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興
(廣東省湛江農(nóng)墾畜牧有限公司幸福分公司,廣東 雷州 524261)
隨著養(yǎng)豬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豬場如何正確使用藥物,越來越值得引起養(yǎng)豬人的關注。豬病應根據(jù)豬場實際情況正確選用藥物,如豬病毒性類疾病,應采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有疫苗的情況下);細菌性類、寄生蟲類疾病,可采用藥物保健預防,只有這樣,豬群才會健康成長。否則,用錯藥或不會用藥,豬病就難以控制或加重病程,甚至導致豬只死亡等,筆者就此方面闡述下自己的體會,供參考。
1)對于傳染病等不實施預防保健用藥。如不根據(jù)豬場實際情況,對豬群實行免疫接種和藥物保健措施。一旦發(fā)病,難于治愈。
2)濫用藥物。有病沒病先用一些藥物,起不到預防的作用,造成耐藥性的產(chǎn)生。
3)用藥不及時。發(fā)病后等待觀望,能拖就拖,想不治而愈,耽誤治療時間。
4)重復用藥。相同成分、相同性質或相同功用的藥重復使用。
5)單一用藥。不重視聯(lián)合用藥或藥物配伍,只用一種藥物,使并發(fā)癥難于治愈。
6)不針對性用藥。用錯藥,耽誤病情,應仔細診斷病情后再對癥下藥。
7)隨意停藥。病情一好轉即停藥,造成治療不徹底,引起復發(fā)或二重感染,更難治療。
8)中途換藥。藥物達到一定量,有效成分在血液或機體中達到一定濃度時方顯效果,需一定時間,因而中途換藥造成疾病難于控制。
9)盲目加量或隨意配伍。
10)集中用藥的誤解。只針對患病的豬進行處理及治療,未發(fā)病的不采取藥物預防或免疫接種,導致疫病暴發(fā)和流行。
11)用藥方法錯誤。用藥途徑、用藥過程發(fā)生錯誤。
1)對因。針對發(fā)病原因下藥。
2)對癥。緩解癥狀,如氣喘、咳嗽、高熱、拉稀等。
3)對時。把握時機,及時用藥。
4)對史。了解用藥史,確定或調整治療方案。
5)對量。用量一定要準,劑量過小效果不好,量過大不但增加費用還可造成中毒或豬只死亡。
6)對法。不同用藥途徑,效果不一樣。
①對于全身性感染,注射用藥好于口服給藥,飲水給藥好于飼料加藥。
②感染部位不同,用藥途徑不同,如腸道感染,口服用藥效果較好。
7)根據(jù)豬只患病實際情況,采用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基本原則,合理用藥。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中。
8)用藥一定要有足夠療程,不能隨意更換。
9)集中用藥,首次用量適當增加,隨后的幾天用維持量。
10)考慮藥物的配伍禁忌及其副作用,做到心中有數(shù)。
11)注射用藥應注意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