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爽
冬用型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孟 爽
孟爽,高級農藝師,河北省定興縣農業(yè)局蔬菜辦公室,定興縣興華東路29號,072650
2008年以來,河北省定興縣為提高農民收入,利用嚴寒季節(jié)蔬菜淡季,積極發(fā)展冬用型高效節(jié)能日光溫室。冬用型日光溫室與一般日光溫室相比,具有采光面大,增溫、保溫性好的特點,采用高效綜合配套技術進行越冬茬黃瓜生產栽培,產量15000kg,經濟效益顯著。
1.1 冬用型日光溫室規(guī)格 冬用型日光溫室在麥收后至秋季動土建造,上凍前竣工完成。
溫室坐北朝南,東西延長,偏西5°~7°。溫室長100m,跨度12m,外墻高度3m;墻體厚度為下底寬5m、上頂寬2.5m,溫室南端下挖深度1.2m,后坡長2.0~2.2m,后坡厚35cm,后坡仰角40°,前屋面角33°。東山墻向東傾斜5°~8°,西山墻向西傾斜8°~10°;后墻內切面由下向上1.2m處向北傾斜0.7m;北墻門洞掏挖規(guī)格為高1.7m、寬1.0m;溫室門設在北墻東北角;灌水龍溝(即作業(yè)、運輸通道)和北墻栽培行留在北墻根處,總寬1.3m,其中水龍溝寬1.0m,北墻根栽培行寬30cm;建棚地塊的土質為壤土或輕粘土,2.2m以內不能有沙土層(數(shù)據(jù)均為建成后的凈值)。
1.2 建造材料 ① 水泥立柱。其規(guī)格為上底11cm、下底13cm、厚7cm;用水泥、沙子、石子混成,內含4根6#冷拔筋。由棚北向南依次為:第1、2排立柱高度均為5.5m,第3排為5.2m,第4排為4.5m,第5排3.5m,第6排為2.2m。從第1排至第6排,每排立柱南北間距依次為1.0、2.6、2.7、2.8、2.9m,東西間距均為3.9m。水泥立柱均下埋50cm,每根下面墊一塊磚頭固定。
② 竹竿。長度為10m,底部直徑為10cm。
③ 鋼管拱架。鋼管直徑5cm,管壁厚3mm,長14.5m。
④ 鋼筋。東西橫拉的鋼筋全部為26#鍍鋅鋼絲(選擇優(yōu)質鋼絲)。
⑤自動卷簾機。選擇前推式卷簾機,品牌為“戴威”228型,功率1.5k W。支架選擇7-3鉆桿。
⑥ 草苫。每塊草苫長14.5m,寬1.6m,用漁網(wǎng)線編17道經線,質量為75kg。
⑦后坡材料。選擇厚20cm的葦板,葦板上蓋塑料薄膜,覆土厚35cm;后坡水泥柱長2.0~2.2m。
(1)情報信息機構科技在服務于創(chuàng)新領域的工作過程中,其知識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2013年前總體呈上升態(tài)勢,并在2009年和2013年達到高位,之后其文獻發(fā)表數(shù)量開始呈下降趨勢,表明近幾年情報信息機構在知識服務領域的研究活躍性降低。
1.3 拱架安裝結構 南北拱架材料為鋼管,按3.9m距離安裝一道,東西間距均為3.9m,共22架鋼管。北高南低,架在水泥立柱上,前采光面略微成弧形結構,并且前屋面底角保持33°,鋼管拱架之間南北向有竹竿支撐,長度由兩根竹竿連接捆成,竹竿間距0.78cm,每空5根。采光面橫向用26#鍍鋅鋼絲固定,共80~85道,前屋面鋼絲密度大,后坡面密度小些。東西向山墻外的鋼絲捆綁在橫放的水泥柱上,起到拉勁、固定作用。后坡結構:主梁與北墻用長2.0~2.2m的水泥柱連接,后坡仰角保持40°,間距3.9m,每個標準棚需25根水泥柱,其上覆蓋葦板。
1.4 棚外保溫 采光面的拱架上覆蓋聚氯乙烯無滴、消霧、防老化棚膜(膜厚0.10~0.14mm),拱架間使用抗凍、防曬的繩將棚膜壓牢固,防止大風吹起,冬季棚膜上覆蓋草苫(或保溫氈)。為防雨雪和增溫保溫,草苫外再覆蓋一層薄膜。前屋面外采光區(qū)的棚室中間位置安裝自動卷簾機,揭、蓋草苫。卷簾機使用時,人要遠離,避免卷簾機卷桿因強度不夠斷裂而傷人,卷簾機工作時最好有2人在場。
1.5 通風口設置 位置在北墻處灌水龍溝正上方,兩棚膜疊加處,棚頂內由東向西共安裝15~16組滑輪,滑輪槽內有兩根繩垂下,用來開、關風口。
1.6 防雨措施 北墻外(即采光區(qū)南)預挖寬60~70cm、深90cm的排水溝,做到雨季及時排水。北墻及東西山墻坡外用廢舊塑料薄膜蓋好,以防雨水沖刷。
2.1 品種選擇 越冬茬栽培的黃瓜,應選擇耐低溫、弱光能力強,高產,高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長勢強,生長期長,持續(xù)結瓜能力強,不易早衰、商品性好的優(yōu)良品種,如津優(yōu)39號等。
2.2 嫁接育苗9月中旬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嫁接,苗齡30~35d(天)。選用白籽南瓜作砧木。砧木播前溫水浸種12h(小時)后催芽,露白時即可播種,播在56孔(或72孔)裝有基質的穴盤內,播后覆蓋1cm厚的蛭石;黃瓜種子則撒播在育苗盤上。白籽南瓜比黃瓜早播10d(天)左右。在日光溫室或嫁接棚中進行嫁接,黃瓜子葉剛剛展平時采用頂插接法嫁接,嫁接苗成活后,真葉開始生長時即可定植。
2.3 定植
2.3.2 定植 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定植。在定植壟上按株距27~30cm挖穴,穴深8~10cm,黃瓜苗坨栽后覆土1cm,與畦面持平為宜,大行距80cm,小行距50cm,每667m2定植3300~3500株。
2.4 節(jié)水灌溉、覆蓋地膜 膜下滴灌由水源、閥門控制部分、輸水管和滴灌帶共4部分組成。把小壟上的滴灌帶放在黃瓜植株旁,一般每米滴灌帶有3個滴孔。定植后15d(天)在小壟上扣寬1.5m、厚0.008mm的地膜,兩端拉緊、擺正、放平,膜兩側用土壓住。破膜后,用細土將膜孔四周封嚴。嚴寒季節(jié)使用膜下滴灌,打開滴管閥門澆水,可節(jié)水、節(jié)肥、降低濕度、減少病蟲害發(fā)生。
2.5 田間管理
2.5.1 水分管理 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以滲透小高壟為宜,翌日上午10:00時左右澆1次小水,7d(天)后再澆1次緩苗水。當黃瓜4片真葉時,順小溝澆1次大水,隨后適當控水。待全棚50%~60%根瓜長15cm左右時,開始澆第1次水,以澆透為宜。如果植株長勢旺盛,結瓜正常且不缺水,可以推遲到根瓜采摘時再澆水;如果植株長勢弱,土壤缺水,結瓜不正常時(如瓜條變彎),可以提前澆水。選擇晴天的上午澆水。進入結瓜期、結瓜盛期加大水量,一般7~10d(天)澆1次水。
2.5.2 溫度管理 ① 定植到緩苗。定植后密閉溫室,白天棚溫28~32℃,超過32℃時及時放風,夜間20~22℃,保持相對濕度在90%,以促進緩苗。緩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不超過30℃,夜溫控制在18℃左右,地溫保持在18℃以上。
②緩苗后至結瓜前。此期以促根控秧為主,白天室溫控制在25~28℃,中午前后不超過30℃,地溫不得低于15℃,棚溫超過30℃開始通風排濕,降到20~22℃時關閉風口。前半夜16~20℃,后半夜降到13~15℃,最低不能低于13℃。陰雨天進行短時間通風0.5h(小時),以換氣排濕,此期濕度控制在70%左右。
③結瓜期。此期棚溫需按“四段”變溫管理,上午8:00~13:00時,棚內氣溫控制在25~28℃,超過28℃時通風;下午13:00~17:00時,棚溫控制在20~25℃;17:00~24:00時,棚溫控制在16~20℃;0:00~8:00時,棚溫控制在13~15℃。若陰天,光照較差時,可適當降低溫度指標。深冬季節(jié)外界溫度低,可在中午前后短時間通風,以降濕、換氣。
2.5.3 追肥管理 根瓜采收后,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硝酸銨10kg、硫酸鉀20kg,低溫期一般15d(天)澆1次清水,隔1次水施1次肥。進入結瓜盛期,追肥量要逐漸加大。5~7d(天)追1次,每667m2施沖施肥(N16%、P3%、K30%,遼寧省鞍山市皇冠生物有限公司生產)20kg、硫酸鉀15kg。同時根據(jù)黃瓜的長勢,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于晴天上午10:00左右,均勻噴在葉片背面。
2.5.4 吊蔓與落蔓 當株高25cm,出現(xiàn)卷須,即4~6片真葉時用尼龍繩吊蔓。植株長到2.0~2.5m時落蔓,落蔓后株高始終保持1.5m,留16片以上功能葉。
2.6 病蟲害防治 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銀法利)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安克)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用47%氧氯化銅·春雷霉素(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防治。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說明、安全間隔期合理用藥。
害蟲主要有蚜蟲和白粉虱。棚室底風口和頂風口用寬2m的30目防蟲網(wǎng)封嚴,棚內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每667m2用30~40張,黃板懸掛于黃瓜生長點上方15cm。藥劑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10d(天)噴1次;防治白粉虱用25%噻蟲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5~7d(天)噴1次。
2.7 采收 黃瓜從開花到采收需要15d(天)左右,12月中下旬開始采收。結瓜、盛瓜期在元旦至春節(jié)期間,此期正是蔬菜供應淡季,價格高,盛瓜期1~2d(天)采摘1次。翌年6月底至7月初,黃瓜價格下降時拉秧、清棚。
2012-07-05;接受日期: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