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堅 翁應生
可以說,每一個知青對農(nóng)村生活都有酸甜苦辣的感受。時隔四十余年,一些平常小事自然都已淡忘,但認真追憶起來,有幾樁還是印象比較深的。
王建相爭工分挨揍
知青作為插隊的勞動力,受生產(chǎn)隊統(tǒng)一調(diào)度,每天出工勞動都由生產(chǎn)隊的社員集體評定一定的工分,年終決算時按每一工分值和工分總額分得一定報酬,而評工記分的普遍方式是底分死記。每天如此,從不間斷。
知青的體力弱、技術低,因而底分“站”得低,知青與當?shù)剞r(nóng)民共同參與的各種農(nóng)活如犁田、插秧、來禾、殺蟲、割禾、曬谷、割草、挖土、整地、鏟草皮、擔牛糞、蕩田身、打輪子、送糧谷等,即使付出的勞動量比人家多、速度快、質量好,但評工記分總以底分為準,要比社員少。
我當時下放在湖南岳陽平江獻鐘公社五星大隊。我的知青伙伴王建相身材魁梧力氣大,與生產(chǎn)隊長抬一頭豬送肉食站。那時牲豬是國家派購任務,每頭豬最少重131斤才夠格,加上裝豬的籠總重量在160斤以上。
到公社肉食站有10多里山路,送一頭豬夠累人的,生產(chǎn)隊長有點感冒,抬到半路就氣喘吁吁,王建相就把豬籠向自己這頭拉過來,隊長感到輕松了,回隊后隊長交待記工員給王建相多記2分。
第二天王建相問送豬記了多少分,記工員回答:“你送豬出力多,加記2分,共記8分?!蓖踅ㄏ酀M頭霧水,平時隊上送豬都定額記工,每人10分,多記公分應該是12分,怎么反而比10分工還少2分呢?王建相說:“我不要多記,請給記10分工。”記工員高聲訓斥:“你的底分是6分,加2分就是8分,地主狗崽子不要無理取鬧……”
這時,恰好大隊革委主任從旁經(jīng)過,就跨進房教訓:“‘站底分是全隊貧下中農(nóng)討論決定的,你這狗崽子還想翻天嗎?”
“底分活評也是黨的政策,你們怎么隨便罵人?!庇欣聿蛔屓说耐踅ㄏ?,含著眼淚與革委主任評理。
暴躁的革委主任一腳將王建相踢翻在地,圍觀的幾個民兵立即擁上來,把王建相狠狠揍了一頓。
鄰近的10多個知青聞訊趕來,將重傷的王建相送到醫(yī)院,并及時告知縣知青辦涂主任。第二天涂主任向主管知青工作的武裝部長邱慶龍匯報,邱部長馬上責成公社武裝部長嚴肅處理大隊革委主任,并要求公社在大隊長、革委主任會議上強調(diào),將“再教育”歪曲成“拳腳”教育的事件不許再發(fā)生,要愛護知識青年。
涂主任兩次到醫(yī)院慰問,同時召開有關知青會議,勸導知青要講團結,顧大局,終于化解了知青的“復仇”情緒。王建相傷愈后,涂主任親自送他到條件較好的集體知青點落戶。
三天沒有吃飯的伶俐
1970年3月27日,春雨霏霏,下放在獻鐘公社五星大隊的女知青陳伶俐已經(jīng)三天沒有吃飯,渾身軟綿綿,肚子餓得咕咕叫。她斜倚門邊,望眼欲穿等待哥哥到來……
她的哥哥陳定高在徐家洞電站當電工,經(jīng)常在大壩作業(yè),上一個班和民工一樣有半斤大米補貼,加上夜班每月補助糧票在25斤以上,他每月定量35斤,節(jié)余部分都接濟妹妹。
當他來到妹妹這里時,發(fā)現(xiàn)她特別憔悴,就問:“你有什么病,為什么不上醫(yī)院……”陳伶俐哭著解釋是餓成這樣。哥哥趕緊從背包里拿出一包餅干,陳伶俐如狼似虎地吃起來??吹矫妹媚莻€餓相,哥哥開著玩笑:真像小時候媽媽說的“餓牢”里放出來的。他立即拿出20斤糧票和5元錢給她。
陳伶俐接過后又向哥哥說:“你還給1斤糧票吧,因為21斤糧票正好購30斤稻谷?!?/p>
當時許多農(nóng)村糧點以出售稻谷為主,每10斤稻谷折合7斤米。她拿著21斤糧票到獻鐘糧點購谷30斤,稻谷價每百斤只有9.5元,30斤稻谷2.85元。
陳伶俐把稻谷挑到大隊加工廠打了米?;厝ズ螅龑⒖方o了鄰居蓮嬸,原先又欠了蓮嬸兩缽米,準備一并還清。蓮嬸說:“你就下次還吧?!?/p>
許多年后,加義區(qū)下放知青舉行40周年聯(lián)誼會,在岳陽紙廠退休的陳伶俐買了一大包糖給蓮嬸,還送了100元錢。
胡阿香躲貓貓一年
為做好1975年的知青下放,1974年冬,城關鎮(zhèn)革委會就緊鑼密鼓召開各種會議,組織專門班子,落實到人。
東街居委會二大組的胡阿香,前幾年因母親去世,要在家照料多病的父親,不屬下放對象。1974年年初,父親再婚有人照顧了,胡阿香便成為下放對象,居委會領導反復上門宣傳發(fā)動。
胡阿香父親向居委會領導求情:“胡阿香從小患有風濕病,水田功夫吃不消……”胡阿香也向領導出示歷年的病歷單和空藥瓶。但居委會仍然采取車輪戰(zhàn)的策略,中午、下午派人圍著她做工作,全家不得安寧。
春節(jié)臨近,父親要胡阿香采取緩兵之計,先答應,明年到時再說。
春節(jié)過后,胡阿香突然人間蒸發(fā)。
居委會派人四處搜索,后來得知胡阿香藏在舅舅家。那里離城20多里,是鷹集嶺下的一個偏僻山?jīng)_,居委會治保主任帶著一伙民兵,兩次“殺”進山?jīng)_,由于當?shù)厝罕妶笮?,胡阿香及時躲進深山。后來城關鎮(zhèn)革委會與河東公社革委會商量采取聯(lián)合行動,但大隊革委主任是胡阿香舅舅的摯友,得知消息后,迅速將她轉移,治保主任帶人夜襲鷹集嶺陳家沖,又落空了。
對胡胡阿香這些“頑固分子”,縣知青辦向公安部門和縣糧食局發(fā)出吊銷糧食戶口的通知。
光陰似箭,又是一年芳草綠,誠惶誠恐的胡阿香東躲西藏,先后換了幾個地方。后來,她父親覺得這終究不是個辦法,1975年年底,他親自帶胡阿香到居委會報名下鄉(xiāng)。
爹親娘親不如糧票親
1971年清明節(jié),兩天沒有吃飯的知青向立群邁著艱難的步子,來到謝江大隊劉少希處。
劉少希是他的初中同學,力氣大,能吃苦,經(jīng)常到深山老林撿柴賣,還給供銷社挑擔送貨。由于副業(yè)收入多,他經(jīng)常購點高價米填肚子。當他看到向立群的餓相時,趕緊拿出半袋炒米粉,倒點熱水,放點糖,然后端給向立群。向立群端著炒米粉,攪和幾下,一古腦吃光了。
劉少希又從箱子里翻出2個皮蛋給他。之后又找熟人買了1斤豬肉留他吃了晚飯,臨走時劉少希還將僅剩的10斤糧票給了他。
向立群父母早亡,捧著糧票,他激動地說:“爹親娘親不如糧票親……”
(責任編輯/亞聞)
(電子郵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