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中
(朝陽市圖書館,遼寧 朝陽 122000)
近年來,圖書館的公有性與共享性成為圖書館界探討的熱點。利用圖書館是民眾的基本權利,更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決定了圖書館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而又緊迫的課題。目前,隨著社會各界對特殊群體關注度的逐漸升溫,為特殊群體提供知識援助將成為圖書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作的重點和目標,朝陽市圖書流通站建設正是基于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選擇。
特殊群體是一個社會學概念,特指某些群體在社會結構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生存狀況。筆者認為,就圖書館服務對象而言,特殊群體是指圖書館一般讀者之外的由于身份或地域限制,不能便利地享有圖書館資源和常規(guī)服務的讀者群。由于具有不能或不便到圖書館閱讀的共同特點,特殊群體應當包括:①身份特殊的群體,如:農村留守兒童、看守所在押人員、社會福利院殘障人員、托老所的孤寡老人等。②地域特殊的群體,如:常年在深山、大漠、高原等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的軍人,相對于鬧市身處城市邊緣地段的城中村、邊遠社區(qū)居民等具有其特殊性。
《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力,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應該說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實現圖書館服務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但就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現狀來說,不論是從體制還是從經濟財力都無法實現真正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僅以我們所講的特殊群體來說,特殊群體的每個人都有享有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權力,但因身份、地域的原因,他們幾乎沒有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機會,圖書館的公有性和共享性就難以體現。而圖書館流通站的建設,如同在城鄉(xiāng)建立的網絡節(jié)點,互相連接,輻射周邊,讓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更遠的地域,惠及更多的民眾,真正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性和共享性。
特殊群體由于自身或地域的特殊性、復雜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自由地、便利地獲取知識信息。而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更需要有豐富先進的知識信息來提升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需要科技文化的支持,需要知識的滋養(yǎng)與教育。這個特殊群體,人口數量龐大,每個城市都有,但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與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相差甚遠,圖書館購書經費不足和創(chuàng)新服務不到位,使得特殊群體被排除在圖書館的服務之外。而圖書流通站則有效緩解了這個矛盾,圖書流通站建立的目的就是滿足部分不能到圖書館享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讀者的需求。
圖書流通站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形式簡單靈活,方便實用,針對性強,易于操作,既能節(jié)約人力、空間,又能節(jié)約資金,他們有中心館的文獻資源作后盾,讀者的需求能夠通過中心館的輸送源源不斷地得到滿足;他們熟悉所服務的用戶群,能夠真實地了解掌握用戶的文獻信息需求;他們最貼近用戶的所在地,用戶就近使用圖書館最方便,圖書流通站符合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根據朝陽市城建發(fā)展現狀及朝陽圖書館服務覆蓋能力,確立了“先突出重點、后全面覆蓋”兩步走的發(fā)展策略。第一,在圖書館資源尚不能滿足所有讀者需求的情況下,集中有限的資源讓最需要幫助的人受益,首先建設以距城市中心區(qū)較遠、地理位置較偏或到圖書館借閱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特殊群體為服務對象的圖書流通站;第二,隨著圖書館資金、設備、藏書等條件的逐漸改善,實現圖書流通站覆蓋城鄉(xiāng)。
3.2.1 圖書流通站建設要面向特殊群體
流通站建設要著眼于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要充分考慮該地區(qū)的人員是否有強烈的閱讀需求,單位主管領導是否具有敬業(yè)精神,有責任心,有熱情,圖書是否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和保護,避免圖書館資源的浪費;注重質量,講求實效,集中投入,少而精,穩(wěn)中求進,寧缺勿濫,布局要達到合理、均衡、就近、便利的要求;堅持成熟一家發(fā)展一家,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
3.2.2 加強日常監(jiān)管和規(guī)范運行
建立完善的科學管理制度,對圖書流通站的建立和建成后的運作情況進行有效指導和監(jiān)管,促進圖書流通站的有序建設和規(guī)范運行,保障流通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市圖書館定期進行回訪,及時掌握流通站的運轉情況,根據用戶的需求決定圖書更換的周期,妥善處理圖書流通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服務功能。
3.2.3 建站模式
圖書流通站應符合朝陽地區(qū)實際情況并具有地方特色:即以市館為中心館,在轄區(qū)內具有一定條件的軍營、村鎮(zhèn)、社區(qū)、學校等特殊人群聚集地建立圖書流通站,采取協作辦館的方式,由合作方提供場所設備和人員等基礎條件,市圖書館設相應的管理機構以文獻資源和技術管理作保障,實施統(tǒng)一的服務理念,統(tǒng)一的業(yè)務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統(tǒng)一的運行規(guī)則。
圖書流通站建設分4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調查摸底。深入社會對全市特殊人群集聚地進行實地考察,開展調查研究,對符合建站條件的用戶進行備案,盡快完成圖書流通站的建設。對暫不具備條件但有強烈需求的用戶,市圖書館與有關單位進行積極的溝通、協調,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第二步:簽訂圖書流通協議。經用戶申請,圖書館核查,對符合條件的用戶簽訂圖書流通協議書。圖書流通協議書是保障流通圖書的作用發(fā)揮、圖書保管完整性和定期更換以確保圖書更新的重要一環(huán),圖書館與用戶雙方都具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協議簽訂后,雙方應嚴格按照協議操作,保證建站工作有效運行。
第三步:確定圖書種類。根據流通站服務對象,有選擇性地進行圖書的配送,按照不同特殊群體對圖書種類的不同需求編制圖書流通清單,明確每個流通站需要的圖書種類及數量,并登記入賬。
第四步:定期巡查回訪。及時掌握圖書流通狀況,對各個流通站運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序調整圖書更換的周期和類別,保證讀者及時閱讀所需圖書。
建立和維護圖書流通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積極推動和財政的大力支持是圖書流通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社會效益穩(wěn)定提高的有效保證。地方政府對圖書流通站的重視程度是影響其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將圖書流通站建設作為民心工程的一件大事來抓,從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這項工作就能順利、健康地開展。朝陽市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政府對圖書館的資金投入有限,圖書館的運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流通站的建設也因缺少專項資金而不能實施遍及城鄉(xiāng)的全面覆蓋。如果政府能夠增加資金投入,圖書流通站的建設和發(fā)展將突飛猛進,前景廣闊。
圖書流通站的運行需要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作保障。朝陽市圖書館為加強圖書流通站的建設、管理,成立讀者工作部,負責圖書流通站的日常管理工作,確保圖書流通站的有序運行和規(guī)范管理。讀者工作部根據各個圖書流通站的不同需求,對每個圖書流通站統(tǒng)一配送500冊-1000冊的新書,并不定期地進行圖書調換,保證圖書流通站新書的增長量,常換常新。圖書流通站配送的圖書棄舊從新,在選擇上充分重視圖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注意根據服務對象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閱讀需求等特點配備圖書,如:在市勞教所圖書流通站,為配合勞教所對勞教學員進行的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我們?yōu)樗麄冞x配法律、哲學、倫理、計算機、文史類、醫(yī)學類的相關圖書,及時向他們傳遞政策法律、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文化藝術、擇業(yè)謀生等信息,觸動他們悔悟人生、重新做人的內在動力,深受廣大公安干警和勞教學員的歡迎。
受圖書流通站現有運行模式所限,其管理人員均以兼職人員為主,這就要求從事圖書流通站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掌握圖書館業(yè)務管理知識,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指導,不斷提高其管理能力。為此,必須對兼職圖書管理員進行業(yè)務知識培訓,提高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和上門輔導兩種形式。通過培訓學習,圖書流通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得到提高。
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圖書流通站應朝著網絡化、數字化方向發(fā)展。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館,圖書流通站為基層服務點,借助網絡和計算機建立統(tǒng)一的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與所在流通站進行鏈接,充分利用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化資源,向群眾傳播知識,提供免費的文獻檢索和參考咨詢等服務,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做到足不出戶,獲得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積極借助各種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例如,通過QQ、E-mail等網絡通訊工具加強與各流通站的聯絡和業(yè)務輔導。
圖書流通站作為所在區(qū)域的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除了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外,還應開展知識講座、好書推薦、讀書征文、影視欣賞、文化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讀者提供創(chuàng)新服務,給讀者以教育啟迪,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讀者活動應以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家鄉(xiāng)為主基調,既要反映時代特征、社會熱點,又要切合實際、貼近百姓生活,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
朝陽市圖書館圖書流通站建立近一年來,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先后開展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知識答題”;“愛家鄉(xiāng)、建朝陽”有獎征文;“社區(qū)少兒書畫大賽”;“健康科學生活講座”;“老報刊收藏展覽”;“攝影人看百姓生活攝影展”;“流通站牽手互動”等活動。讀者活動靈活多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參與者積極踴躍、反響熱烈。這些讀者活動均由市圖書館統(tǒng)一策劃協調,流通站組織實施。同時,還組織流通站的讀者到軍營,到農村邊遠學校,到看守所、勞教所等流通站參觀學習,體驗生活,舉辦專題活動,對貧困學生進行捐贈、獻愛心,加強了流通站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擴大圖書流通站的知名度,為今后的團結互助、共同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朝陽市圖書館圖書流通站運行以來,極大地滿足了當地民眾、便捷的借閱需求,豐富了人們文化生活,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朝陽電視臺、《朝陽日報》、《燕都晨報》等媒體對流通站的建立進行了跟蹤報道。但是圖書流通站的建設還處于探索實踐中,尚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和付出,一定會將這項事業(yè)推向深入,從而推動整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1] 何頌英.基層圖書流通站的定位和建設實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11):45-47.
[2] 顏雷震.北侖區(qū)基層圖書館流通站建設與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9(9):38-40.
[3] 那艷.提升圖書館館外流通站服務實效略探[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8(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