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張 捷,戴毓庭
(常熟理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測試作為檢測和評估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古往今來一直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測試目的決定了測試方法。大學英語測試的方式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正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在計算機技術廣泛用于輔助外語教學的大背景下,計算機化語言測試(computer-based language testing簡稱CBT)的時代已經到來。國際上比較有影響的語言測試如托福(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簡稱 TOEFL ),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簡稱IELTS)及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已經全面實行了計算機化語言測試。在我國,作為每年兩次,每次有近千萬大學生參加的大規(guī)模英語水平測試的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College English Test簡稱CET)也于2008年12月21日啟動了計算機網絡測試(以下簡稱“機考”)的試點工程。大學英語機考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符合2007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精神: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1]在此潮流的影響下,常熟理工學院大學英語從2008年就著手機考的探索與實踐。
測試是檢查教學執(zhí)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語言測試應重點考核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能力。測試與教學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教學通過測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問題的癥結,檢查教學的結果,而測試可以影響和促進教學的改進[2]129。大學英語測試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英語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習效果的診斷和反饋,從而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及教學方法。大學英語的測試方法應隨教學方法的變革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著名學者韓寶成曾經指出:“語言測試是隨語言教學發(fā)展而來的,考察語言測試的演變不能脫離語言教學的發(fā)展背景”[3]。隨著網絡及多媒體輔助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上的日益普及,基于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將逐漸成為測試的主流[4]。
為了實現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常熟理工學院自2007年就啟動了以計算機技術、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教學模式,為機考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1.硬件條件
基于大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常熟理工學院兩個校區(qū)共建有318座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和20多間語音實驗室。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優(yōu)先保障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機房全方位對全校學生免費開放。功能強大的校園區(qū)域網也保障了學生隨時隨地利用網絡學習英語的需要。
2.軟件條件
機考需要有相匹配的應用軟件才能進行。自2008年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部統籌安排先后利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藍鴿等考試平臺不斷探討機考的可行性,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與實踐。最終于2011年5月購買了300點位的藍鴿校園網語言學科平臺軟件標準化考試平臺。我校目前具備的藍鴿校園網語言學科平臺中的標準化考試系統能夠完成一次考試的全部相關工作,其包括考務管理系統、組卷系統、考試實施系統、高信度閱卷系統、成績管理系統、試卷管理系統等。
機考意味著將考試媒介由白紙黑字的紙質測試(Paper Based Test簡稱PBT)變成了電腦測試。學生機考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面對電腦屏幕聽音頻、看視頻、閱讀文章,按鼠標選答案以及敲鍵盤完成翻譯及作文,由于學生在十幾年的受教育過程中已經完全習慣了紙質測試,機考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挑戰(zhàn)。隨著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推進,大學英語機考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在大學英語機考的探索中,一般采用從聽說及讀寫[4]入手,小規(guī)模試驗[5]的方法,對機考進行探索和實踐。大學英語機考不僅檢測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我們在借鑒其他高校經驗的基礎上,本著“活用技術、重在實驗、穩(wěn)步推進”的原則,首先從聽力入手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期中機考及小規(guī)模的期末機考的研究與實踐。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為了盡早與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接軌,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探索我校機考的可行性,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與實踐工作。在自主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測試、試點班期末機考測試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我們首先要求教師在2009級、2010級學生中利用《新視野學習平臺》內部考試平臺和試題庫對學生進行平時機考,將學生機考成績納入平時成績,并于2010年7月3日在圖書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對2008級管理學院A班99名學生進行了期末聽力機考測試。
在正式考試前,相關教師與自主學習中心管理人員共同研究自主學習平臺考試功能,并對其考試功能進行了反復實踐。通過幾次有計劃地組織A班學生進行上機模擬考試,及時發(fā)現平臺系統承擔考試任務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同平臺研究部門溝通解決。2010年7月,A班的期末聽力便采用了新視野自主學習平臺試題庫進行機考。除一名學生由于緊張沒有按時進入系統外,其他考生都準時順利地進入系統開始考試,并順利提交了試卷。從考試結果看,測試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
2011年6月,在語音室管理員的配合下,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設備對2010級2000多名學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口語機考實踐??谡Z考試內容由朗讀文章、回答問題、復述故事三部分組成。
考試結果顯示,大部分考生基本能用英語暢所欲言,表達自我,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但同時也反映了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對口語機考不適應,朗讀速度快慢不一;個別學生由于緊張聲音太小,錄音效果不很理想等;教師方面也反映與傳統的口語考試形式相比,教師試后聽錄音工作量有所增大。
基于在聽力和口語機考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在校方教務處及信息辦的配合下,2011年11月和2012年5月,我們分別對2011級本二所有班級共2600多名學生分批次進行了期中機考。由于考試規(guī)模大,每次歷時兩到三天(注:周六及周三下午)。在藍鴿技術員的指導下,機考課題組教師邊學習邊摸索,逐步掌握了考試系統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并較為順利地完成了期中機考的相關系統測試、組卷、考務布置、組織考試等工作。
在所有場次的考試結束后,相關負責教師將各個班級的閱卷任務分配給所對應的任課教師,并通知教師開始閱卷。待所有教師閱卷結束后,課題組成員對所有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并將期中機考成績按10%的比例記入學生的總成績中。
在總結兩次大規(guī)模期中機考的基礎上,我們于2012年1月9日和6月18日對2011級A班及卓越班進行了期末綜合機考。考慮到期中機考的試題內容全部是選自考試系統自帶題庫中的題目,為了能讓考試更加結合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為了更好地測試學生的學期學習情況,我們決定在期末機考中加入與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相關的考試內容。藍鴿公司派技術人員指導如何在藍鴿系統內組卷,如何將預先出好的試卷按藍鴿系統要求導入該系統。具體工作包括考試各個板塊的設置、板塊內部題量的設計、分值調整、試卷導入時格式的轉換(doc。格式須轉換成txt格式)、試題導入后各個試題前選擇鍵的設定、試題答案的后臺設置等。
2011級A班及卓越班期末機考,無論在前期準備,還是在考試時的管理和考試后的閱卷和成績統計等方面,都進行得比較順利,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從考場考試的實際情況來看,考生進場有序,都能夠提前20分鐘左右到場,按指令完成電腦硬件的檢查;考試試卷下載較為順利,試卷基本在10分鐘內下載完成;每個考場共有四位老師參加監(jiān)考,整個考場考試紀律良好。從學生的考試操作來看,由于有了之前的一系列練習和訓練,學生對期末機考的題型、考試過程的具體操作都是比較熟悉的,整個考試過程中沒有出現因學生不會操作或因操作失誤影響考試的現象;從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看,機考將考試與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內容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要求。
學習、教學和考試之間的關系理應是考服務于教,教服務于學,順序是學、教、考[6]。大學英語機考的目的是轉移大學英語學習重心,把學習重心從考試技巧和規(guī)律的掌握轉移到英語實力的提升上來。而改革要用計算機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考試的內容和方法自然也要有所改變。改內容就是提高聽力題目的權重,改方法就是采用機考。開展機考的用意,是將機考與電腦練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考試學習化,學習考試化,期望應試教學得以淡化[6]。大學英語機考在考試任務的設計上具有紙筆考試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首先體現在聽力理解測試任務的設計上,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把單一的聽力考試變?yōu)橐暵牽荚?;試題的語料可采用原汁原味的真實音視頻材料,使聽力理解考試更具真實性。其次,技術手段的運用使聽和說、聽和寫等能力的考核融為一體,從而更有效地考核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7]。從學生對機考的反映來看,大部分考生都認為機考測試體現公平、公正,形式新穎,并且對以后參加各類社會英語考試有極大的幫助。但在大學英語機考的實踐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大學英語機考需要軟硬件設施的支撐,而常熟理工學院自主學習中心網絡系統存在一定問題。如同一場內安排試卷過多(超過10份)就會導致學生端服務器在下載試卷時出現較長時間延遲。每次考試完學生機需要重啟,刪除備份冗余信息,之后才能連接并下載試卷。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自主學習中心技術人員進一步調整改進網絡系統環(huán)境;自主學習中心有部分電腦鼠標、屏幕異常,硬件配置有待替換改進。
目前我校大學英語試卷庫已無法滿足機考的要求,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要實現機考,必須要有一個在理論上站得住腳、在實際上通用可行的試題庫。語言測試的題庫(item bank)不同于數據庫(data bank),絕不僅僅只是若干試題的簡單集合[3]。試題庫可以實現教考分離,改善學風、教風,達到學生按課程教學要求來學,老師按教學要求來教[5]。
從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看,與進行傳統紙質考試的普通班相比,機考班的學生成績相對要低一些,究其原因,可能還是考試方式的變化,學生在答題方面不如傳統方式那么習慣。在用電腦輸入時存在不同程度的拼寫等錯誤,也會導致學生成績偏低。為盡快讓學生適應英語機考形式和考試環(huán)境的變化,提高英語機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必須加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培訓,尤其提高學生文字輸入能力,提高打字速度,適應大學英語在計算機上答題考試形式的變化,消除考試緊張情緒,合理分配好做題時間,從而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與傳統的考試形式相比,機考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機考是一種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其最重要的意義是提高了考試效度。盡管常熟理工學院的大學英語機考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一點的成績,積累了一點經驗。隨著互聯網和機考系統的完善,常熟理工學院的機考也將繼續(xù)大范圍地實施,以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和平臺。機考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以語言測試理論為依據,不斷探索與實踐,一定能使機考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9.
[2]鄒申.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與操作[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田文燕.國外計算機化語言測試(IB T)現狀綜述[J].外語界,2006(5):68-74.
[4]朱音爾,張肖瑩.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機考探索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09(3):63-67.
[5]鄧賢貴.大學英語考試實施機考的嘗試[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2(3):8 5—8 7.
[6]王初明.從外語學習角度看大學英語教學和考試的改革[J].外語界,2010(1):17-22.
[7]伍維平.大學英語網考系統中智能組卷方法的設計及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0(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