl多重PCR引物。再對PCR產物進行純化。③SNaP-shot多重單堿基延伸反應:延伸引物,rs429358SF:CGCGGACATGGAGGACGTG;rs7412SF:TTTTTTTTT TTTTTTTTTTTGCCGATGACCTGCAGAAG。延伸反應體系 (10 μl) 包 括 5 μl SNaPshot Multiplex Kit(ABI),2 μl純化后多重 PCR 產物,1 μl延伸引物混合物,2 μl超純水。④純化后得到的延伸產物在ABI3130XL基因分析儀上進行測序。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美國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和方差齊性檢驗,率的檢驗用χ2分析,其他統(tǒng)計量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兩民族基因頻率對比 維、哈兩民族對照組與冠心病組之間,冠心病與冠心病組之間E2、E3、E4各單倍體、各基因型陽性率居于相同水平(P>0.05)。E2可能與頻數(shù)太少有關,見表1。
2.2兩民族基因頻率與內地漢族對比 新疆維、哈兩民族ApoE等位基因頻率接近歐洲種群與內地漢族完全不同,E4頻率高于內地漢族與日本。
2.3兩民族血脂檢測結果 維吾爾族高密度脂蛋白76.2%(80/105)低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50.5%(53/105)高于正常值;甘油三酯47.6%(50/105)高于正常;膽固醇僅16.1%(17/105)高于正常。而哈薩克族血脂各項指標異常者未超過15%。維吾爾族發(fā)病年齡明顯早于哈薩克民族,P<0.05。
ApoE等位基因與冠心病、血脂、動脈硬化的關系已不斷被人們研究和認識。國內外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都已證實E4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不論男性或女性ApoE基因攜帶者患CHD的危險性上升,E4攜帶者比不帶E4者患 CHD 的危險性顯著增加[3,4]。而 E2等位基因的作用是降低膽固醇濃度,對冠狀動脈硬化的發(fā)展有防護作用,Yang等[5]研究也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硬化病CAD患者中,E2等位基因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但Stengard 等[6]持否定觀點。
ApoE是一種富含精氨酸的堿性蛋白質,主要存在于CM、VLDL、IDL和部分HDL中,有利于這些載脂蛋白的結構穩(wěn)定,正常人血漿 ApoE濃度為0.03~0.05 g/L。ApoE的濃度與血漿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關,在參與脂質的轉運、儲存、利用及排泄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王景華等[7]報道在健康人群中,E2有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而E4有升高TG的作用。
表1 新疆維哈兩民族冠心病組及對照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Tab.1 Uighurs and kazaks in Xinjiang CH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APOE gene type and the allele frequency
本組實驗結果顯示:新疆哈薩克族與維吾爾族兩民族之間ApoE等位基因頻率無顯著性差異,陽性率亦居于相同水平(P>0.05)。而105例維吾爾族冠心病人中76.2%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50.5%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47.6%甘油三酯高于正常;16.1%膽固醇高于正常。哈薩克族冠心病人組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家族史者占14.8%,血脂異常者未超過15%,但哈薩克對照組中42%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說明發(fā)病可能與飲食、生活習性、工作性質及其他遺傳因素有關。維吾爾民族飲食中食肉品種相對單一,主要以羊肉為主,脂肪含量相對較高,更要注意調節(jié)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已被證實是一種費效比較好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的方法[8]。在冠心病發(fā)生的諸多因素中,年齡、性別、遺傳是無法控制的,但我們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采取措施改掉一些可以克服的因素,如吸煙、過量飲酒、高能量飲食、懶惰、易激動、過勞等習慣,定期檢查身體,就會大大減少冠心病發(fā)生的可能。哈薩克族高血壓病發(fā)病率高,工作性質以游牧為主,因此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應從年輕時就開始,減弱遺傳帶來的不利影響。E2差異無法顯現(xiàn)可能與頻數(shù)太少有關。其他基因型可能與兩民族對照組平均年齡只有21、27歲,與冠心病組相差太多有關。對照年齡與病例組年齡越接近,影響因素越單純,可能越有顯著性意義。
目前,國內外不少研究者對冠心病及ApoE進行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盡管所用的方法學基本相同,但結論并不一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無外乎[7]:(1)樣品數(shù)量太少和/或等位基因頻率太低;(2)可能與人群選擇、疾病診斷以及種族和地區(qū)差異有關。(3)選擇標準及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不同等,本組均能說明。除此以外,更多的是由于未能認識疾病多樣表型的重要意義。影響人類健康的五大因素:個人因素占60%;遺傳因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yī)療條件僅占8%;氣候環(huán)境占7%。本組數(shù)據(jù)就充分說明了這類問題。冠心病是一種多因子疾病,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人類基因組中,有2萬多個基因在心血管系統(tǒng)表達。許多已知的候選基因變異并沒有證明能明顯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但是當數(shù)個等位基因變異同時出現(xiàn)在某一個體時,就有可能導致該個體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這些多態(tài)性基因的不同表達方式,常常需要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與此同時,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基因也影響環(huán)境因素對機體的作用。對于已有初步癥狀的患病人群,基因檢測可以幫助臨床進行確診,并可針對易感風險基因的攜帶情況,彌補易感基因造成的功能缺陷,進行相應治療。
1 LamiaF.Abu.Marrzoq,F(xiàn)adel.Relationship between ApoE gene polymorph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Gaza Strip[J].Cardiovasc Dis Res,2011;2(1):29-35.
2 嚴冰冰,虞 濤,方華紅et al.應用實時熒光PCR分析ApoE3、4等位基因[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3):197-199.
3 Yang Z,Zhu T,Ma G et al.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the early onse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hin Med J,2001;114(9):983-985.
4 Song Y,Stampfer M J,Liu S et al.Meta-analysis: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s an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nn Intern Med,2004;141(2):137-147.
5 Yang S L,He B X,Liu H L et al.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s’and risk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 Xinjiang Uygur and Han population[J].Chin Med Sc J,2004;19(2):150-154.
6 Stengard J H,Kardis S L,Tervahauta M et al.Utility of the predi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alongitudinal study of elderly Finnish men aged 65 to 84 years is dependent on context defined by ApoE genotype and area of residence[J].Clin Genet,1999;56(5):367-377.
7 王景華,寧憲嘉,盧紅艷et al.腦梗死患者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tài)性特點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2):118-120.
8 Lindgren P,Lindstrom J,Tuomilehto J et al.DPS Study Group.Lifestyl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diabetes in men and wome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s cost-effective[J].Int J 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07;23(2):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