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僧齊己與湘茶

      2012-04-01 21:58:21徐午苗
      城市學(xué)刊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鄭谷文淵閣詩云

      徐午苗

      茶葉為中國古代特有的國粹飲料。至唐代,在士大夫與方外之人尤其是佛教僧人的推動下,喝茶蔚然成風(fēng),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日益定型。晚唐五代時著名湘籍詩僧齊己禪師(860或863-937)便是湖南茶文化史上一位值得述及的人物。齊己,潭州寧鄉(xiāng)人。俗姓胡,自號衡岳沙門。本佃戶子,幼喪父母。7歲時居大溈山寺,與諸童子牧牛,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為詩,詩句多出人意表。眾僧奇之,勸令落發(fā)為僧。泛游江海名山,曾至洪州、九江、袁州等地。旋居長安數(shù)載,遍覽終南山、中條山、華山之勝。后居長沙道林寺。因頸部有贅疣,人戲呼為“詩囊”。后梁龍德元年(921),將入蜀,至江陵,為割據(jù)荊南的南平王高季興所留,入主龍興寺,署為僧正,病卒于該寺(一說卒于江西豫章西川金鼓寺)。有詩800余首,其中有茶詩21首,五代著名文人孫光憲序之名曰《白蓮集》行于世。①傳見[宋]贊寧等撰:《宋高僧傳》卷三十“梁江陵府龍興寺齊己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0冊,第897頁。又見[清]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一百三“荊南四·列傳·僧齊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齊己禪師愛飲茶,擅品茶,每日禪修吟詩都離不開茶。以致有“烹茶童子”為其專司烹茶之職。宋人阮閱撰《詩話總龜》記載:

      僧乾康,零陵人。齊己在長沙居湘西道林寺,乾康往謁之。齊己知其為人,使謂曰:“我?guī)熼T仞非詩人不游。大德來,非詩人耶?請為一絕以代門刺?!鼻翟娫唬骸案舭都t塵忙似火,當(dāng)軒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問,報道門前是衲僧?!饼R己大喜,日與款接。及別,以詩送之。②[宋]阮閱撰:《詩話總龜》卷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這位乾康禪師也是著名詩僧,年紀(jì)比齊己禪師小,至北宋乾德年間(963~967)尚在世。其《經(jīng)方干舊居詩》云:“鏡湖中有月,處士后無人。荻筍抽高節(jié),鱸魚躍老鱗?!睘辇R己所稱賞?!扒轮?,左補闕王伸知永州,康捧詩見伸,睹其老丑,曰:豈有狀貌如此能為詩乎?宜試之。時積雪方消,命為詩??翟唬骸銎婊ㄒ炎¢_,郡城相次見樓臺。時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飛從天上來?!祗@曰:‘其旨不淺,吾豈可以貌相人也?!允舛Y。”③[宋]阮閱撰:《詩話總龜》卷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齊己禪師與乾康禪師盤桓日久,后《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告別詩云:“由來喧滑境,難駐寂寥蹤。逼夏搖孤錫,離城入亂峰。云門應(yīng)近寺,石路或穿松。知在棲禪外,題詩寄北宗?!雹躘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五《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佛教禪師飲茶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可以自己獨飲,與二三知己禪友共飲更是一種樂趣,故每當(dāng)客至,齊己禪師總是以茶相待,其《山寺喜道者至》云:

      閏年春過后,山寺始花開。

      還有無心者,閑尋此境來。

      鳥幽聲忽斷,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巖久,冥心坐綠苔。⑤[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二《山寺喜道者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春后山寺花開,鳥幽聲斷,此情此境,借助一杯好茶,知心禪友冥心靜坐,禪茶共修,當(dāng)為絕佳機緣。古代茶葉為便于運輸保存,大多制成團餅狀,飲用時,需要臨時用鐵碾或石碾碾碎。齊己《嘗茶》詩對此有云:

      石屋晩煙生,松窗鐵碾聲。

      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

      春風(fēng)霅川上,憶傍綠叢行。①[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一《嘗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好茶留給來客共同品嘗。茶香凝神屏慮,有助禪定。茶余禪后,以詩唱和禪思,更添禪趣。飲茶之際,不由得時而想起曾經(jīng)的茶友,其《寄江西幕中孫魴員外》詩云:

      簪履為官興,芙蓉結(jié)社緣。

      應(yīng)思陶令醉,時訪遠(yuǎn)公禪。

      茶影中殘月,松聲里落泉。

      此門曾共說,知未遂終焉。②[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一《嘗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孫魴字伯魚,江西樂安(此從《唐才子傳》,《全唐詩》作“南昌”)人,五代南唐著名詩人。生卒年均不詳。出身貧寒,自幼聰明好學(xué)。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占領(lǐng)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都官員外郎鄭谷避隱故鄉(xiāng)宜春仰山書屋。孫魴慕名前往,拜鄭谷為師。其詩頗似鄭體,清婉明白,不過分追求華麗辭藻,民間俚語皆能入詩。遂以詩行于世。唐景福元年(892),楊行密任淮南節(jié)度使,孫魴參與射策考試,被楊行密命為都官從事。吳天祚三年(937)十月,鎮(zhèn)守金陵的徐知誥廢吳帝,改國號為南唐,招攬人才,孫魴被授以宗正郎。有詩集五卷,已佚。齊己禪師與其師鄭谷為詩友,故與孫魴亦有交往。詩中“時訪遠(yuǎn)公禪”句中的“遠(yuǎn)公”,為東晉著名高僧慧遠(yuǎn)法師(334~416)。慧遠(yuǎn)法師十分注重僧格的尊嚴(yán),著《沙門不敬王者論》5篇,闡述僧人不禮拜帝王之理,云:“出家者,能遁世以求其志,變俗以達(dá)其道。變俗,則服章不得與世典同禮;遁世,則宜高尚其跡。”③[唐]道宣撰:《廣弘明集》卷二十五,《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2冊,第281頁。其高標(biāo)出家修道人之胸襟,為后人所敬仰。

      齊己禪師《又寄彭澤晝公》詩云:

      聞君彭澤住,結(jié)構(gòu)近陶公。

      種菊心相似,嘗茶味不同。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八月東林去,吟香菡萏風(fēng)。④[唐]齊己撰:《白蓮集》卷六《又寄彭澤晝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詩中的“陶公”即東晉末年南朝宋初期著名文人陶淵明(約 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隱居家鄉(xiāng),田園生活為陶詩的主要題材。其《飲酒》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雹輀晉]陶潛撰:《陶淵明集》卷三《飲酒》詩二十首之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陶淵明所開創(chuàng)的隱逸文化,對佛教禪宗避世禪修的行為思想有一定影響。齊己禪師詩中“種菊心相似,嘗茶味不同”句即指此,表明“種菊”“嘗茶”,其“味不同”,其“心相似”。詩中的“東林”即前述東晉高僧慧遠(yuǎn)法師隱居于廬山所建的東林寺?;圻h(yuǎn)法師集緇素道侶123人在此結(jié)白蓮社靜修。菡萏為為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即花苞為菡萏。齊己禪師詩中“吟香菡萏風(fēng)”即指此。彭澤縣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東北角,地近廬山,齊己禪師的朋友居于彭澤,故使其想起了陶淵明和慧遠(yuǎn)法師。

      齊己禪師以詩名世,有一位詩茶之友不可不提,這就是他與當(dāng)時著名詩人鄭谷的交往。其《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詩云:

      何處陪游勝,龍興古觀時。詩懸大雅作,殿禮七真儀。遠(yuǎn)繼周南美,彌旌拱北思。雄才垂樸略,后輩仰箴規(guī)。對坐茵花暖,偕行蘚陣隳。僧絳初學(xué)結(jié),朝服久慵披。到處琴棋傍,登樓筆硯隨。論禪忘視聽,談老極希夷。照日江光遠(yuǎn),遮軒檜影欹。觸鞋松子響,窺立鶴雛癡。始貴茶巡爽,終憐酒散遲。放懷還把杖,憩石或搘頤。眺遠(yuǎn)凝清眄,吟高動白髭。風(fēng)鵬心不小,蒿雀志徒卑。顧我專無作,于身忘有為。叨因五字解,每忝重言期。舍此應(yīng)休也,何人更賞之。淹留仙境晚,回騎雪風(fēng)吹。⑥[唐]齊己撰:《白蓮集》卷六《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這首詩作于齊己禪師赴江西參訪之時。鄭谷(約851~910)為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江西宜春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或“鄭郎中”。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fēng)格清新通俗。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據(jù)清人吳任臣撰《十國春秋》記載:“僧齊己……為浮圖時,都官鄭谷在袁州以詩名。齊己攜所詩往謁,有云:‘自封修藥院,別下著僧床?!惫扔[之,曰:’將改一字方可相見?!?jīng)數(shù)日再過,稱已改得,云:‘別掃著僧床。’谷嘉賞焉,結(jié)為詩友。又齊己有《早梅》詩中云:‘昨夜數(shù)枝開。’谷為點定曰:‘?dāng)?shù)枝非早,不若一枝佳耳。’人以谷為齊己一字師?!雹賉清]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一百三“荊南四·列傳·僧齊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這就是詩歌史上著名的“一字師”典故。齊己禪師赴鄭谷郎中所招游之龍興觀為一所道觀?!罢摱U”為佛門語;“視聽”為道門語,即道教徒修煉時所謂“內(nèi)視返聽”(亦作“收視返聽”)?!罢劺蠘O希夷”則指道門被奉為宗祖之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中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闭Z,后世道教徒修煉時之“內(nèi)視返聽”便以此為指導(dǎo)。在龍興觀,齊己禪師與道教友人進行了禪修與“視聽”的交流,彼此之間并無教派的隔閡,以致“始貴茶巡爽,終憐酒散遲”。正是這次江西之行,齊己禪師與鄭谷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經(jīng)常詩信往來。其《寄孫辟呈鄭谷郎中》詩云:

      衡岳去都忘,清吟戀省郎。

      淹留才半月,酬唱頗盈箱。

      雪長松檉格,茶添語話香。

      因論樂安子,年少老篇章。②[唐]齊己撰:《白蓮集》卷四《寄孫辟呈鄭谷郎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齊己禪師與鄭谷的某次相聚僅僅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便“酬唱頗盈箱”,而這些談興詩情都是因為有了“茶添語話香”的緣故。鄭谷早于齊己禪師去世,齊己禪師共撰寫有近20首酬唱、寄贈、追念鄭谷的詩文,鄭谷是其生命歷程中一位最為重要的摯友。

      既然是茶友,彼此之間得到好茶,便時?;ハ噘浰?。齊己便經(jīng)常收到茶友贈送的好茶。如《謝中上人寄茶》詩云: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晩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yuǎn)勞相寄,無來又來年。③[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三《謝中上人寄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這位“中上人”即虛中禪師,也是與齊己禪師同時之湖湘一位著名的詩僧。宋代初年與包拯(包公)以廉潔齊名于世的著名學(xué)者陶岳撰《五代史補》云:“湖廣尤多詩人,其最顯者,有沈彬、廖凝、劉昭禹、尚顏、齊己、虛中之徒?!雹躘宋]陶岳撰:《五代史補》卷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齊己禪師與這位虛中禪師既是禪友,又是詩友,還是茶友,《白蓮集》中留下了許多二人交往的詩文。

      又《謝人惠扇子及茶》詩云:

      槍旗封蜀茗,圓潔制鮫綃。

      好客分烹煮,青蠅避動搖。

      陸生夸妙法,班女恨涼飆。

      多謝崔居士,相思寄寂寥。⑤[唐]齊己撰:《白蓮集》卷四《謝人惠扇子及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齊己撰:《白蓮集》卷一《嘗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茶葉以谷雨節(jié)令之前采摘的最為細(xì)嫩,品質(zhì)最好。此時的茶葉或初露嫩芽,或一芽一葉初展,一芽酷似槍尖,初展之葉酷似旗幟,故名“槍旗”。齊己禪師收到茶友惠寄的谷雨前茶,便“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好客分烹煮”,一道與人分享。茶的烹煮便是按照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的方法,此即所謂“陸生夸妙法”。

      愛飲茶、懂得品茶的齊己禪師經(jīng)常在其茶詩中追念到陸羽這位茶圣。如《詠茶十二韻》詩云: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妍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并。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⑥[唐]齊己撰:《白蓮集》卷六《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齊己禪師到江西參訪時,還專程到陸羽的故居瞻仰。其《過陸鴻漸舊居》詩云:

      楚客西來過舊居,讀碑尋傳見終初。

      佯狂未必輕儒業(yè),高尚何妨誦佛書。

      種竹岸香連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

      如今若更生來此,知有何人贈白驢。⑦[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九《過陸鴻漸舊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陸鴻漸”即陸羽(733~ 804)的字。齊己禪師在該詩題下自注云:“陸生自有傳于井石。又云行坐誦佛書,故有此句。”“知有何人贈白驢”句后注云:“時太守贈白驢?!边@些全都涉及到陸羽生平典故。北宋初年著名學(xué)者李昉等編《文苑英華》收錄有一篇自稱為陸羽自述的《陸文學(xué)自傳》,是今存關(guān)于這位茶圣最為直接完善的生平資料,但學(xué)界知者不多,謹(jǐn)錄于此以供參考:

      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也,或云字羽,名鴻漸,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陽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而為人才辯,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規(guī)諫,豁然不惑。凡與人宴處,意有所適(一作“擇”),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瞋。又與人為信,縱冰雪千里、虎狼當(dāng)?shù)蓝徽嵰?。上元初,結(jié)廬于茗溪之湄,閉關(guān)讀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燕永日。常扁舟往來山寺,隨身唯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jīng),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dá)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子蓋今之接輿也。”始三歲(一作“載”),惸(煢)露育于竟陵太師積公之禪(院)。自九歲學(xué)屬文,積公示以佛書出世之業(yè)。子答曰:“終鮮兄弟,無復(fù)后嗣。染衣削發(fā),號為釋氏,使儒者聞之,得稱為孝乎?羽將授孔圣之文?!惫唬骸吧圃?,子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執(zhí)釋典不屈,子執(zhí)儒典不屈。公因矯憐撫愛,歷試賤務(wù),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墻,負(fù)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無紙學(xué)書,以竹畫牛背為字。他日于學(xué)者得張衡《南都賦》,不識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兒危坐展卷,口動而已。公知之,恐漸漬外典,去道日曠,又束于寺中,令芟剪卉莽,以門人之伯主焉?;驎r心記文字,懵然若有所遺,灰心木立,過日不作,主者以為慵墮,鞭之。因嘆云:“恐歲月往矣,不知其書?!眴柩什蛔詣?,主者以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釋。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公追之曰:“念爾道喪,惜哉!吾本師有言,我弟子十二時中許一時外學(xué),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門人眾多,令從爾所欲,可捐樂工書。”天寶中,郢人酺于滄浪,邑吏召子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黜守,見異,提手撫背,親授詩集,于是漢沔之俗亦異焉。后負(fù)書于火門山鄒夫子別墅。屬禮部郎中崔公國輔出竟陵,因與之游處,凡三年,贈白驢、烏幇(一作“犁”,下同)牛一頭,文槐書函一枚。白驢、幇牛,襄陽太守李憕(一云“澄”,一云“棖”)見遺文槐函,故盧黃門侍郎所與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贈。洎至德初,泰(一作“秦”)人過江,子亦過江,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少好屬文,多所諷諭,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忠言逆耳無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祿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展窺江淮,作《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dāng)時,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jīng)》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并貯于褐布囊。上元年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日。①[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七百九十三《陸文學(xué)自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此文原因刊刻于陸羽故居石碑,即齊己禪師詩云“讀碑尋傳見終初”,有人拓片傳世,后傳抄不一,故文字可能有所舛誤脫漏,標(biāo)點下來,似有未順暢處。明代文士賀復(fù)征編《文章辨體匯選》卷五百四十二亦收有此文,文字稍有差異,可以相互參考。

      據(jù)此文可知,陸羽幼孤,三歲時被竟陵太師積公收養(yǎng)于禪院之中,“歷試賤務(wù),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墻,負(fù)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與齊己禪師幼喪父母,“七歲居大溈山寺與諸童子牧牛”的幼年經(jīng)歷極為相似;尤其是“竟陵西湖無紙學(xué)書,以竹畫牛背為字”,與齊己禪師“常以竹枝畫牛背為詩”如出一轍。其他相似之處亦甚多。毫無疑問,齊己禪師必然與這位前輩于情趣、于志向,都有著天然的共鳴,于禪、于茶也有著相同的感悟,故專程到陸羽的故居瞻仰。陸羽的故居在唐宋時期的江西信州上饒(今上饒市信州區(qū))。宋代初年樂史撰《太平寰宇記》載:“陸鴻漸宅在縣東五里。《郡國記》云:‘陸羽字鴻漸,居吳興,號竟陵子;居此,號東岡子?!雹赱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江南西道五·信州·上饒縣”,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宋人祝穆撰《方輿勝覽》亦載:“陸鴻漸,號東岡子,在城北有故居。”③[宋]祝穆撰:《方輿勝覽》卷十八“信州·上饒”,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一百三“荊南四·列傳·僧齊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因陸羽與禪、茶均有密切關(guān)系,后人在此處辟有茶園,并修建有寺院茶山寺,清《(雍正)江西通志》載:“陸鴻漸宅,《明一統(tǒng)志》在府城西北,唐陸羽嘗居此,號東岡子。刺史姚驥嘗詣其所居,鑿沼為溟渤之狀,積石為嵩華之形。后隱士沈洪喬葺而居之?!秷D經(jīng)》:羽性嗜茶,環(huán)居有茶園數(shù)畝,陸羽泉一勺。今為茶山寺?!雹賉清]謝旻等監(jiān)修:《(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十“古跡·廣信府”,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作為湘籍僧人,齊己禪師喝的大都是湖南名茶,主要有產(chǎn)于南岳衡山的“岳茶”和產(chǎn)于岳州(岳陽)的“灉湖茶”。

      先看岳茶。齊己禪師《送人游衡岳》詩云:

      荊楚臘將殘,江湖蒼莽間。

      孤舟載高興,千里向名山。

      雪浪來無定,風(fēng)帆去是閑。

      石橋僧問我,應(yīng)寄岳茶還。②[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三《送人游衡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齊己禪師曾經(jīng)禪修悟道于南岳多年,自號“衡岳沙門”,對南岳所產(chǎn)之岳茶當(dāng)然印象深刻,送友人游衡岳,都忘不了要友人記得將產(chǎn)于南岳寺院的岳茶寄回來。前述《詠茶十二韻》詩中所云“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指的就是岳茶,“出處春無雁”用的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的典故;“收時谷有鶯”則指采摘時為谷雨鶯啼之節(jié)令。不止是齊己禪師愛喝岳茶,潭州(今長沙)各個寺院的僧人也都愛喝岳茶。如《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詩云:

      槍旗冉冉綠叢圓,谷雨初晴叫杜鵑。

      摘帶岳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夢惜藏巖里,白縋封題寄火前。

      應(yīng)念苦吟耽睡起,不堪無過夕陽天。③[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九《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詩中將岳茶的采摘、制作、烹煮等都形象地描繪出來。所采摘之季節(jié)為谷雨初晴,采摘之時為清晨茶樹仍帶曉露,采摘之茶為一芽一葉初展的槍旗,再“碾和松粉煮春泉”,茶味怎能不佳!怪不得要“高人夢惜藏巖里”了。齊己禪師所述岳茶與唐代湘籍詩人李群玉《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詩中所述產(chǎn)于南岳衡山寺院中的僧茶形態(tài)極為相似:

      客有衡岳隱,遺余石廩茶。自云凌煙露,采掇春山芽。珪璧相壓疊,積芳莫能加。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紅爐爨霜枝,越兒斟井花。灘聲起魚眼,滿鼎漂清霞。凝澄坐曉燈,病眼如蒙紗。一甌拂昏寐,襟鬲開煩拿。顧渚與方山,誰人留品差。持甌默吟詠,搖膝空咨嗟。④[唐]李群玉撰:《李群玉詩集》卷上《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群玉稱石廩茶“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齊己禪師稱岳茶“碾和松粉煮春泉”,此為二人所述該茶的成品最具特色的相似形態(tài)。如同唐代湖湘各佛教寺院叢林一樣,南岳禪林的僧人也多自種自采自加工“僧茶”,這種傳統(tǒng)綿延到宋代以降,如宋代湖湘學(xué)派著名學(xué)者張栻撰《南岳庵僧寄上封新茶風(fēng)味甚高薄暮分送韓廷玉李嵩老》詩云:

      浮甌雪色喜初嘗,中有祝融風(fēng)露香。

      徑欲與君同晤賞,短檠清夜正相望。⑤[宋]張栻撰:《南軒集》卷七《南岳庵僧寄上封新茶風(fēng)味甚高薄暮分送韓廷玉李嵩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七百九十三《陸文學(xué)自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又張栻撰《夜得岳后庵僧家園新茶甚不多輒分?jǐn)?shù)椀奉伯承》詩云:

      小園茶樹數(shù)十許,走寄萌芽初得嘗。

      雖無山頂煙嵐?jié)?,亦有靈泉一泒香。⑥[宋]張栻撰:《南軒集》卷六《夜得岳后庵僧家園新茶甚不多輙分?jǐn)?shù)椀奉伯承》,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作為南岳寺院所產(chǎn)的名茶,不止是被湖南境內(nèi)的寺院僧人視為珍寶,還遠(yuǎn)傳至外地的寺院。齊己禪師《題真州精舍》詩云: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華。

      礙目無高樹,當(dāng)門即遠(yuǎn)沙。

      晨齋來??停鬼嗟綕O家。

      石鼎秋濤靜,禪回有岳茶。⑦[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三《題真州精舍》,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真州位于今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zhèn),為揚州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東臨揚州,南瀕長江,與鎮(zhèn)江隔江相望,西近六朝古都南京,史有“風(fēng)物淮南第一州”之盛譽。唐代該地寺院僧人禪修飲用的都是岳茶,可見這種茶在佛教界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就在這次到江浙參訪期間,齊己禪師還到金陵(今南京)拜訪了一位在湖湘結(jié)識的詩友兼茶友沈彬。其《宿沈彬進士書院》詩云:

      相期只為話篇章,踏雪曾來宿此房。

      喧滑盡消城漏滴,窗扉初掩岳茶香。

      舊山春暖生薇蕨,大國塵昏懼殺傷。

      應(yīng)有太平時節(jié)在,寒宵未臥共思量。⑧[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七《宿沈彬進士書院》,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前述宋人陶岳撰《五代史補》云:“沈彬,宜春人,能為歌詩,格高逸。應(yīng)進士不第,遂游長沙。會武穆方霸,彬獻頌德詩云:金趐動身摩日月,銀河轉(zhuǎn)浪洗乾坤。武穆覽而壯之,欲辟之在幕府,以其有足疾遂止。彬由是往來衡湘間,自稱‘進士’。邊鎬之下湖南也,后主聞其名,召歸金陵,令為縣宰。彬辭不就,遂授金部郎中,致仕年八十九。初彬既致仕,營別業(yè)于鐘山……”①[宋]陶岳撰:《五代史補》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前述陶岳撰《五代史補》云“湖廣尤多詩人,其最顯者,有沈彬、廖凝、劉昭禹、尚顏、齊己、虛中之徒”,②[宋]陶岳撰:《五代史補》卷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可見二人相識交往于湖湘,沈彬致仕后營別業(yè)于鐘山(今南京)。齊己禪師見到這位詩友兼茶友后,“寒宵未臥共思量”,“相期只為話篇章”,所談的還是詩歌;“窗扉初掩岳茶香”,所飲的還是岳茶。異時異地,此情此境,二人在湖湘結(jié)下的深厚情緣,都由岳茶之香勾連而起,回味無窮。

      再看灉湖茶。齊己禪師《送中觀進公歸巴陵》詩云:

      一論破雙空,持行大國中。

      不知從此去,何處挫邪宗。

      晝雨懸帆黑,殘陽泊島紅。

      應(yīng)游到灉岸,相憶繞茶叢。③[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一《送中觀進公歸巴陵》,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巴陵即岳州(今岳陽)。“灉岸”即岳州灉湖,該地產(chǎn)有一種名茶為“灉湖茶”。齊己禪師曾經(jīng)與這位中觀進公親臨岳州灉湖茶的產(chǎn)地,故有“應(yīng)游到灉岸,相憶繞茶叢” 詩句。

      關(guān)于灉湖茶,唐人李肇撰《唐國史補》云:

      風(fēng)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牙號,為第一;湖州有顧渚之紫筍;東川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峽州有碧澗、明月、芳蕊、茱萸;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陸州有鳩坈;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壽州有霍山之黃牙;蘄州有蘄門團黃;而浮梁之商貨不在焉。④[唐]李肇撰:《唐國史補》卷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肇所述均為唐代名茶,其中不乏作為貢品的“貢茶”。這里“湖南有衡山”指的是前述岳茶;“岳州有灉湖之含膏”指的是“灉湖茶”。曾任岳州監(jiān)酒稅的宋人范致明撰《岳陽風(fēng)土記》云:

      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于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余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并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⑤[宋]范致明撰:《岳陽風(fēng)土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灉湖茶為“唐人極重之”的名茶,但據(jù)《岳陽風(fēng)土記》的記載,宋代已經(jīng)沒有人種植了,起而代之的是寺院僧園所種植的白鶴茶,亦極名貴。為何沒有人種植了?恐怕是與該茶為貢茶有關(guān)。歷史上,作為貢品之物品如茶葉,如果產(chǎn)量不大,無法大面積種植,便將擾民,此處不贅。

      “灉湖之含膏”的“灉湖”為其產(chǎn)地,“含膏”則為茶名。在唐五代時期為貢品。宋人王欽若(962~1025)等撰《冊府元龜》云:“晉高祖天福二年……十一月,湖南馬希范進……含膏,桃源洞白茅、百靈藤,渠江、南岳紫蓋峰白云洞清花等茶?!辍隆孜?,湖南貢諸色香藥、蠟面、含膏茶?!雹轠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納貢獻”,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秲愿敗酚衷疲骸皡菞钿咭u其兄渥僭號。后唐同光元年,……二年三月壬子,又遣使來朝。四月丙寅,又遣使貢方物。丁丑獻鴉山茶、含膏茶?!雹遊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卷二百三十二“僭偽部·稱藩”,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此處所謂“含膏茶”,即產(chǎn)于岳州的“灉湖之含膏”茶。史籍中記載甚多,不再征引。

      何謂“含膏茶”?唐·陸羽撰《茶經(jīng)》云: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圆芍劣诜馄呓?jīng)目,自胡鞾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鑒之下也。以皺黃坳垤言佳者,鑒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鑒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皺;宿制者則黑,日成者則黃。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此茶與草木葉一也。茶之臧否,存于口訣。⑧[唐]陸羽撰:《茶經(jīng)》卷上“三茶之造”,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可見這種“灉湖之含膏”茶之所以成為名品、貢品,不光涉及其產(chǎn)地水土、茶葉品種、采摘時令的適宜,還包括有采摘后制作工藝的精良。正是如此,有人贈送這種極為難得的貢茶給齊己禪師,他當(dāng)然非常高興,并且希望來年若有新春的“灉湖含膏”茶,切勿忘記再予惠寄,這些,都表達(dá)在其《謝灉湖茶》詩中:

      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

      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

      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①[唐]齊己撰:《白蓮集》卷三《謝灉湖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猜你喜歡
      鄭谷文淵閣詩云
      To the Chrysanthemum菊
      基于雙極性耦合磁場調(diào)控的高抗偏移偏轉(zhuǎn)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
      公心與私意之間:《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浣花箋上月下柳
      ——徐詩云素描
      明代的文淵閣
      文苑(2016年19期)2016-12-06 19:54:22
      故宮的“文膽”
      前線(2014年2期)2014-11-10 21:40:02
      詩云,一個混亂的另類女人——讀莫男的《那情那欲那上帝》
      临漳县| 辛集市| 辉南县| 息烽县| 彩票| 怀仁县| 铜梁县| 林周县| 社旗县| 龙游县| 莎车县| 鸡东县| 亳州市| 襄城县| 云林县| 鲁山县| 祁连县| 雷州市| 东乡| 东阿县| 雷波县| 阳曲县| 临高县| 宽城| 西青区| 桑植县| 仁怀市| 怀来县| 达尔| 龙口市| 河曲县| 邹平县| 通城县| 南江县| 雷山县| 崇州市| 铜山县| 漠河县| 陆良县| 麟游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