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利 耿 新龍 劉建星
睪丸扭轉是泌尿外科相對少見的一種急癥,容易誤診。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臨床診斷12例睪丸扭轉患者。將其資料結合文獻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12例,年齡8~25歲,平均13.5歲。其中左側睪丸扭轉9例,右側睪丸扭轉3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 h~7 d?;颊呔谢紓汝幠页掷m(xù)性疼痛史,10例為突發(fā)急性陰囊疼痛,8例有腹股溝區(qū)放射性疼痛,7例有惡心嘔吐,均無發(fā)熱。7例于睡眠中,5例于劇烈活動后發(fā)病。9例在外院及我院按急性睪丸附睪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體檢:患側均有陰囊紅腫,睪丸腫大,觸痛明顯,質地較硬,患側提睪反射消失,睪丸橫位3例,Prehn征(睪丸抬舉試驗)陽性5例,精索增粗7例。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檢查12例,9例提示睪丸扭轉,血供減少或消失,3例CDFI示睪丸血流無明顯減少,考慮可能為睪丸附睪炎。
1.2方法及結果 12例均急診手術探查,其中10例證實為睪丸扭轉,1例為睪丸附件扭轉,1例為急性附睪炎(右側)。10例睪丸扭轉者左側扭轉8例,均為逆時針扭轉,右側扭轉2例,均為順時針扭轉,其中扭轉 180°3例,360°5例,大于360°2例。睪丸梗死呈黑色7例,暗紅3例,復位后予溫鹽水熱敷15 min,8例色澤無變化其中3例切開白膜無出血,均予睪丸切除,存活2例予以睪丸固定,所有病例均行對側睪丸固定術,發(fā)現(xiàn)對側系膜過長者4例。1例睪丸附件扭轉,見睪丸附件位于左睪丸上極前面約0.8 cm帶蒂,予以切除。1例急性附睪炎予附睪被膜切開減壓。術后病理檢查提示睪丸廣泛出血壞死6例,出血水腫變性2例。
睪丸扭轉也稱為精索扭轉,是陰囊內(nèi)容物常見急癥。睪丸扭轉可以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好發(fā)于12~18歲青少年,約占全部病例的65%[1],也有文獻報道20歲以下達81%[2]。本組病例中18歲以下者8例,發(fā)病率為80%,與報道發(fā)病率基本相符。
睪丸扭轉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睪丸鞘膜和精索發(fā)育異常是睪丸扭轉的主要原因,有睪丸系膜過長或缺如、睪丸活動度大、隱睪、睪丸異位、多睪癥、精索過長等。另外與睪提肌痙攣、永久性副中腎管綜合征、氣溫低有關。本組術中發(fā)現(xiàn)6例睪丸系膜過長,對側4例睪丸系膜過長。左側扭轉均為逆時針扭轉,右側扭轉均為順時針扭轉提示與睪提肌痙攣有關。寒冷季節(jié)8例。未發(fā)現(xiàn)隱睪、睪丸異位、多睪癥。
睪丸扭轉主要表現(xiàn)為突發(fā)的患側睪丸疼痛,可沿精索向上放射。陰囊紅腫,睪丸位置升高或橫位;Prehn征陽性,由于其臨床表現(xiàn)與陰囊內(nèi)容物急性感染相似,故極易誤診,有文獻報道首診誤診率高達84.3%[3]。本組確診10例中誤診為急性睪丸附睪炎8例,誤診率與文獻相似。睪丸組織對缺血十分敏感,扭轉首先致靜脈回流障礙,后動脈血供障礙,最終睪丸壞死萎縮。睪丸扭轉所致的睪丸壞死程度與睪丸扭轉程度及扭轉持續(xù)的時間密切相關。睪丸扭轉時間<6 h者睪丸挽救率可達85-97%;>24 h或扭轉大于540°者幾乎所有被保留睪丸無存活可能,均激發(fā)萎縮。本組有2例得以保存睪丸,此2例睪丸扭轉的時間均在6 h以內(nèi),故早期明確診斷尤為迫切,對扭轉睪丸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放射性核素掃描尤其是99 m锝被認為是診斷睪丸扭轉的金標準[2],但此項檢查因基層醫(yī)院缺乏,開展不普遍,而且檢查費時,故不適于常規(guī)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普及對睪丸扭轉的早期診斷有極大的幫助,彩超檢查可以靈敏地檢測出睪丸的血流,是一種快速、簡便、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可反復進行的檢查方法,診斷準確率率81%~90%。睪丸內(nèi)血流信號消失是睪丸扭轉的可靠指標,但當睪丸扭轉度數(shù)較小,扭轉時間較短,靜脈回流受阻,動脈血流無明顯變化或減少不明顯,彩色多普勒較難確診,過分依賴可能因誤診而放棄手術或錯過手術時機。本組1例彩超示睪丸血流正常,3 h后復查示血流減少,術中證實為睪丸扭轉180°予保留成活。
睪丸扭轉需與睪丸附件扭轉、急性睪丸附睪炎、腹股溝斜疝等疾病鑒別。對于癥狀不典型,高度懷疑睪丸扭轉者也應積極手術探查,誤診比煙霧手術時機丟失睪丸為好,但必須充分做好醫(yī)患溝通,陰性手術以取得患者家屬理解和配合。本組術中發(fā)現(xiàn)誤診2例,1例為睪丸附件扭轉,行睪丸附件切除,1例為急性睪丸附睪炎予附睪被膜切開減壓,無醫(yī)療糾紛。
睪丸扭轉治療目的是挽救睪丸、保護生育及內(nèi)分泌功能。對懷疑睪丸扭轉者應盡早行手術探查,提高睪丸挽救率,6 h是最關鍵的治療時機。有人主張手法復位尤其是在彩超監(jiān)視下的手法復位有成功的可能,根據(jù)睪丸精索扭轉方向不同而采用不同旋轉方向復位,手法復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使成功,也有再度發(fā)生扭轉的可能。手法復位成功率很低反而延誤治療,而且如果操作醫(yī)師缺乏經(jīng)驗則更有可能加重病情。目前多主張盡早手術探查,并行睪丸、精索固定術[4]。手術時將患側睪丸復位后應以溫鹽水熱敷睪丸觀察睪丸色澤,一旦色澤有轉變則應保留睪丸,我們體會觀察的時間要盡可能的長些從而增加保存睪丸的可能。
雖有少數(shù)研究聲稱睪丸扭轉后對側睪丸不受影響,但多數(shù)學者認為[5],一側睪丸扭轉后,不僅對患側睪丸發(fā)生影響,而且對鍵側睪丸及附睪的功能產(chǎn)生影響,可導致患者以后生育功能障礙。所以術中不論切除患側睪丸與否我們均將健側睪丸予以固定防止其發(fā)生扭轉。
[1]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955-1958.
[2]龔以榜,吳雄飛.陰莖陰囊外科.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93-297.
[3]李鐵強,朱朝陽,姜鴻胥,等.睪丸扭轉(附18例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23(10):631-633.
[4]郭素銀.睪丸扭轉的診治探討.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05,9(6):354-355.
[5]張小華,余志賢,翁志梁.睪丸扭轉的診治及其研究進展.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4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