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淵源及特征

      2012-04-07 06:07:50王群紅
      河北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愛國愛國主義中華民族

      王群紅

      (黔南民族師范學(xué)院,貴州都勻 558000)

      試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淵源及特征

      王群紅

      (黔南民族師范學(xué)院,貴州都勻 558000)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在中華民族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下逐漸萌芽發(fā)展生成的。農(nóng)業(yè)文明背景下的生存方式和生產(chǎn)方式、頻繁的自然災(zāi)害、合力治水、艱險的周邊環(huán)境等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產(chǎn)生的淵源。與此相應(yīng),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有了獨特的特點,她是無聲的、深沉的、包容的、推己及人的、博大的、執(zhí)著的、持久的。

      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愛國主義精神淵源;愛國主義特征

      盡管愛國或愛國主義,成為一種自覺的思想主張與社會倫理,是與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相適應(yīng)的。但是這種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也并非空穴來風(fēng),她是在一定的時空背景下逐漸形塑生長出來的一種民族情感。誠如鄭師渠教授所言,“因為中國自古一統(tǒng),稱禹域,謂之天下,故無現(xiàn)代國家的概念?!葻o國矣,何愛之可云?’國人愛國性質(zhì)隱而未明,不能說缺少愛國的性質(zhì)。”[1]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逐漸發(fā)展生成的。

      本文擬通過分析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發(fā)展道路,來認識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淵源和獨特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征。

      一、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產(chǎn)生淵源

      “從很早的時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殖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之上?!盵2](P621)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漸產(chǎn)生、積累了一種對故土家園、所在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筆者試圖結(jié)合這種特殊時空背景分析還原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感產(chǎn)生的淵源。

      1.農(nóng)業(yè)文明背景下的生存方式

      農(nóng)業(yè)文明安土重遷的生活方式意味著我們的祖先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情況下祖祖輩輩都會在同一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梢院敛豢鋸埖卣f,我們祖祖輩輩的足跡曾經(jīng)逗留于同一塊土地,他們的汗水一代又一代地灑向同一塊土地,他們的目光曾經(jīng)關(guān)注于同一塊土地,他們的情感也寄托于同一塊土地。他們喜怒哀樂的故事總在同一塊土地上演繹。

      另外,農(nóng)業(yè)耕作方式還意味著中華民族先民的生活幾乎完全依賴于腳下的這塊土地,他們的吃、穿、住得仰仗他們腳下的土地慷慨奉獻。這樣的生存方式自然潛移默化地使得我們和腳下這塊養(yǎng)育了我們世世代代的土地有著母子般的深厚感情。正如現(xiàn)代德國著名宗教思想家馬丁·布伯對古老中國的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公民能夠給人以如此絕對純真而有如此依附于土地的印象!在這里,在這塊世代相傳的土地上,發(fā)生著生的全部與死的全部。人屬于土地,而不是土地屬于人?!盵3](P294)詩人艾青的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道出了很多中華兒女的心聲。

      2.農(nóng)業(yè)文明背景下的生產(chǎn)方式

      農(nóng)業(yè)文明意味著經(jīng)營莊稼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如果錯過了播種期就意味著來年的生活將沒有著落,如果錯過了收獲期就意味著一年的辛勞付之東流。要保證能夠按時春種秋收就需要一個安定和平的生活空間。但遺憾的是,長城以北是游牧民族馳騁的地區(qū),他們遇有災(zāi)荒或者在中國邊疆防守乏力的時候或者在中國分裂之際皆有可能大規(guī)模侵犯中國。[4](P61)顯然,一家一戶的小農(nóng)生產(chǎn)很難抵擋兇悍的游牧民族侵入,防止他們踩踏莊稼或者防止他們收獲莊稼的,只有仰仗于國家的統(tǒng)一保護,團結(jié)統(tǒng)一、同仇敵愾、奮身反抗才能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不被占領(lǐng),莊稼不被收割,生活有所保證。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生產(chǎn)方式逐漸積淀了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崇拜英雄、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

      3.頻繁的自然災(zāi)害

      中國大部分處于季風(fēng)區(qū),受季風(fēng)氣候影響十分強烈,降水的區(qū)域差異和年際變化都很大,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土面積經(jīng)常受到洪澇災(zāi)害的威脅,據(jù)姚善友從《圖書集成》及其他資料計算,中國歷史里2 117年,曾有水災(zāi) 1 621次,旱災(zāi) 1 392次。[4](P61)另外,中國位于歐亞、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塊交匯地帶,新構(gòu)造運動活躍,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

      單單依賴分散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是很難應(yīng)對這樣頻繁嚴重的自然災(zāi)難的。只有龐大的帝國,才能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對付這種問題。[4](P60)盡管一般的老百姓平時是一盤散沙,天高皇帝遠,但真正遇到大的自然災(zāi)害,還是要仰仗朝廷的救濟。頻繁的自然災(zāi)害強化了先民對國家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發(fā)展史也使得上層統(tǒng)治者和下層老百姓形成了一種擬血緣關(guān)系,“父母官”“青天大老爺”“愛民如子”是老百姓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期待。

      4.合力治水的需要

      中華文明最初繁衍生息耕作于黃河流域,因為“河水經(jīng)過疏松的黃土地帶,夾帶著大量泥沙,容易阻塞河床,沖破河堤,常有釀成巨災(zāi)的趨向”,[4](P60)單靠一家一戶的力量是無法和洪水抗爭的,只有在國家的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下,才能眾志成城,動員全國的物力、人力,并在有關(guān)懂得水利工程官員的指揮下,才有可能戰(zhàn)勝洪水災(zāi)害,重建家園,渡過難關(guān)。這種大規(guī)模的全國動員興修水利,也潛移默化地使得老百姓認同了國家的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和指揮,培養(yǎng)了一般匹夫?qū)业母星?使得一般老百姓深明大義具有集體主義觀念,愿意為國家的發(fā)展民族整體的生存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甚至身家性命。

      5.古代中國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

      古代中國周圍環(huán)境或者是山,或者是水,或者是荒漠,不適宜人類生存,而且試圖穿越這些地方到其他地方謀生,不僅路途艱險遙遠,而且前途渺茫。因此不是迫不得已,古代中國人也是不愿外遷的,所以,古代中國人的生存空間極其有限,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交通極其不便、周圍環(huán)境又很惡劣的背景下,離開了腳下的這片盡管自然災(zāi)難頻頻發(fā)生但又相對富饒的土地,當時的中華兒女是很難存活下去的,所以祖祖輩輩曾經(jīng)辛勞耕作的土地也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唯一來源,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我們的命根子,這樣的周邊環(huán)境使得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執(zhí)著、更悠長。

      6.內(nèi)向型文化特征

      中華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農(nóng)業(yè)耕作方式醞釀了中國人內(nèi)向的文明特色。內(nèi)向型文化特點又反過來決定了中國人心無旁騖地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腳下的這一塊土地上,很少覬覦這塊土地以外的地區(qū)。這樣他們的全部情感和希望都和這一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文明息息相關(guān)。這種內(nèi)向型的文化特征使得我們對祖國的愛更深沉、更持久、更義無反顧。

      二、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特征

      丘吉爾說過:“愛國心和人類愛是同一的?!钡侵腥A民族這種深沉的愛國感情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逐漸醞釀發(fā)酵起來的,這就注定了中華民族對祖國母親的愛與其他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感有所不同有所區(qū)別。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發(fā)展道路孕育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愛國主義特色。

      1.愛國主義精神是具體的、形象的、無聲的、深沉的

      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是感性的、經(jīng)驗型的,它不重視那些形式邏輯的辯論。中華民族的愛國方式無疑也受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我們對國家的感情是在幾千年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感悟和體察出來的,我們關(guān)于愛國主義缺乏嚴謹細密的邏輯論證,也沒有鴻篇巨制去專門告訴國人要愛國,我們甚至不能從理論上道出為什么要愛國的理由。只是簡單地具體化地表現(xiàn)在忠、孝、賢、愛、禮、義、廉、恥這具體的八個字里面。另外,我們的愛國是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生活經(jīng)驗感悟出來的,我們的愛國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實際的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我們和國家心連心,我們可以為了國家辭爹娘、別妻女,灑熱血、拋頭顱,我們對國家的愛是無聲的??墒俏覀兊膼凼谴髳?因為眾人皆知,大愛無聲。

      2.愛國主義體現(xiàn)在我們愛腳下的山水和為民族國家作出貢獻的人

      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不像西方的思維那樣是抽象的、分析的、形而上的。我們更習(xí)慣于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思維。我們的愛國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受這一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愛國是具體的,體現(xiàn)在我們對具體的人、具體的物和事的愛。比如我們的愛體現(xiàn)在我們愛那些為民辦事的“青天大老爺”或者說“父母官”;體現(xiàn)在我們愛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當然這個皇帝還要是名副其實的像唐太宗那樣以民為本的好皇帝;體現(xiàn)在我們敬仰那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像孔夫子那樣影響了中國魂的知識分子;體現(xiàn)在我們從稍稍懂事起就總是津津有味地傾聽那些英雄們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體現(xiàn)在知縣唐成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wù)”、屈原的“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司馬遷的“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李白的“國恥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宋之問的“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等詩句里面。

      3.博大、包容、開放愛國主義

      我們沒有嚴格的民族觀念,甚至沒有嚴格的華夏夷族之分。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華夏民族就像東流的黃河長江一樣不斷吸收那些認同、愿意接受中華文明的人群,逐漸發(fā)展壯大??鬃印洞呵铩防飪汕Ф嗄昵熬椭赋觥爸T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也就是說只要一人接受認同了中國文化,那么他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反之,那些自動放棄中華文化的華夏子孫則可能因為放棄華夏文化而淪落為夷人。所以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是博大的、包容的、開放的。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華夏夷族之分觀念,中國歷史上才不斷上演外族入侵者因為接受中華民族固有文化而被民眾逐漸接受認可為中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故事,如滿清王朝。

      當然,如果外來國家民族要滅我文化,改變我生活習(xí)性,中華民族也素來不乏反抗外族侵入的勇氣。每當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總會出現(xiàn)一些可歌可泣的反抗外族侵略的壯烈事跡。

      4.推己及人的愛國主義情結(jié)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xué)說對于形塑中華民族的性格起了主導(dǎo)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學(xué)。“仁”最基本的一個內(nèi)涵是愛人。那么如何愛人,愛人的起點在哪里呢?愛人的起點就在推己及人,就在心里要有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我們的愛是遵循推己及人的自然之道的,先是愛兄弟、愛家庭然后再逐步依次擴散開去愛家族、愛鄰里鄉(xiāng)黨、愛國家、愛社會、愛天下、愛一切眾生。其中愛國家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堅持的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應(yīng)該說,我們這種包括愛國家在內(nèi)的愛是合乎“費而隱”的君子之道的,“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中庸·第十二章》)。這樣的愛看起來很容易但是這種愛的方式也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如羅曼·羅蘭所說,“必須經(jīng)過祖國這一層樓,然后更上一層樓,達到人類的高度?!奔幢彼握軐W(xué)家張載在其傳世名著《西銘》所提倡的“民胞物與,物吾與也”的崇高境界。

      另外,因為我們是愛腳下的這一塊土地的,所以推己及人我們也設(shè)想別人是愛他們的國土的,所以我們不會輕易地發(fā)動戰(zhàn)爭占領(lǐng)別人的故土家園,我們愿意和普天之下的人民和平相處、友好交往、休戚與共。

      5.強烈、執(zhí)著、持久的愛國情感

      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儒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文化氛圍,形塑了中華民族強烈執(zhí)著持久的留戀故國舊土的深沉情感。正如何天爵所言:中國人是一個酷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民族,雖然他們許多人漂泊流落于世界各地,忍受種種饑寒交迫,虐待凌辱和艱難險阻,但他們僅僅是漂泊流浪而已。他們最熱切的期盼和刻骨銘心的追求,就是最終要回歸故里,與自己的家人安度晚年;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百年之后,他們要與自己的先祖?zhèn)儦w葬在一起。[5](P63)這種強烈執(zhí)著持久的留戀故國舊土在流落于外的華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心心念念著祖國,不管他們走到哪里,他們留戀故國舊土的情懷都不會改變,他們總希望落葉歸根,即使死了也要葬在華人的鬼域里,于是在世界各地便形成了獨具華人特色的“義山”“義?!爆F(xiàn)象。

      6.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jié)互助精神

      多災(zāi)多難的歷史進程,使得中華民族認識到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渡過一次次的天災(zāi)人禍,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圣賢教育使得中華大地上的老百姓熏習(xí)了人性當中善的一面,這種人性本善的教育使得所有中華兒女愿意以善心愛心去幫助處于苦難中的同胞兄弟;推己及人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使得我們對別人的苦難也能感同身受,我們愿意伸出手去幫助我們的同胞。種種因素鑄造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懷。每當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遇到自然災(zāi)難的時候,其他散布于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愿意不遺余力地幫助他們。

      7.勇于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崇尚群體的文化。在儒家看來,‘人’就是人群,個人幾乎不在其視野之內(nèi)。他們認為,個人與群體的關(guān)系猶如水滴與大海的關(guān)系,個人脫離了群體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就會失去自由感,可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由此可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種群體本位的文化,倡導(dǎo)的是整體利益和群體意識高于一切,提倡一種以犧牲個人(包括利益、觀念和情感)為代價,來成全他人、集體和社會的美德?!盵6]正是在這種崇尚群體的文化氛圍里,才有了孟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的豪言壯語??梢哉f,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精神即自我奉獻、自我犧牲精神,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醞釀沉淀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里,成為中華民族能夠綿延生息的一種重要精神支柱。中華民族歷史上一直不乏可歌可泣的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英勇犧牲的勇士。從古代的屈原、岳飛、文天祥、夏完淳到近代的譚嗣同、夏明翰、黃繼光,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都閃耀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犧牲小我、成全大家的無私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偉大情懷。

      8.家國同構(gòu)的傳統(tǒng)造就了中華民族愛國如家的愛國情懷

      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是把國和家嚴格的分開,國即是國,家即是家,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而中華民族習(xí)慣于把國、家兩個字聯(lián)系在一塊,有時國家就是西方意義上純粹的國,有時則是指國和家兩個不同的概念。這種對國家的稱呼習(xí)慣源于“家國同構(gòu)”或“家天下”的國家起源方式。“在傳統(tǒng)的社會中,家族是基本的單位。古人視國為大家,天子以黎民為子民,百姓視官吏為父母?!盵7](P80)這種國家起源方式使得“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觀念得到中華民族的普遍認同,中華兒女也習(xí)慣于把大家認同于國家,小家認同于家。這樣的民族心理使得中國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以上列舉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中愛國主義特征的一些主要方面,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三、結(jié)束語

      筆者也不想諱言中華民族有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一盤散沙的不好的另一面。如果我們在國家轉(zhuǎn)型之際,能夠發(fā)揚壯大傳統(tǒng)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積極的一面,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形塑一種合乎民族長遠利益、有利于整個人類發(fā)展的愛國主義精神,我想這不好的另一面會逐漸被好的一面所遮蓋和淹沒的,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

      托克維爾指出,“在世界上,只有愛國主義或宗教能夠使全體公民持久地奔向同一目標前進?!盵8](P55)因為宗教信仰在中華大地的影響是有限的,而愛國主義卻有一定的歷史積淀,所以我們有必要用愛國主義這一紐帶,把普天之下的中華兒女團結(jié)起來,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而努力奮斗。

      [1]鄭師渠.梁啟超的愛國論[J].河北學(xué)刊,2005,(4).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何兆武.中國印象——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上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

      [4]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5]何天爵.真正的中國佬[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

      [6]王麗華.中國人權(quán)觀念發(fā)軔的本土特性——與西方人權(quán)觀念比較[J].人民論壇,2010,(29).

      [7]梁治平.法意與人情[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8]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On the Origi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WANG Qunhong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 558000,China)

      The Chinese nation’s patriotism germinated and developed in uniqu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Its origins come from the survival and mode of prod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controlling water with joint efforts,the hardships and dangers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Correspondingly,the patriotism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silence,reservedness,torlerance,treating other people as you would yourself,broad-mindedness,persistence and permanenc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origins of patriotic spirit;the patriotic characteristics

      D647

      A

      1008-469X(2012)02-0103-04

      2012-01-11

      王群紅(1973-),女,陜西富平人,法律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法理學(xué)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愛國愛國主義中華民族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北廣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提供有力保證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愛國學(xué)·曬佳作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永康市| 绿春县| 鄯善县| 乡城县| 景泰县| 天津市| 张家川| 安阳县| 江源县| 黄梅县| 井研县| 托里县| 房产| 吴川市| 孝昌县| 文山县| 新源县| 渭南市| 义马市| 舞阳县| 邵阳县| 定南县| 大庆市| 报价| 镇康县| 格尔木市| 威远县| 康马县| 长汀县| 独山县| 望奎县| 子洲县| 丽水市| 定州市| 长葛市| 桑植县| 宁乡县| 寿阳县| 嘉峪关市| 台中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