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娜
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因其具有簡便、快捷、痛苦及破壞性小、血流量大(250 ml/min)等優(yōu)點[1]已被許多血管條件不能建立內瘺的患者廣泛應用,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研究證明,48%~73%血液透析患者的菌血癥是因為血管通路感染而誘發(fā)的,其中主要是深靜脈留置導管的感染[2]。我科通過對30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感染的處理,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為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共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為40-72歲不等,均為留置長期導管,留置部位為頸內靜脈。感染標準為:頸內靜脈留置管抽取血培養(yǎng)細菌數(shù)為外周血的5倍,細菌培養(yǎng)結果:感染細菌25例為表皮葡萄球菌3例為肺炎克雷伯球,2例為嗜血桿菌。
1.2 方法 根據(jù)藥敏選擇敏感抗生素,藥敏結果均顯示對青霉素類耐藥,對頭孢類敏感。皮試陰性后透析結束時用生理鹽水20 ml與抗生素(筆者使用頭孢曲松2 g)通過管路靜脈推注進行全身用藥,再用純肝素4 ml與抗生素(筆者使用頭孢曲松2 g)混合后根據(jù)宮腔容積進行封管,1次/d。
25例通過3次靜脈加封管治療,兩例通過5次靜脈加封管治療,3例通過7次靜脈加封管治療均得以控制,(標準為透析過程中不再出現(xiàn)發(fā)冷發(fā)熱等菌血癥,透析后體溫正常三天)無一例進行拔管。有6例出現(xiàn)封管后官腔不通,血流量不足,通過用尿激酶溶栓后管路再通。
感染和堵管是長期管失效的兩個主要原因[3]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管路感染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長期導管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平時嚴格無菌操作,上下機及換藥時,讓患者頭轉向對側,不要與護士交談并戴一次性口罩。嚴格醫(yī)護人員手的清潔消毒[4]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一旦出現(xiàn)感染跡象,及時進行細菌培養(yǎng)并根據(jù)藥敏選擇有效抗生素。
[1]葉朝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208-211.
[2]歐陽凌霞.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感染.國外醫(yī)學移植與血液凈化分冊,2005,3(3):4-7.
[3]李月紅,于仲元,王玉柱.雙腔帶Cuff導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中國血液凈化,2002,1(3):13-15.
[4]宋葵.PICC導管感染相關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護理管理雜志,2009,9(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