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龍
(宿州市碭山中學 安徽 宿州 235300)
圖1
【原題】如圖1,三個質(zhì)點a,b,c質(zhì)量分別為m1,m2,M(M?m1,M?m2).在c的萬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內(nèi)繞c沿逆時針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之比為ra∶rb=
1∶4,則它們的周期之比Ta∶Tb=______;從圖示位置開始,在b運動一周的過程中,a,b,c共線了____次.
原解析:由
得
對第2空有兩種解析.(1)當b轉(zhuǎn)動1個周期,a轉(zhuǎn)動8個周期,在第1個周期內(nèi),三者共線1次,最后一個周期共線1次,其他每個周期共線2次,共計14次.(2)在b運動1周的過程中,a運動8周,由于共線不單指在同一側(cè)還有異側(cè),所以在b轉(zhuǎn)動1周的過程中a,b,c共線了14次.
答案:Ta∶Tb=1∶8;14次.
筆者發(fā)現(xiàn)第2種解析的講解比較含糊.筆者也翻閱了很多資料,如文獻[1]用圖解法研究,方法很好,但很繁瑣,學生不好理解.現(xiàn)解析如下.
由于
所以,當b運動1周時,a運動8周又回到起點.如果開始時共線,設每隔時間t,a和b共線一次,則
(ωa-ωb)t=π
所以
得b運動一周的過程中,a,b,c共線的次數(shù)為
這說明Tb包含14個時間間隔t,如果開始時共線,總共共線就有15次,但題目說的很清楚——從圖示位置開始,所以不存在任何爭議,總共共線了14次.
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但是答案都是一樣的,所以教師在分析問題時,可以多從幾個角度分析,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 張波.用圖像法研究天體中的共線次數(shù)——賞析2010年上海高考(大綱卷)物理第24題.物理教師,2011(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