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德奇(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zhèn)第一中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币虼耍瑢τ谧魑慕虒W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呢?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十幾年,一直在反復思考并積極探究這一問題,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是因為對作文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看到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就討厭,更不用說思考如何動筆來寫好這篇文章了,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首先必須在命題方式上做多一點文章,想辦法點燃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其一,少一些命題作文,多一些半命題作文或學生自由作文,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由寫作的空間;其二,教師要盡可能到學生中間去命題,在深入了解學生生活特點的同時,還要跟上社會時尚,讓作文題目既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又具有時代特點;其三,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命題。
學生喜不喜歡寫作跟題目有關,學生的寫作熱情能不能持久跟訓練方式有關。為此,我們要在訓練方式上大做文章,比如:在動筆之前,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以充分體驗生活,然后再有目的地組織他們在課堂上交流活動過程中的各種想法,最后安排學生以本次活動為話題動筆寫作,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是一件多么愉快而又充實的事情;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進行寫作準備的同時,有意識地播放幾首跟主題相關的音樂,或者是由教師朗讀幾篇相關的名家作品,借此營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并積極構思;平時,我們還應當盡量減少大作文的訓練次數(shù),讓學生多寫片斷作文或者隨筆之類的小作文,有意給學生減輕寫作的難度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寫作訓練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刺激學生產(chǎn)生一種想寫的渴望。
學生不喜歡寫作有時是因為不喜歡語文教師,學生不喜歡語文教師有時是因為不喜歡寫作,這說明在語文教師和寫作之間,學生的感情很容易發(fā)生轉移,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多方面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首先,我們要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才藝特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文體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其次,要關心學生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家庭的糾紛、同學間的矛盾、個人的煩心事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真誠;再次,我們要經(jīng)常關注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適當?shù)卦趯W習方法上加以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師內心的寬容與博大。
一般而言,教師主要通過批閱學生作文來發(fā)現(xiàn)寫作問題,這是一個主要渠道,但效果卻比較有限,學生總是抱怨教師對自己的寫作困難了解不多。所以,教師還應該根據(jù)教學實際,拓寬與學生進行作文溝通的渠道,進一步了解學生寫作的實際困難。
事實上,學生寫作上的問題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時,也具有特殊性,而解決學生個人寫作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面批面改,它可以讓作文指導更有針對性,特別是對寫作情緒不太穩(wěn)定的學生而言,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溝通方式。由于面批面改作文費時多、工作量大,我們平時要做好仔細規(guī)劃,爭取一個學期下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當然,個別寫作問題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語文教師不寫下水作文,也嚴重影響了作文指導的實際效果。教師不寫下水作文會導致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其一,很難認同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困難,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不到位;其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不能寫出幾篇像樣的下水作文,很難在學生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其三,教師長期不寫下水作文,很容易導致寫作習慣懶散化,自然也無法促使學生熱愛寫作。相反,如果教師積極寫下水作文,就可以深切了解學生寫作的實際困難,與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感情共鳴,進而樹立自己的威信,帶動更多的學生熱愛寫作。
很多學生不喜歡作文課,主要是因為教師的授課方式簡單且過于模式化,而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又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這種授課方式并沒有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長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寫作,學生肯定會厭倦。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對作文課的興趣,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改良作文課堂。
首先,要努力避免授課流程的模式化,比如點撥作文題目時,教師可以多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圍繞審題、立意、選材等方面分組討論,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表意見,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爭論。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或關注學生動筆之前遇到的問題,讓寫作指導有的放矢。
其次,講評學生作文時可以在細節(jié)上作些變動,比如:學生范文來源的渠道要拓寬,不能總是從教師批閱的學生作文中挑選,可以由各學習小組集體推薦并詳細寫明推薦理由;講評對象也要盡量拓寬,有時可以重點賞析寫得好的作文,讓作者本人談自己寫作時的心得體會,有時可以重點研究中等水平的學生作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這樣的作文升級等。教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多關注學生,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作文課堂,真正喜歡上作文課。
最后,作文課也要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真正有效結合起來。初中語文課本每一冊都安排了六次綜合實踐活動,如果教師對每一次活動都能高度重視,精心備課、認真組織,做好與單元寫作教學的有效鏈接,這對學生寫作將會十分有利。但是,由于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耗時較多,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或者是選擇性地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或者干脆不開展,作文教學基本上還是一個比較孤立的陣營。所以,要想增強學生對作文課的喜愛之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本的優(yōu)勢。
學生對寫作文興趣不大,還與教師比較單一的作文評價方式有很大關系。長期以來,不管是大考、小考,還是平時的作文訓練,教師都使用固定的作文評分方式來評價學生作文,學生對此反應比較麻木。因此,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寫作,應該用多樣化的作文評價方式替代單一、固定的作文評分方式。只要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多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就能夠源源不斷地刺激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而有效抵制學生消極寫作。
在實際的作文評價過程中,教師時常因為自己閱讀的作文量太大而感到力不從心,而學生卻認為教師對自己作文評價不及時,于是就不怎么想寫作文了。所以,教師應該考慮用不同的方式評閱學生作文,確保及時有效地評價學生作文。時間相對寬松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全面評閱的方式,對學生的寫作情況作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時間比較緊張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閱,形式不妨靈活些,有時是同桌間交換,有時是班級間交換,有時是小組同學集體評閱,有時是個人獨立評閱。事實證明,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這些做法對學生的鼓勵作用往往會更大。
發(fā)表學生作文,讓學生作文獲得更多的讀者,這對學生而言是極高的評價,也是最好的鼓勵,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但是,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高低之分,發(fā)表學生作文的空間也很有限,所以,語文教師要多渠道、多層次拓寬學生發(fā)表作文的空間,力爭讓學生作文各得其所。比如,對于水平不太高的學生作文,我們可以讓它在班級黑板報、班級手抄報或班級寫作園地發(fā)表;對于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作文,我們就讓它在學校廣播臺和學校文學社相關欄目上發(fā)表;還有更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我們就把它推薦給省、市級文學刊物;即便是水平不高的學生作文,我們也可以針對它的某一閃光點在全班公開點評,其實這也是一個發(fā)表的天地。只要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靈活運用“發(fā)表”這一手段,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會得到合理的保護和激發(fā)。
參考資料:
1.《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
2.《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榮生《我國的語文課為什么幾乎沒有寫作教學?》,《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5期。
4.唐彪《讀書作文譜》,岳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