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社會心理學的第二語言習得分析

      2012-04-02 16:29:16衛(wèi)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學習者因素

      吳 衛(wèi)

      (東北財經大學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交流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活動,而語言的學習尤其是第二語言學習,更是不能脫離社會環(huán)境而獨立完成的。第二語言的習得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活動,與人的社會心理活動密切相關[1]。因此,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外語教學的相關理論原則和基本教學方法,將對促進外語教學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換句話說,把社會心理學應用到語言教學中去,對第二語言的習得和教學方法做相關探討,這將是外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而嶄新的內容。

      一、第二語言習得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

      早在20世紀中期,就有學者提出“情感因素”與“語言學習”之間的關系問題,之后,出現了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當屬德國的萊姆伯特先生。該理論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個體學習者采用的行為方式,往往具有該語言文化群體的基本特征。同時,萊姆伯特先生還發(fā)現,學習者對這個群體的態(tài)度以及他的民族傾向性,對其語言學習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2]。另外,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態(tài)度同他對該語言的學習動力則有著十分直接的關系[3]。后來,又有相關學者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提出了與此類似的觀點,尤其是1979年加拿大的加德納和羅伯特提出的理論更是引起了研究者格外的關注。他們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決定著第二語言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社會環(huán)境、個體差異和學習語境。他們對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三要素分析如下:

      1.社會環(huán)境差異。這個因素在三要素中處在頭等重要的地位。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種類的選擇以及選擇后如何制定該語言的學習規(guī)劃,都與社會環(huán)境的大背景密切相關。換言之,學習者所處的時代以及當時的社會需要決定著他對第二語言種類的選擇,另外,他的學習過程也與周圍相關人員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比如老師、同學和家長等。

      2.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習者個體之間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這一點毫無疑問。比如每個人的智力程度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語言習慣和意志力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在這些差異變項的背后,影響的因素也各種各樣。比如學習者對第二語言文化的崇尚程度,這即受學習者的家庭背景的影響,同時也跟他所接觸的社會大環(huán)境和周圍的學習小環(huán)境密切相關。他的家長、老師和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此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必然的聯系。從某種程度而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甚至比他的語言能力更能決定其第二語言學習的成敗。

      3.學習環(huán)境差異。這里所說的學習環(huán)境主要指語境??梢哉f,學習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第二語言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往往指這樣兩種類型:第一類是正式授課的課堂環(huán)境,學習者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各項語言訓練。第二類是指非正式的環(huán)境,即在沒有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活動。比如同第二語言為母語的人聊天或對話等交流活動??梢哉f,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效果的諸多因素中,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4]。

      二、第二語言教學方法的社會心理分析

      語言學習本身是一種社會活動,因此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理論原則及具體教學方法無疑同人的社會心理活動有著密切的關聯。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教師在運用英語教學方法時是否對這種社會心理作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必然會影響英語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鑒于此,我們將從社會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以下七種英語教學方法的利與弊。

      1.翻譯法。它是通過母語來傳授外語的一種方法,即通過第一語言來傳授第二語言。它的特點是對母語的依賴性,整個教學通過依靠母語,依靠翻譯而進行。翻譯法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最早被應用于歐洲的一些貴族子弟學習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等死語言的教學中,到了近代,人們又開始把語法、語音和詞匯教學相結合,注意培養(yǎng)學習者的翻譯能力和閱讀能力。具體來說,人們常常把翻譯法分為語法翻譯法、詞匯翻譯法和翻譯比較法三種:翻譯法往往以語法為綱,借助語法理論的指導,通過讓學習者大量讀課文和譯課文的形式進行。對母語的大量依賴是該方法的主要特點。翻譯法即把語法看做是教學手段,同時也把它看做教學目的。翻譯法的另一特點是非常重視理性,在教學過程中大量應用母語的理論,通過廣泛運用語法知識來反復訓練學習者。以上這兩個特點是翻譯法十分明顯的優(yōu)點。但是,翻譯法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語法翻譯法以語法為重點,詞匯翻譯法以詞匯為重點,但在具體的教學中,語法和詞匯有時會與課文的閱讀教學脫節(jié),這是語法翻譯法與詞匯翻譯法一個共同的缺點。

      2.聽說法。它的產生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當時隨著美國的參戰(zhàn),美國政府迫切需要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大量會說外語的人才,于是聽說法應運而生。聽說法受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的影響,是結構語言學理論和斯金納的心理學理論完美結合的產物。當時這種教學法的效果非常有效,因此在五六十年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一度被人們大量地運用在第二語言教學的課堂上。聽說法的特點是:教材的選擇比較靈活,教學形式多以對話為主,大綱圍繞語言結構展開,通過反復練習和反復模仿掌握第二語言。聽說法的最大優(yōu)點是學習者對語言聽說技巧的直接運用,缺點是對語言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語法掌握得不扎實。

      3.視聽法。也叫“圣克盧法”,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把“視”和“聽”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方法。視聽法最早產生的背景是二戰(zhàn)剛結束后的法國,當時大眾傳播工具的發(fā)展十分迅猛,人們開始在外語教學中廣泛應用一些十分先進的工具,比如廣播、電影、錄像、幻燈和錄音等。通過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設備,把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相結合,把語言與形象相結合,于是建立起語言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系。視聽法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學之上的。此方法強調在一定情境中聽覺感知與視覺感知相結合。與聽說法類似,試聽法的最大優(yōu)點是學習者對語言的直接吸收和運用,缺點是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對語言的分析、講解和訓練,這樣做有礙于學習者對語言特點的理解和深度應用。

      4.功能交際法。又叫功能法,是20世紀70年代根據海姆斯 (Hymes)和韓禮德 (Halliday)的理論形成的,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之一。功能交際法認為,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是第二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第二語言的教學內容不僅僅要包括語言結構,還應該包括表達各種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語句。功能交際法時時處處以功能項目為綱,以活動為主要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交際性。在功能交際法的課堂上,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

      5.自覺對比法。最早出現在前蘇聯,該方法形成的時間略顯漫長。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初期,一直是自覺對比法產生的萌芽階段,該方法最后成熟是在20世紀的70年代。自覺對比法的理念與翻譯法的理念十分相似,但二者又不完全一致。最大的差異在于,自覺對比法強調第一語言的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外語進行對比教學,重點突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育—教養(yǎng)”任務。它的優(yōu)點是用這種方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語言基礎好,但缺點是不能保證學習者對所學語言的靈活運用。

      6.自覺實踐法。也叫“自覺積極法”,是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的又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方法。該方法的語言學基礎是前蘇聯著名語言學家謝爾巴關于區(qū)分言語、語言和言語活動的理論,心理學基礎初期是別利亞耶夫關于第二語言和思維關系的理論,后期則是前蘇聯心理學的言語活動理論。自覺實踐法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第二語言教學的言語實踐性,以保證學習者對語言的實際掌握和應用。它從傳統(tǒng)的翻譯法中吸收了自覺性原則,從美國的聽說法中吸收了操練性原則,從法國的視聽法中吸收了情景性原則和充分利用聲電設備的理念,又從英國的功能法中吸收了交際性原則,并在心理語言學指導下使自覺實踐法得到了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

      7.認知法。它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首先提出的。60年代中葉,聽說法的弊端日漸突出:過于重視實踐而輕視理論、過于重視口頭表達而輕視書面表達、過于重視機械訓練而輕視靈活運用等。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放棄對這種方法的應用,這時,應運而生的認知法開始逐漸代替聽說法。通過對認知法的應用,人們用“認知—符號”學習理論替代聽說法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該教學法認為,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學習者的智力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對所學語言的規(guī)則要深刻理解,決不能忽視,要培養(yǎng)學習者實際而全面的語言能力。認知法又被叫作“認知—符號法”。

      三、第二語言習得影響因素的社會心理分析

      語言學習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很大,對此,運用社會心理學對其進行剖析,也是十分有效的,因為社會心理語言學研究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語言對個體行為的影響。運用社會心理分析,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社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家庭影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它既是人們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也是進行社會化過程的起點??梢哉f,一個人的童年是他一生中社會化的關鍵時期,處在這個關鍵時期的人,無論在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對家庭的依賴性都非常強烈,兒童在家庭中與父母生活的時間占總時間的2/3,因此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對這個時期的兒童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另外,家庭也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由此各種社會關系可以通過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兒童。父母的職業(yè)特點、行為特點、價值觀念、愛好興趣、語言風格以及表達情緒的方式等,都能直接傳導給孩子,對其產生直接的影響。家庭影響對一個人社會化的作用絕不可忽視。兒童的語言知識、語言技巧和語言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直接影響。如果一個人第二語言的習得行為起步于童年,那么他受到的家庭影響會更大更直接。

      2.同齡群體的影響。同輩群體是指由年齡相近,愛好、興趣以及價值觀大體相同的人群組成的關系比較親密的群體。同齡群體對于一個人的語言社會化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對于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尤為明顯。身處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們,他們彼此之間的身心特點非常契合,價值取向也很相近,因此常常會有許多相通的東西。青年學生中間流行的行話以及經常使用的隱語都是同齡群體語言的折射和反映。一個人若是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能融入一個母語為自己正在學習的第二外語的同齡群體中的話,那么這個群體對他的語言習得行為的影響會非常大。

      3.社會文化的影響。應該說,文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廣義的文化的涵義能夠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的各種行為——當然也包括語言行為,都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流活動時,受到語言和文化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作用尤為明顯。文化一方面是一個民族長期發(fā)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一個民族觀察世界的工具和方式。廣義的文化,蘊涵著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社會意識等各方面的社會特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詞匯是語言的最基本成份,詞匯中包含著各種豐富的文化信息。

      四、第二語言習得與個體差異的社會心理分析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自從出生起就固有地存在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差異會不斷地擴大,在很大程度上對第二語言習得有著一定的影響。具有明顯影響作用的個體差異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齡因素、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因素、學習動機因素、個體智商、性別差異、學習態(tài)度、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等最為重要?,F在,讓我們對其中最基本的三個差異因素進行探討,即年齡因素、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因素、學習動機因素。

      1.年齡差異。年齡是在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個體差異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年齡與語言學習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已經被研究多年的老課題了,也是長期以來語言學界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本文比較贊同蔣劍云和戴運財曾經做過的總結與歸納。他們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兒童和成年人各有不同的優(yōu)勢:在學習的初期階段,成年人具有速度優(yōu)勢,特別是在句法方面,進入狀態(tài)比較快。但是如果給予兒童學習者足夠的第二語言環(huán)境,那他們最終的學習效果會超過成人學習者。在正式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兒童學習者在習得本族語的語音方面比成年人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但前提是只有在接受大量的第二語言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本族語的純正語音。

      2.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差異。我們知道,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差異因素。二者之間即相互關聯又有很大的區(qū)別。一般來說,學習風格決定學習策略,而學習策略又反映了學習風格。換句話說,學習者采取何種學習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學習風格,而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學習風格??梢哉f,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一種總的偏好方式,而學習策略則是其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選擇的具體行為、步驟或技術。

      3.動機差異。動機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輸入量、學習持久性和學習結果。具有強烈動機的學習者常常會學得更好更快。學習動機是預測學習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思克恩 (Skehan)把動機分為工具性動機、結果動機、綜合動機和內在動機四類,并據此提出以下四個假說:(1)內蘊假說。認為與生俱來的興趣會產生動機。如果學習者天生就對某個學習任務感興趣的話,那么他就會有很強烈的動機,學習效果自然會好。(2)結果假說。如果學習者短期內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階段就會更勤奮更努力;相反,如果短期內學得不好,則會容易沮喪甚至放棄。這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或惡性循環(huán)。(3)內因假說。如果學習者把學習第二外語看做是一個假定的事實,那么他會把二語習得行為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比如,為了出國或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會獲得內部激勵的動機。(4)外因假說。外在因素和刺激會影響學習者的動機。一個學習者從外界獲得的鼓勵或肯定越多,他對二語習得的動機就會越強烈。來自老師、家長或其他方面的獎勵措施,都會構成外部激勵因素。

      五、結束語

      總之,社會心理分析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其作用無論是對學習者的習得行為還是對教學者的教學行為都是很顯而易見的。語言的學習過程也是幫助語言進行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漫長而復雜。鑒于上文提出的諸多社會因素和個體因素都會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觀點,我們在從事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變項不斷進行持久深入的研究,這也是外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挑戰(zhàn)。

      [1]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2]Skehan,W.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New York Publishing House,2007.200-250.

      [3]肖德法.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研究[M].青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52-70.

      [4]Hanley,B.,Allen,P.,Cummins,J.,Swain,M.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學習者因素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解石三大因素
      中國寶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多種現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述評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冰雪運動(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yǎng)
      桂东县| 安泽县| 靖宇县| 错那县| 江门市| 老河口市| 兴隆县| 闵行区| 仙桃市| 宜兰县| 哈巴河县| 会昌县| 三明市| 柘荣县| 平泉县| 邵阳市| 乐平市| 逊克县| 宿松县| 焉耆| 湖州市| 高阳县| 哈巴河县| 义乌市| 宜兰市| 建德市| 政和县| 晋州市| 阳山县| 康乐县| 金华市| 全南县| 泰宁县| 新津县| 鸡泽县| 红安县| 探索| 吕梁市| 鹤峰县| 盱眙县|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