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元濟古籍整理成就及其成因

      2012-02-15 09:28:59楊姜英
      圖書館研究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二十四史張元濟底本

      楊姜英

      (張元濟圖書館,浙江 海鹽 314300)

      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近代著名出版家、藏書家、版本目錄學(xué)家。清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總理衙門章京。 光緒二十五年(1899)主持南洋公學(xué)譯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進入商務(wù)印書館。 張元濟參與、主持和督導(dǎo)商務(wù)印書館工作近六十年,使商務(wù)印書館從初期的簡單印刷企業(yè),轉(zhuǎn)變?yōu)榧庉?、印刷、出版發(fā)行及其他文化事業(yè)為一體的出版重地。 在張元濟所從事的各項事業(yè)中,古籍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王紹曾先生說:“張先生對古籍的整理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功績,可以說彰彰在人耳目。 他不獨為國家保存了大批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而且自壯至老,數(shù)十年間,摒棄人世間一切其他愛好, 不辭勞瘁地從事精密的整理與校訂,對發(fā)展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豐富世界文化寶藏,都應(yīng)該有他的一份功績。 這種功績,誠如張舜徽先生所說,是‘應(yīng)該大書特書’的。 他不愧為‘近代整理文獻最有貢獻’的學(xué)者之一。 ”[1]本文從收集古籍、校印古籍方面,論述張元濟古籍整理的卓越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1 收集古籍

      張元濟出生于藏書世家, 其十世祖張奇齡以“涉園”命名書齋,廣泛收藏圖書,傳至后世。 但至張元濟時已家道中落,“涉園”藏書散盡。 張元濟從主持商務(wù)印書館編譯工作之日起, 就十分重視對古籍的收集。

      1.1 收集古籍動機

      1.1.1 為編譯所創(chuàng)造有利的工作條件

      張元濟加入商務(wù)印書館擔(dān)任編譯所長后,苦于手頭缺乏參考書,鑒于市上許多書為坊間所刻,質(zhì)量低下,張元濟籌建圖書資料室,1909年資料室取名為“涵芬樓”。 張元濟在《涵芬樓燼余書錄序》里說:“余即受商務(wù)印書館編譯之職,同時高夢旦、蔡孑民、蔣竹莊諸子咸來相助。 每削稿,輒思有所檢閱,苦無書。 求諸市中,多坊肆所刊,未敢信。 乃思訪求善本暨收藏有自者。 ”[2]

      1.1.2 保存民族文化遺產(chǎn),使其免于消亡

      從晚清到民國初年, 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 珍貴秘籍也成了虎視眈眈的侵略者的掠奪目標(biāo), 而腐朽的清朝政府和北洋政府對此熟視無睹。 張元濟看到大批珍本秘籍流入國外十分痛心, 如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的陸氏皕宋樓藏書被日本人收購,官方袖手旁觀,民間又力不從心,陸氏藏書悉數(shù)東渡。 張元濟后來“每一追思,為之心痛。 ”[3]

      1.1.3 為社會服務(wù),起到“扶助教育”之作用

      隨著涵芬樓古籍藏書的日益增加, 張元濟考慮把涵芬樓的收藏公諸社會。1926年5月2日,東方圖書館開館,涵芬樓藏書移入東方圖書館,張元濟收集的古籍對外開放。 張元濟在 《東方圖書館概況》 之緣起中說:“今海內(nèi)學(xué)者方倡設(shè)立圖書館補助教育之說,滬上為通商巨邑,天下行旅,皆出其涂,黌舍林立,四方學(xué)子負(fù)笈而至者,無慮千萬,其有需于圖書館者甚亟。是雖權(quán)輿,未始不可為土壤細(xì)流之助。 ”[4]

      1.2 收集古籍渠道

      張元濟收集古籍的渠道,正如他在《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序》中所言:“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兩京,遠(yuǎn)馳域外。 ”[5]“丐之藏家”是張元濟的首選,即直接從藏書家手里成批收購,如通過蔡元培介紹,收購紹興徐氏熔經(jīng)鑄史齋的全部藏書。 “求之坊肆”是張元濟的第二渠道,意思是零星購買。張元濟在《涵芬樓書目序》中說:“每至京師,必捆載而歸,估人求售,茍未有者,輒留之。 ”“近走兩京,遠(yuǎn)馳域外”是張元濟收購古籍的又一渠道,說明張元濟收書的地域范圍, 不限于國內(nèi)的通都大邑,甚至包括海外。

      另外, 張元濟收購古籍的渠道還向公私藏家移求副本或分別借照。 如通過繆荃孫從江寧圖書館移錄錢塘丁氏八千卷樓佳槧, 從藏園主人傅增湘借影《冷齋夜話》、《老學(xué)庵筆記》、《避暑錄話》、《曲洧舊聞》、《白虎通德論》,從平湖葛氏傳樸堂借抄地方志等等。

      1.3 收集古籍成果

      張元濟對收集古籍傾注了極大精力, 是古籍搶救的功臣。 但凡商務(wù)印書館財力所及,張元濟總是千方百計將古籍收至涵芬樓。 商務(wù)印書館先后收購了紹興徐氏熔經(jīng)鑄史齋50余柜藏書、 長洲蔣氏秦漢十印齋藏書、 廣東豐順丁氏持靜齋和盛氏意園的部分藏書等等。 截至1932年“一·二八”事變前, 東方圖書館和涵芬樓的藏書共計46.3萬余冊,圖片、照片5萬余幅。 其中經(jīng)鑒定和整理的善本書共計3 745種,35 083冊,加上當(dāng)時尚未鑒別整理的揚州何氏藏書4萬冊中的善本, 善本書的總數(shù)近5萬冊。 其中海內(nèi)孤本和精品約有500多種,5 000余冊。 地方志共計2 641種,25 682冊,其中有元明刊本141種。 豐富的古籍藏書為后來影印《四部叢刊》等打下了基礎(chǔ)。

      2 校印古籍

      張元濟在《印行四部叢刊啟》中說:“自咸同以來,神州幾經(jīng)多故,舊籍日就淪亡,蓋求書之難,國學(xué)之微,未有甚于此者。 ”在《百衲本二十四史序》中說:“長沙葉煥彬(德輝)史部語余:有清一代,提倡樸學(xué),未能匯集善本,重刻《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實為一大憾事! 余感其言,慨然有輯印舊本正史之意。 ”又在《校史隨筆自序》中說:“曩余讀王光祿(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詹(大昕)《廿二史考異》,頗疑今本正史之不可信。 會禁網(wǎng)既馳,異書時出,因發(fā)重校正史之愿。 ”這說明張元濟要通過??保加單淖值挠?、衍、闕、脫,以恢復(fù)古書的本來面目,為古籍續(xù)命。

      2.1 張元濟校印古籍的特色

      張元濟校印古籍有其鮮明的特色。 王紹曾先生在《近代出版家張元濟》中對張元濟整理出版古籍特點作了四個方面的概括:

      (1)在總結(jié)前人匯刻叢書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以常用、實用與罕見相結(jié)合,薈萃古人之書,不拘門類,兼收并蓄,以精影保護原書的本來面目,使許多珍本秘籍廣為流傳;在自輯叢書的同時,又進一步將前人??痰膮矔?,去其重復(fù),另成一部包羅萬象的大叢書, 使學(xué)者欲求以往著述, 均可于叢書中求之。

      (2)繼承和發(fā)揚我國校讎學(xué)的傳統(tǒng),利用近代印刷技術(shù),??庇坝∪簳?,做到了乾嘉以來校勘學(xué)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張元濟的最大成績,就是為大批古籍保存原貌, 為后人提供閱讀本子和??币罁?jù),使后人的古典文獻工作建立在穩(wěn)固、可靠的基礎(chǔ)上。 同時還應(yīng)看到,張元濟用最早、最好的版本影印古籍, 是以無可置辯的事實發(fā)清代統(tǒng)治者纂修《四庫全書》和殿本《二十四史》,竄改古書之覆。

      (3)總結(jié)前人的校書經(jīng)驗,以“書貴初刻”為指導(dǎo)思想選擇底本,千方百計搜訪第一流版本,但又不拘泥于宋元舊本,而是經(jīng)過對勘,擇善而從。 遇有脫簡殘編或短篇缺頁,總是配補齊全。 一旦發(fā)現(xiàn)更早更好的本子,要盡可能地抽換。 對前人和自己的校勘成果,總是經(jīng)過整理掇拾,附載卷末,使讀者從中識別文字的得失和版本的優(yōu)劣。 對模糊的宋元舊槧,用描潤的辦法,使它恢復(fù)舊觀。

      (4)極其重視校勘工作。 張元濟在前人校書實踐的基礎(chǔ)上, 運用科學(xué)的??狈椒ǎ?考訂文字得失;從紛紜錯雜的版本中,理出版本源流,確定版本價值,作為選擇底本的依據(jù)。 張元濟在校勘的過程中,對歷代著錄、題跋案斷的錯誤,都一一予以糾正,并將??背晒眯?庇浐桶衔牡男问?,附在原書后面,既吸取歷代??碳业拈L處,又不竄亂古書,為讀者提供完整的、經(jīng)過核實的資料,對于讀者參校異同,斟酌是非,擇善而從,以及鑒別版本的優(yōu)劣,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2 校印古籍成果

      張元濟在擁有大量古籍的前提下, 進行古籍的???、輯印、影印工作。 張元濟為古籍校印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從1916年影印《涵芬樓秘笈》開始,張元濟主持輯印了《四部叢刊》、《續(xù)古逸叢書》、《道藏》、《續(xù)道藏》、《道藏舉要》、《學(xué)津討原》、《選影宛委別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等大部書。 除《學(xué)津討原》據(jù)清張氏刊本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據(jù)文淵閣本影印外,其余諸種,都是精選宋元明舊槧;沒有舊刊本的,也都是經(jīng)過精選的影鈔、傳鈔、精校精刊的本子。 ”[6]1935年6月18日,王云五、李撥可等致書張元濟,說:“近年公司印行《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正續(xù)各編,全賴我公一手主持,勞苦功高,遠(yuǎn)非公司在職同人所及[7]……”《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續(xù)古逸叢書》是張元濟校印古籍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杰作。

      (1)商務(wù)印書館從1920年6月起出版《四部叢刊》初編的第一批書,到1936年底《四部叢刊》三編出齊,前后共17年時間。 《四部叢刊》1919年2月開始影印,1922年11月印完,集經(jīng)、史、子、集之書323種,共8 548卷,裝訂為2 112冊。1926年重印,加“初編”序次,稱《四部叢刊》初編,至1929年完成,更換了21種版本,給一些書加了??庇?,數(shù)量仍為323種,2 112冊,但增加到8 573卷。 “《四部叢刊》所采用的底本, 除涵芬樓所藏外, 還遍訪海內(nèi)外藏書家,如烏程劉氏嘉業(yè)堂、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長沙葉氏觀古堂、 江陰繆氏藝風(fēng)堂、 無錫孫氏小綠天、江安傅氏雙鑒樓、烏程張氏適園、海鹽張氏涉園、烏程蔣氏密韻樓、平湖葛氏傳樸堂……日本巖崎氏靜嘉堂等十?dāng)?shù)家,以及江南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元明舊槧, 縮印成為體式整齊的本子。1934年,又繼續(xù)搜輯宋元精刊,印成《續(xù)編》,收書77種;1936年,又續(xù)出《三編》,收書71種。 于是四部中常見之書的善本,也約略薈萃在此了”。 《四部叢刊》在輯印過程中,張元濟多次擇優(yōu)精選,《四部叢刊刊成記》和《重印四部叢刊刊成記》中對此有詳細(xì)介紹。 《四部叢刊》的主要特點是:收集了我國古籍中常用、實用的書目;選用了當(dāng)時能找到的最好的版本;首次大規(guī)模采用照相石印技術(shù),不僅出書快,而且與原書面貌相同;在續(xù)編和三編的大多數(shù)書后,都附有詳細(xì)的??庇洠耙浴端牟繀部酚坝”緸榈妆?,用別本來對校,臚列文字異同,但重點各有不同,詳略亦復(fù)互異”。

      (2)《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張元濟主持??陛嬘∮昧ψ疃?、費時最久、貢獻最大的一部大型古籍叢書。 《百衲本二十四史》 輯印開始于1930年,至1936年才全部印成,全書共3 301卷,分裝820冊。所謂“百衲本”,是指采用的各種版本,殘缺不全,彼此補綴而成,如同僧人的“百衲衣”。 張元濟為各書寫有后跋和校記,有的一冊即有上千條校記。 該書由張元濟集各種善本而成, 底本是張元濟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內(nèi)不斷搜求、反復(fù)校勘對比確定的。 在輯印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善本,隨時抽換底本和配補缺卷[8]。 由于百衲本以宋元舊本為基礎(chǔ),也按殿本的優(yōu)點作了不少修正, 解決了大量歷史問題和版本上的舛錯,因此,“《衲史》是宋元以來全史善本的一次大結(jié)集, 是宋元以后全史最佳的匯印本”。張舜徽也認(rèn)為《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全史最標(biāo)準(zhǔn)的本子”。

      (3)《續(xù)古逸叢書》從1922年開始輯印,全書共47種,其中46種于1949年前印行,第47種《宋本杜工部集》,是1957年商務(wù)印書館為紀(jì)念建館60周年影印該叢書時出版的。 《續(xù)古逸叢書》除一種采用蒙元刊本,一種采用明代《永樂大典》本外,其余45種均以宋本作為底本, 采用照相石印技術(shù),“與原本無毫發(fā)之異”,使得“世間佞宋之人不得見真宋本者,猶得見宋本之化身”。

      3 張元濟古籍整理成就的成因

      3.1 重“書貴初刻”

      張元濟主持編印的 《四部叢刊》 至今為人敬仰,與張元濟廣求善本,堅持“書貴初刻”,但又不被宋元舊本所拘泥的思想息息相關(guān)。 張元濟在??薄端牟繀部愤^程中,特別重視版本,所采用的底本, 除大多為涵芬樓所藏的宋明清精刻本、 精抄本、手稿本等版本價值很高的善本外,還通過多種途徑借用珍貴善本,如以宋本言,三編所收,近于百種,如趙注大字本《孟子》,即為僅見的宋本。 重刊初編所抽換《盤洲文集》,系海內(nèi)孤本,與影宋本相校,補正1 300字。 在不同的幾種版本中,張元濟都是經(jīng)過反復(fù)對比,擇善而從。 《四部叢刊》初編中已經(jīng)搜羅了不少第一流善本,在續(xù)編和三編中“書貴初刻" 的思想和重視善本的原則反映得更加突出。 在古籍??敝?, 張元濟一直遵循盡量選擇精本、古本的這一原則,為我國學(xué)者提供最科學(xué)的參考依據(jù)[9]。

      3.2 重反復(fù)???/h3>

      史學(xué)界和學(xué)術(shù)界一直對《百衲本二十四史》給予很高的評價, 這和張元濟重視反復(fù)??庇兄苯雨P(guān)系。 張元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之認(rèn)真是常人很難做到的:首先,對于選定書的底本,每頁校三遍,修潤后再校一遍,照相制版后,再校一遍,最后付印時再逐頁簽字;第二,對于很多文字難辨認(rèn)不清楚底本,且又找不到更好的底本替代時,先將原書攝照,印出底樣,由初修者用粉筆清除底板上的污點,經(jīng)復(fù)校后精修文字的疊影、潑墨等,前提是不改動原來的文字,對不妥的地方,再修、再校一次,再進行對讀,最后經(jīng)張元濟總校。 胡文楷在《張菊生校書瑣記》中寫道:“菊老?!栋亳谋径氖贰?,逐頁簽名,填注年月日;復(fù)樣時,逐頁批可印,然后付印。 全史無一頁漏去。 ”

      3.3 重遺產(chǎn)保護

      張元濟收集、輯印大量古籍,除了為商務(wù)印書館同人編印提供方便及企業(yè)生存等因素外, 主要因素是大量珍貴文獻由母邦流到國外, 而清政府卻漠然視之,張元濟對此非常痛心,在致傅增湘的信中說:“吾輩生當(dāng)斯世,他事無可為,惟保存吾國數(shù)千年之文明, 不致因時勢而失墜。 此為應(yīng)盡之責(zé)。 能使古書流傳一部,即于保存上多一分效力。吾輩炳燭余光,能有幾時,不能不努力為之也。 ”[10]

      3.4 重朋友幫助

      張元濟交友很廣,朋友中有許多藏書家、鑒賞家,如繆荃孫、傅增湘、劉翰怡、李宣龔、孫毓修、王君九、孫楷第、孫壯、胡文楷、劉承干、丁英桂、顧廷龍等。 張元濟一方面和朋友聯(lián)絡(luò)古籍的搜求、借抄等事,另一方面研討磋商古籍源流、版本鑒別、校讎異同以及輯印過程中用紙、墨色、版框尺寸以及技術(shù)上許多問題具體細(xì)節(jié)。 好友的支持和幫助,為張元濟古籍整理的成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

      3.5 重堅韌毅力

      《涵芬樓秘笈》和《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的出版成功, 離不開張元濟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即使是“一·二八”事變使號稱“亞洲第一館”的東方圖書館46萬冊古籍化為灰燼, 也沒有擊垮張元濟。 張元濟83歲時因腦血栓左半身不遂后,依然伏在床上小桌上整理《涵芬樓燼余書錄》、《涉園序跋集錄》,撰《宋本杜工部集·跋》。

      張元濟對古籍整理可謂嘔心瀝血,貢獻卓著。承學(xué)之士,受惠無窮。 正如文獻學(xué)家張舜徽對張元濟所評價的:“過去從乾嘉以來的清代學(xué)者們,想做而沒有做, 并且不可能做到的工作, 他都做到了。 在他堅持工作五六十年的漫長歲月里,無論是訪書、校書、印書的工作,都作出了卓著的成績,對于發(fā)揚我國文化,開展研究風(fēng)氣,貢獻至為巨大,影響至為深遠(yuǎn)。 ”而張元濟之所以在古籍整理方面取得如此成就,與其重“書貴初刻”、重反復(fù)校勘、重保護遺產(chǎn)、 重朋友幫助及重堅韌毅力等有著重要關(guān)系。

      [1] 王紹曾.近代出版家張元濟(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5.

      [2] 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8卷):古籍研究著作[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3] 張人鳳.智民之師·張元濟[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

      [4] 商務(wù)印書館.東方圖書館概況[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9.

      [5] 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9卷):古籍研究著作[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6]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xué)[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

      [7] 張樹年.張元濟年譜[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1.

      [8] 海鹽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張元濟圖書館.出版大家張元濟--張元濟研究論文集[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6.

      [9] 杜少霞.試論《四部叢刊》出版特點版本成就及局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6):75.

      [10] 鄭偉章,李萬鍵.中國著名藏書家傳略[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

      猜你喜歡
      二十四史張元濟底本
      Learning to Play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學(xué)譯著《行軍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曹安和紀(jì)念文集》首發(fā)式暨曹安和先生藏“二十四史”捐贈儀式
      也談哈斯寶《新譯紅樓夢》翻譯底本問題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張元濟婉拒孫中山
      中外文摘(2018年13期)2018-11-21 02:28:04
      張元濟“犯傻”
      老友(2018年2期)2018-04-08 16:41:36
      二十四史
      中外文摘(2016年8期)2016-12-22 17:08:07
      聯(lián)墨雙馨二
      對聯(lián)(2016年5期)2016-05-30 11:04:20
      新整理本《毛詩注疏》勘誤
      从化市| 堆龙德庆县| 全椒县| 仙游县| 神农架林区| 华池县| 云浮市| 蒲江县| 延吉市| 兰考县| 河北省| 桐梓县| 工布江达县| 改则县| 启东市| 新干县| 登封市| 财经| 安徽省| 那坡县| 独山县| 逊克县| 渭南市| 乌兰察布市| 连州市| 黑龙江省| 神池县| 庆阳市| 甘肃省| 万年县| 黑山县| 玉环县| 荣昌县| 阿合奇县| 郸城县| 泾源县| 格尔木市| 泰宁县| 嘉黎县| 扎赉特旗|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