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學 楊建宇* 李楊 孫玉冰 孫光榮 陳潤 丁秀芳
(1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510515;2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雜志社,北京100031;3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腫瘤科,廣州510095;4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北京100029)
中醫(yī)治療癌前病變專題講座(十)※
——宮頸炎
許文學1楊建宇2* 李楊2孫玉冰3孫光榮4△陳潤1丁秀芳1
(1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510515;2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雜志社,北京100031;3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腫瘤科,廣州510095;4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北京100029)
惡性腫瘤;癌前病變;宮頸炎;中醫(yī)藥療法
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宮頸炎常與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或急性陰道炎同時存在,但以慢性宮頸炎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白帶增多,呈粘稠的粘液或膿性粘液,有時可伴有血絲或夾有血絲。長期慢性機械性刺激是導致宮頸炎的主要誘因。性生活過頻或習慣性流產(chǎn),分娩及人工流產(chǎn)術等可損傷宮頸,導致細菌侵襲而形成炎癥,或是由于化膿菌直接感染,或是高濃度的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或是陰道內(nèi)放置或遺留異物感染所致。慢性宮頸炎多于分娩、流產(chǎn)或手術損傷子宮頸后,病原體侵入而引起感染。慢性宮頸炎有多種表現(xiàn)。如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體囊腫、宮頸內(nèi)膜炎等,其中以宮頸糜爛最為多見。
本病在中醫(yī)臨床中多屬于“帶下病”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發(fā)生的病因病機主要是臟腑功能失常,濕從內(nèi)生;或下陰直接感染濕毒蟲邪,致使?jié)裥皳p傷任帶,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帶濁下注胞中,流溢于陰竅,發(fā)為帶下病。
單純患上宮頸炎不會對健康構(gòu)成太大的威脅,但往往由于宮頸炎所致的白帶增多、腰痛、下腹墜脹等癥狀會影響人的情緒,并且從防癌角度來看,患宮頸糜爛的患者,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大大高于無宮頸糜爛患者,因此提醒患有宮頸糜爛時應積極到醫(yī)院進行治療。
1.1 分證論治
1.1.1 脾虛濕困型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zhì)稀薄,或如涕如唾,無臭,面色恍白或萎黃,神疲乏力,納少,腹脹便溏,肢腫,舌質(zhì)胖,苔薄膩,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虛運化失司,不能化水谷而為精血,水濕之氣下陷而為帶下,脾虛中陽不振,則面色恍白或萎黃,納少,轉(zhuǎn)輸失職,則大便溏薄,肢腫,舌質(zhì)胖,苔薄膩,脈緩弱,均為脾虛濕困之癥。
治療法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藥舉例:完帶湯(《傅青主女科》)。
人參、白術、白芍、山藥、蒼術、陳皮、柴胡、黑荊芥、車前子、甘草。
方中人參、白術健脾益氣,陳皮、蒼術健脾燥濕,行氣和胃;白芍、柴胡疏肝解郁,升陽除濕;黑荊芥入血分,祛風勝濕;車前子利水滲濕;山藥健脾益氣,固澀止帶,甘草健脾調(diào)和諸藥。本方為肝脾腎三經(jīng)同治之方。寓補于散之內(nèi),寄消于升之中,補虛而不滯邪,以達健脾升陽、除濕止帶之效。
若氣虛重者加黃芪,血虛者加當歸。
1.1.2 腎陽失固型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質(zhì)清稀如水,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便清長,或夜尿增多,面色晦暗,小腹和背冷感,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陽虛內(nèi)寒,任脈不固,精液滑脫而下,故帶下量多,質(zhì)清稀如水。陽虛不能下暖膀胱,故小便清長。腰為腎之府,故腎虛則腰酸如折;胞宮居于小腹,胞脈系于腎,腎陽虛,胞宮失于溫煦,故小腹冷痛,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也為腎陽虛之癥。
治療法則:溫腎固任,收澀止帶。方藥舉例:內(nèi)補丸(《女科切要》)。鹿茸、菟絲子、潼蒺藜、黃芪、肉桂、桑螵蛸、肉蓯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苑茸
方中鹿茸、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菟絲子、潼蒺藜補陽益陰,固任止帶,黃芪補斂固精,全方共奏溫腎壯陽,益精固澀之功。
若便溏者去肉蓯蓉,加補骨脂、肉豆蔻澀腸止瀉;小便清長或夜尿增多者,加益智仁、臺烏藥、覆盆子;若帶下如崩,加鹿角霜、白果、巴戟天、煅牡蠣。
1.1.3 陰虛夾濕型主要證候:帶下量少或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zhì)稠,有氣味,陰部干燥,有灼熱感,或陰部瘙癢,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口干內(nèi)熱,耳鳴心悸,或面部烘熱,失眠腰酸,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或弦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不足,相火偏旺,損傷血絡,或復感濕邪,損傷任帶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故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陰虛生內(nèi)熱,則口干內(nèi)熱,陰部干燥,有灼熱感或瘙癢,陰虛則虛陽上擾,則心煩易怒,頭暈目眩,烘熱汗出。腎水虧損,不能上擠于心,故失眠,腎為腰之府,腎陰虛則腰酸,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之癥。
治療法則:滋陰益腎,清熱除濕。
方藥舉例:知柏地黃丸(《癥因脈治》)加芡實、金櫻子。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
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益精生血;山茱萸溫補肝腎,收澀精氣;山藥健脾補肺,澀精止瀉;澤瀉清泄腎火,防熟地之滋膩;牡丹皮清肝瀉火;茯苓淡滲脾濕,以助山藥之健運;知母、黃柏清熱瀉火滋陰;加芡實補脾去濕,益腎固精;金櫻子固澀止帶,全方共奏滋陰益腎,清熱除濕之效。
若兼心煩失眠者加柏子仁、遠志、麥冬,清心安神;兼咽干口燥甚者加沙參、玄參、麥冬、烏梅;兼頭暈目眩者加女貞子、旱蓮草、龍骨;帶下較多者加烏賊骨固澀止帶。
1.1.4 濕熱下注型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膿性,質(zhì)粘稠,有臭穢,或帶下色白,呈豆渣樣,外陰瘙癢,小便黃短,口苦口膩,胸悶納呆,小腹作痛,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濕熱蘊結(jié)注于下,損傷任帶二脈,故帶下量多,色黃或如膿,質(zhì)粘稠,或濁如豆渣樣,有穢臭,陰癢,濕熱內(nèi)盛,阻于中焦,見口苦口膩,胸悶納呆,濕熱阻遏氣機,故小腹作痛,濕熱蘊于膀胱,見小便黃短。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均為濕熱之癥。
治療法則:清熱利濕止帶。
方藥舉例:止帶方(《世補齋不謝方》)。
豬苓、茯苓、車前子、澤瀉、茵陳、赤芍、牡丹皮、黃柏、梔子、牛膝。
方中豬苓、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止帶,赤芍、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車前子、茵陳清熱利濕,使?jié)駸嶂皬男”銤B泄而去;黃柏、梔子瀉熱解毒,燥濕止帶;牛膝利水通淋,引諸藥下行,使熱清濕除則帶自止。
若帶下有臭味者加土茯苓、苦參;兼陰部瘙癢則可用苦參、蛇床子。
1.2 中成藥
1.2.1 抗宮炎片由廣東紫珠、益母草、烏藥組成。每片0.25g,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捎糜谇鍧駸幔箮?。用于因慢性宮頸炎引起的濕熱下注,赤白帶下,宮頸糜爛,出血等癥。
1.2.2 溫經(jīng)白帶丸功能主治:本方為溫陽散寒,祛濕止帶之劑。用于治療腎陽虛衰,脾土不得溫煦,寒濕內(nèi)生,下注帶脈而致的帶下病。用于帶下色白,質(zhì)清稀,量多,綿綿不斷,氣味腥臭,面色白或晦暗,頭暈眼花,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酸胸悶,身體倦怠,兩足跗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癥。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9g),每日2次。
1.3 單方驗方①豬苓、土茯苓、赤芍、牡丹皮、敗醬草各15g,梔子、擇瀉、車前子(包)、川牛膝各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②黨參、白術、茯苓、生苡仁、補骨脂、烏賊骨各15g,巴戟天、芡實各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1.4 藥物外治
1.4.1 宮頸敷藥法蒲公英、地丁、蚤休、黃柏各15g,黃連、黃芩、生甘草各10g,冰片0.4g,兒茶1g。研成細末,敷于宮頸患處,隔日1次。適用于急性宮頸炎。
雙料喉風散:先擦去宮頸表面分泌物,再將藥粉噴涂于患處,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適用于急性宮頸炎及宮頸糜爛。
養(yǎng)陰生肌散:清潔宮頸,將藥粉噴涂于患處,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適用于宮頸糜爛。
取艾葉、鮮蔥各500g,搗爛,炒熱用袋子裝上,置放外陰處,并在上面加熱水袋熱熨1~2h。
1.4.2 陰道灌洗法野菊花、蒼術、苦參、艾葉、蛇床子各15g,百部、黃柏各10g。濃煎20ml,進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適用于急性宮頸炎。
取蛇床子、黃柏、苦參、貫眾各15g,加水煎湯,去渣,微溫時沖洗陰道。
1.5 按摩療法按摩:先把手掌搓熱,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數(shù)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內(nèi)側(cè)數(shù)次,痛點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熱感為度。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數(shù)次后,改用搓法2~3min,使熱感傳至小腹部。
2.1 蒲公英瘦肉湯瘦豬肉250g,蒲公英、薏苡仁各30g。蒲公英、生苡米仁、豬瘦肉洗凈,一起放入鍋,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1~2h,調(diào)味供用,佐餐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帶的功效,適用于濕熱型急性子宮頸炎。
2.2 雞冠花瘦肉湯雞冠花20g,豬瘦肉100g,紅棗10個。將雞冠花、紅棗(去核)、豬瘦肉洗凈。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隨量引用。具有清熱利濕止帶的功效,適用于濕熱型子宮頸炎。雞冠花有白色、紅色兩種,白色者以滲濕清熱為主,治白帶;紅色者除清熱利濕,尚能入血分以治赤白帶,使用時可按癥候不同選用。
2.3 三妙鵪鶉湯肥嫩鵪鶉1只(重約100g),薏苡仁30g,黃柏12g,蒼術6g。肥嫩鵪鶉活宰,去毛、內(nèi)臟,洗凈;薏苡仁炒至微黃,去火氣,備用;黃柏、蒼術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味供用,佐餐食用。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止帶的功效,適用于濕熱型急性子宮頸炎。
2.4 黃瓜土茯苓烏蛇湯黃瓜500g,土茯苓100g,赤小豆60g,烏蛇250g,生姜30g,紅棗8個。將烏蛇剝皮,去內(nèi)臟,放入開水鍋內(nèi)煮沸,取肉去骨;鮮黃瓜洗凈。將上述用料與蛇肉一起放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3h,調(diào)味后即可食用。每日1劑,5~7天為1個療程。具有清熱解毒、除濕的功效,適用于急性子宮頸炎。
2.5 白果豆腐煎白果10個(去心),豆腐100g,燉熟服食。
2.6 三仁湯白果仁10個,薏苡仁50g,冬瓜仁50g,水煎,取湯半碗,每天1料。
2.7 藕汁雞冠花湯藕汁半碗,雞冠花30g,水煎,調(diào)紅糖服,每日服2次。
2.8 蓮子枸杞湯將30g蓮子(去心),30g枸杞洗凈,加水8百ml,煮熟后食藥飲湯,平均每日2次,一般7~10天見效、適用于白帶增多。
2.9 魚鰾燉豬蹄魚鰾20g,豬蹄1只,共放砂鍋內(nèi),加適量的水,慢火燉爛調(diào)味食,每日1次。
2.10 雞肉白果煎雞肉200g(切塊),白果10g,黨參30g,白術10g,山藥30g,茯苓15g,黃芪30g,煮湯,去藥渣,飲湯食肉。每日1料。
2.11 扁豆止帶煎白扁豆30g,山藥30g,紅糖適量。白扁豆用米泔水浸透去皮,同山藥共煮至熟,加適量紅糖,每日服2次。
2.12 胡椒雞蛋胡椒7粒,雞蛋1枚,先將胡椒炒焦,研成末。再將雞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內(nèi),用厚紙將孔封固,置于火上煮熟,去殼吃,每日2次。
①搞好計劃生育,避免計劃外妊娠,少做或不做人工流產(chǎn)。②注意流產(chǎn)后及產(chǎn)褥期的衛(wèi)生,預防感染。③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癌有一定的關系,故應積極治療。④保持外陰清潔。⑤盡量減少人工流產(chǎn)及其他婦科手術對宮頸的損傷。⑥經(jīng)期暫停宮頸上藥,治療期間禁房事。⑦合理使用抗菌素。⑧凡月經(jīng)周期過短、月經(jīng)期持續(xù)較長者,應予積極治療。⑨產(chǎn)后發(fā)現(xiàn)宮頸裂傷應及時縫合。⑩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宮頸炎癥,及時治療?!?1保持精神愉快,增強抗病能力。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2.088
:1672-2779(2012)-12-0124-03
:韓世輝
2012-03-15)
國家中醫(yī)管理局孫光榮全國著名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項目
*通訊作者
△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