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利 高志剛
(新疆塔城市人民醫(yī)院,834700)
筆者運用健脾益胃合疏肝理氣法治療胃脘痛64例,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本組64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0歲;病程最短10天,最長21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脹痛、噯氣、泛酸、面色欠華或大便溏薄,舌質(zhì)紅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或細弱。
均用健脾益胃、疏肝理氣法?;痉剿幦缦拢狐S芪24g,黨參15g,茯苓15g,白術15g,柴胡9g,枳殼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甘草6g。每日1劑,早晚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本組64例患者,治愈53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3%。
患者,男性,63歲,胃脘上腹部反復疼痛3年余。時有泛酸、腹脹、口苦,舌質(zhì)紅,苔薄,脈細弱。依據(jù)癥、舌、脈表現(xiàn),辨證為脾胃虛弱,肝氣郁滯,以上方治療10天,癥狀明顯減輕,后又口服20劑癥狀完全消失。
胃脘痛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病位在胃,常涉及肝脾,究其病因多有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郁怒傷肝,肝氣犯胃,脾胃虛弱運化無力等有關。中醫(yī)認為,胃為濕土,主受納、腐熟水谷,以降為順,胃之受納、腐熟水谷功能除與自身胃氣正常與否有關外,還與肝氣的疏泄有密切關系。肝屬木,為剛臟,性喜條達,主疏泄,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橫逆犯胃,則木旺乘土,木郁不達,則中土壅滯,肝火熾盛故見上癥。方中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健脾益氣;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健脾益胃、疏肝理氣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