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芳君
(寧夏隆德縣奠安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隆德 756300)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
樊芳君
(寧夏隆德縣奠安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隆德 756300)
奶牛胎兒娩出后超過12 h胎衣不能全部娩出就是胎衣不下。本病常因子宮內(nèi)滯留的胎衣腐敗引起中毒,或因過度努責二次繼發(fā)子宮脫出,所以,要及時治療。
(1)營養(yǎng)不良,氣血虧損。懷孕期間飼料單一,運動不足,缺乏無機鹽、微量元素,使正氣耗傷,胞宮遲緩,無力排出胎衣;產(chǎn)雙胎,胎兒過大,胎水過多,產(chǎn)程過長,使子宮過度擴張,無力排出胎衣。(2)干乳期運動量不足,光照時間短。(3)過度飼喂精料,機體過肥,導致產(chǎn)后子宮收縮無力。(4)分娩時感受風寒,以致氣血凝滯,氣滯不行,胎衣不能及時排出。(5)其他原因引起胞宮和胎衣粘連,早產(chǎn)也能導致胎衣不下。
部分胎衣垂于陰門下不能排出,產(chǎn)后超過12 h胎衣還停留于子宮內(nèi),有舉尾、弓腰、不安、輕微努責等癥狀,若時間長,出現(xiàn)胎衣腐敗,引起炎癥。經(jīng)1~2 d后,停滯的胎衣開始腐敗分解,從陰道內(nèi)排出污紅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惡臭液體,腐敗分解產(chǎn)物若被子宮吸收,可出現(xiàn)敗血型子宮炎和毒血癥,患牛表現(xiàn)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泌乳減少。
胎衣不下臨床癥狀一般很明顯,胎衣懸于外陰。呈暗紅色,表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子葉。垂出陰門外的胎衣易被污染以至發(fā)生腐敗、分解、發(fā)出惡臭,并向陰門內(nèi)蔓延。表現(xiàn)出血性子宮炎,體溫升高,精神呆滯,尿路上行感染以及食欲減退或廢絕,泌乳減少或停止。也有少數(shù)母牛胎衣不垂出陰門外,需進行陰道檢查才能查出。
治療原則:促進子宮收縮,抗菌、消炎、補液。
4.1.1 抗菌素 土霉素2 g,用10%生理鹽水3 000 ml溶解(必須是冷生理鹽水),直接注入子宮,促使胎兒胎盤縮小,利于胎衣排出。
4.1.2 激素類藥 皮下注射催產(chǎn)素100 IU。選擇在產(chǎn)后8~12 h注射,如分娩超過24~48 h,效果不佳。2 h后再注射1次。12 h以內(nèi)使用效果佳?;蛘邔Ξa(chǎn)后4~6 h胎衣不下的奶牛,使用縮宮素100 IU和己烯雌酚10 mg,1次肌內(nèi)注射,8~12 h后,一般胎衣會自然脫落。
4.1.3 靜脈注射 20%葡萄糖酸鈣500 ml與10%葡萄糖液1 000 ml靜脈注射,70%~90%的土霉素溶液20 ml肌注,1次/d,連用3 d。
治療原則:補氣養(yǎng)血,溫經(jīng)散寒為主,佐以行滯祛瘀,利水消腫。
“加味生化湯”與牛膝散:當歸100 g、川芎70 g、益母草150 g、桃仁30 g、紅花25 g、牛膝60 g、黨參70 g、蜜炙黃芪70 g、土炒白術(shù)60 g、車前子30 g、炙山楂60 g、肉桂20 g、炙甘草20 g,用水煎服,白酒為引,1劑/d,連服3d?;蛘哂么咭律⒆眉犹胰?,制香附、枳殼各30 g,共為末,童便半碗為引,1劑/d,連服3 d。
上述方法治療無效病例,可以考慮進行手術(shù)剝離。因為剝離易損傷或感染子宮,用最小的力量從肉阜上剝離。不要強行剝離。
剝衣前,術(shù)者先剪掉指甲并磨圓,戴消毒長臂手套或赤臂。手臂除常規(guī)消毒外,先涂以0.1%碘化酒精加以鞣化,然后涂油。病畜先用溫水灌腸,用手掏盡直腸中積糞,防止在陰道檢查時污染。用繃帶纏尾,交助手拉向一側(cè),然后用0.3%高錳酸鉀溶液洗滌外陰,并用5%碘酊消毒外陰,向子宮內(nèi)注入10%氯化鈉500 ml,主要是起到高滲脫水的作用。剝離時,左手握住外露胎衣,并輕輕拉緊。右手自絨毛膜與子宮粘膜之間插入子宮,沿絨毛膜處可摸到胎盤附著的地方。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子葉,用拇指推壓胎盤,將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分離開來。剝離是必須由近向遠逐個剝離,將近處上下左右周圍的胎盤剝離之后,再向前移。剝離子宮角尖端的胎衣比較困難,這時可輕拉胎衣,再將手伸向前下方,迅速抓住尚未脫離的胎盤,即可較順利地剝離胎衣。剝衣完畢后,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注入子宮,待全部溶液排出后,再在子宮內(nèi)注入土霉素,以防子宮感染。1次/d,連用3 d。
給予奶牛富含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以及維生素豐富的飼料。奶牛日喂量以精料3~4 kg,青儲飼料15 kg,充足的清潔飲水,自由采食青干草為宜,以防母牛過肥而難產(chǎn)。
產(chǎn)前2~5天和產(chǎn)后立即靜脈注射20%葡萄糖酸鈣,20%葡萄糖液1 000 ml,1次/d,連續(xù)3 d。產(chǎn)后12 h以內(nèi),肌內(nèi)注射催產(chǎn)素100 U,加快胎衣脫落,預防子宮內(nèi)膜炎。
將孕畜飼養(yǎng)于溫暖清潔的圈舍,避免孕畜感受風寒,減少胎衣不下的發(fā)生率。
降低流產(chǎn)、難產(chǎn)、死產(chǎn)的發(fā)生率,預防子宮感染。
母牛分娩后,應(yīng)盡早讓其舔干犢牛身上的液體,加快子宮收縮。
增加孕畜的運動和光照,增強體質(zhì)。懷孕期間可適當增加活動量,懷孕初期,活動量相對要少些,但懷孕8~9個月時,活動量相對要大一些,每天舍外運動最好不少于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