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熊熊革命爐火中的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寂滅:賈平凹小說《古爐》中的符號象征系統(tǒng)

      2012-04-07 09:37:19張亞斌韓瑞婷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古爐村人家族

      張亞斌,韓瑞婷

      (1.北京廣播電視大學 遠程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1;2.北京廣播電視大學 東城分校,北京 100010)

      一、引言

      “文化大革命”作為中華民族苦難歷程中的一個無法抹去的集體影像符號和心靈記憶隱秘,被后來的人們稱之為“十年浩劫”,由此可見,這場運動給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傷害是多么的慘烈,然而,也正因為這場運動的負面影響如此巨大,所以,后來的人們對其的評價總是諱莫如深,閃閃爍爍。同樣,由于對這場運動的文學敘述,又牽扯到對這段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評價,所以,其敏感性不言自明,因而,即使到了今天,當每個有良知的作家面對這個沉重的歷史題材時,往往也是噤若寒蟬,望而卻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循著賈平凹的個人“文革”記憶,從《古爐》中的符號象征系統(tǒng),分析這場驚天動地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帶給一代中國人心如死灰的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寂滅。

      二、熊熊革命爐火中的家園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寂滅——賈平凹小說《古爐》中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符號象征系統(tǒng)

      賈平凹的小說《古爐》反映的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從“四清”到“武斗”這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里的一段鄉(xiāng)村故事,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在陜西黃土高原一個有著悠久瓷器燒制歷史的小村子——古爐村,這個村子山清水秀,地理偏僻,樹木繁多,野獸活躍,六畜興旺,民風淳樸,貧窮落后,但是,即使在這樣一個非常封閉的小村子,那時也不能置身于時局之外,在風云變幻的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很快也刮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山村,這里原本祥和、安靜、有序的生活秩序一下子被打破了,原本擅長技工、非常勤勞的古爐村人也被運動紛紛調度起來了,他們人性之中那些善良、仁愛、悲憫的情懷遭受到了空前的壓抑、沖擊,甚至被逐步泯滅,相反,那些潛藏在他們無意識深處的荒誕、猥瑣、殘忍等復雜的國民劣根性,則統(tǒng)統(tǒng)被“文化大革命”激蕩并煥發(fā)了出來,古爐村從此陷入萬劫不復的動蕩不安和血雨腥風之中。

      顯然,選擇這樣一個頗有意味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作者是有其深刻的文化符號含義指向的。試想: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所描寫的這樣一個村子叫古爐村?就是因為這個村子在歷史上曾以燒造瓷器著稱。眾所周知,瓷器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古老、光輝燦爛、文明的象征符號,它是人類社會生命進化、生產發(fā)達、生活進步的重要標志。賈平凹在寫作時之所以選擇古爐村這樣一個以燒造瓷器而著名的村子來作為“文革”故事的發(fā)生環(huán)境,是有其特定的鄉(xiāng)土文化象征意味的,他是要試圖通過一個燒造瓷器的村子所發(fā)生的種種不尋常的故事,告訴人們,在一個具有上千年光輝燦爛歷史文明和深沉厚重文化積淀的古老國度,是如何在一種驚心動魄的歷史政治運動中,實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明的不期而遇、強力碰撞、尖銳沖突和巨大割裂的。特別是當作者將村子命名為古爐村的時候,很自然地使得人們想起地處關中平原北部的銅川市陳爐鎮(zhèn),很明顯,作者是要通過這樣一種文化故意,使得人們不自覺想起那個誕生于五代、興盛于隋唐、發(fā)展于宋代、衰落于元明、曾經一度為官窯的瓷器燒造圣地,因為當他將這樣一個具有特定歷史文化符號的鎮(zhèn)子虛構到作品中發(fā)生文化大革命的那個特定中國鄉(xiāng)村——古爐村時,此種歷史假定本身就暗含一種藝術的象征性、思想的多元性、語義的豐富性、敘述的可能性、現(xiàn)實的同構性和文化的合理性。

      當然,在這部作品的故事當中,古爐村最終淪為一個僅僅只能燒造民間粗茶淡飯用的粗瓷的村子,顯然,這是非常出乎人們意料的,但是,仔細反思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發(fā)展歷程,出現(xiàn)這樣的結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從某種意義上,它多少反映出了造化弄人的社會戲劇性和歷史荒誕性,而且恰恰是由于這個存在的興衰變遷史,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獨特規(guī)律,完全符合耀州瓷誕生、興盛和衰落的歷史。特別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個村子瓷器燒造的工藝更是沒落得令人驚訝,這個事實的發(fā)生,真是對于具有上千年古代燒瓷文明歷史的古爐村的一種文化反諷,它完全應了魯迅先生的預言,我們的民族似乎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誰曾想到,這個村道東西向、南北無數(shù)巷、家家的院墻都用瓷匣缽和燒壞的缸甕砌起來的村子,這個路面用純一色的瓷瓦片豎著鋪就的村子,在清代可是山麓至峰巔,皆為窯爐,村人燃火煉器,彌野皆明,每使春夜,遠遠眺之,熒熒然一鰲山也,而今天,這種景象早已一去不復返,古爐村的人每每談到此勝境,倒更像是談論恍若隔世的黃粱美夢。古爐村在“文革”之中,燒造民族瑰寶的水平竟然墮落到如此低劣的地步,這真是一種民族文明的悲哀??!

      當然,在《古爐》一書中,最具家園鄉(xiāng)土文化氣息的象征性藝術文化符號,是作者采用了循環(huán)往復的四季交替式敘述結構,這既點出了主人公所生活的鄉(xiāng)土文化氣候情境,同時,也利用它暗示了時代的政治氣候變遷和主人公微妙的社會心理變化。唯因如此,在《古爐》中,冬部是故事的開端,它一開始就為整部作品營造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社會故事氛圍和灰色生活情調,同時也為情節(jié)發(fā)展奠定了一個非常不祥的現(xiàn)實基礎,還為主人公的人生命運展開,確定了一個非常不利的、而且令人壓抑的藝術基調,它理所當然也暗示了這部作品的基本審美風格。之后,在春部中,作品則描寫了古爐村人的心理騷動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在夏部,描寫了古爐村人所經歷到的那個人生中最為沉悶和酷熱的“文革”誕生苦夏;在秋部,則是人們紛紛盼望沒完沒了的批斗會,以逃避高耗能低效益的生產隊勞動;直到冬部,古爐村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武斗,人們發(fā)現(xiàn),天氣又變成殘酷無情的死亡季節(jié);之后,嚴冬在解放軍打過來中結束,似乎古爐村心儀已久的春天真的就要到來,由此可見,在最終的春部中,作者似乎又表現(xiàn)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思想,它說明,古爐村人新的人生希望在武斗戰(zhàn)火燃燒的土地上得到了重生。

      顯然,在這種四季循環(huán)的藝術結部構成方式中,里邊的春、夏、秋、冬四季藝術符號,是作為一種時代發(fā)展變化的政治文化隱喻,被作者運用的。它和主人公文化心理變遷,形成一種令人心照不宣的意義契合和變化巧合。其最終的目的,是表現(xiàn)了自然氣候變化和古爐村人當時所處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已經顯現(xiàn)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它們之間所出現(xiàn)的這種令人稱奇的文化協(xié)調性,顯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變幻莫測的事物發(fā)展變化控制能力。它的出現(xiàn)或者使用,應當說,充滿一種生命演化的自然象征性。就像魯迅先生曾經講的那樣:“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正是在這樣一種自然的季節(jié)、社會的季節(jié)、心理的季節(jié)的不斷變幻里,古爐村的人就像一只在歷史天空里隨風而舞的可憐的風箏,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命運被何人操縱著,他們也像那些在肥沃的社會土壤里被暴雨無情抽打和蹂躪的莊稼,注定要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生離死別的人生考驗,用自己的可悲人生,印證了春夏秋冬、四時交替的變化真理。

      這就是賈平凹小說《古爐》為我們展現(xiàn)出的“文革”故事鄉(xiāng)土家園敘事情境和地域文化環(huán)境,面對著那些生活在古爐村里的淳樸天真而又愚昧無知的鄉(xiāng)親們,我們在閱讀時,不能不產生愛他們、憐憫他們的欲望,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就曾是我們的父輩,或者是同輩,他們的命運,就是我們國家的沿革史、村莊的變遷史、家族的傳承史、民族的演化史上,一個不可缺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早已鐫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之碑上,鐫刻在人民書寫的歷史典籍之中。正因為如此,在閱讀完《古爐》之后,面對他們,面對這些可憐的古爐村人,我們不禁會想起卡西爾的論斷,人是符號的動物,人是負荷著文化符號的動物,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背負著一個一生都不可能擺脫的家園鄉(xiāng)土文化符號、地域文化環(huán)境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具有強烈的社會象征性、時代規(guī)定性和命運隱喻性。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面對古爐村人所做的那些可憐、可悲、可鄙的無恥之事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去恨他們,對于他們,我們只能愛恨交加,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嘆其可悲,憤其可憎,他們多像那些無奈卷入歷次歷史政治斗爭大河里的混沌泥沙,最終被一種強大的社會運動洪流,裹挾著席卷而下,結果最終不僅喪失了自己,而且也喪失掉了自己寶貴的人生年華,他們——最終成為就連他們自己也不認識的異型人了,一個完全失去了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和自我人格精神的象征人,一個已然被泯滅了自己個性的符號人了。

      三、熊熊革命爐火中的家族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寂滅——賈平凹小說《古爐》中的組織文化環(huán)境符號象征系統(tǒng)

      然而,古爐村充滿文化象征意味的內涵絕不僅僅顯現(xiàn)在其獨特而又醒目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符號上,由于這個村子的社會構成和我國任何一個地方的鄉(xiāng)村一樣也是一個宗法社會,而且它的生產生活,組織運作也采用的是幾千年一成不變的亞西亞生產方式,因此,它的鄉(xiāng)土文化象征意味,理所當然也體現(xiàn)在村中的兩大家族頗不尋常的姓氏符號上。小說告訴我們,以支書朱大貴為首的朱姓家族,從來都是古爐村的人口主體,作為一個誕生了朱大柜、朱天布這樣的風云際會人物的出眾家族,他們的姓氏“朱”字或許真的是太過撩目和刺眼了,因為在古爐村畢竟沒有人能夠否認,這個姓的確在古爐村有其巨大而持久的社會影響力,作為一個大家族,朱氏家族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的表現(xiàn),的確就像那場紅得令人恐怖的運動自身一樣,也充滿了暴力和血腥,顯然,這完全暗合了那場運動令人悸動的“紅色恐怖”色彩,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古爐村的天空和山川。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還有以夜霸槽為代表的夜姓家族,這個在我國人口比例中并不多見的奇特姓氏,在古爐村卻從來都不是一個令人漠視的小家族,它和朱姓家族一樣在古爐村地位顯赫,其家族中的人從來都是說話擲地有聲,不過,與朱姓家族的人相比,這夜姓家族的人又的確有所不同,這個家族的人一出生,就和他們所擁有的姓氏一樣,似乎一直處在黑暗的籠罩之中,他們遠沒有朱姓人家那么風光,好不容易出了夜霸槽這樣一個傳奇式的、具有領袖潛質的出眾人物,誰能想到,當他以人民專政的名義領導村里人,在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武斗并陷于失敗之后,竟然最后又戲劇性地被人民政府給毫不留情地專政了,顯然,正是這個姓的強力暗示,不僅給他個人帶來了沉重的人生災難,而且也給他革命所依賴的家族,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暗夜和苦澀,甚至給整個古爐村帶來長期的壓抑和悲傷。

      在古爐村,非常值得玩味的是,最終取代了兩大家族之家族精神文化的卻是兩大造反派組織的派別精神文化,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大造反派組織,最終換湯不換藥的仍然是由兩大家族的成員分別構成的,結果,這就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以夜霸槽和朱天布分別為首的兩大造反派組織的名字,仍然代表兩大家族行使著政治話語權。于是乎,夜霸槽將他的夜姓造反派組織起名為鐵榔頭隊,天布將他的朱姓造反派組織命名為紅大刀隊,這兩個隊的名字很容易使我們想起黨旗中的錘頭和鐮刀,其中榔頭就是錘子,象征工人階級,紅大刀是刀,就像鐮刀一樣,它象征農民階級,按理說,這兩個特定文化符號所代表的階級理所當然應當團結起來,一起革命,只是不知道是何原因,使用這兩個文化符號作為組織標識的造反派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他們本來都是為了一個革命目標,都一樣愛戴偉大領袖毛主席,真誠地擁護無產階級專政,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們之間竟然相互專政,并且傷其無辜,使得古爐村的許多人、許多家庭蒙受到本該不必承受的人生災難和生活不幸,誰也沒想到,他們竟然把社會主義的義理和封建主義的倫理毫無道理地結合在一起,最終演化出了一個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甚至也不相信的荒謬真理,他們最后都革掉了對方的性命,這真應了革命者最后都要革掉自己的性命——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見,這兩大造反派組織,是多么具有反諷象征意味的藝術文化符號。

      古爐村兩大家族最終轉化為武斗中的兩大造反派組織的血淋淋的事實說明,傳統(tǒng)的家族社會組織架構是一種基于血緣血脈等生物性遺傳特征的、能夠促進社會趨于穩(wěn)定有序的民間自發(fā)組織結構,而造反派社會組織架構則是一種基于政緣政脈等政治運動性特征、能夠激發(fā)社會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甚至趨于混亂的官方準組織結構。傳統(tǒng)的家族觀念,導致了中國宗法社會和亞西亞生產方式的形成。然而,當代的造反派組織觀念,則導致了中國宗法社會和亞西亞生產方式的解構,將中國社會原本安定的社會超穩(wěn)定結構系統(tǒng)完全瓦解,使得整個社會變成了人與人彼此不能相容甚至相互提防、相互斗爭、相互陷害、相互殘殺的競技場,由此,原本趨于人性向善的家族社會組織架構轉化成了以釋放人性之惡為基本表現(xiàn)特征的造反派社會組織架構。

      林語堂先生認為,能夠使中華民族“種族穩(wěn)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國的家族制度。這種制度有明確的定義和優(yōu)良的組織系統(tǒng),使得人們不可能忘記自己的宗系。這種不朽的社會組織形式,被中國人視為珍寶,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財產都寶貴,甚至含有一種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種禮儀,更加增強了它的宗教色彩”。[1](P19)而國學大師錢穆則以為,“家族是中國文化一個最主要的柱石,我們幾乎可以說,中國文化全部從家族觀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觀念乃有人道觀念,先有人道觀念乃有其他一切?!保?](P51)亦如韋政通所言,“因為中國傳統(tǒng)中人的家族意識太強,所以幾乎促使人類關系全部家庭化。”[3](P72)這充分說明,在國人的觀念中,家族觀念處于各種社會觀念的核心位置,它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中國文化的文化根基和生存依托。但是,與家族這種社會成員共同體不同,造反派組織,它從來不是一個人們在共同生活和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只是一個人們在政治斗爭過程中所形成的完全不穩(wěn)定的社會組織形式。它把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歸于政治斗爭,把社會成員的命運完全托付給政治運動,它把有血有肉的人變成冷酷無情的人,把善良的人性變成邪惡的獸性,把扶貧幫弱的文明社會變成弱肉強食的野蠻社會。

      正是它,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將“人”轉化成“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而且“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馴服的政治動物”,還是一個“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正是它,將原本只有在自然社會、宗法社會中,“孤立的一個人在社會之外進行生產”變成極為“罕見的事”,并且使得那些“已經內在地具有社會力量的文明人”,只有“偶然落到荒野時”,才變得文明,而在社會中,它必然變得野蠻,而如果它在社會中變得文明,則變成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雖然在社會中“有可能會發(fā)生”,但是,“這種事情”即使發(fā)生了,它也“就像許多個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談而竟有語言發(fā)展一樣”,成為一種非?!安豢伤甲h”的事情[4](P734)。

      總之,仔細分析古爐村人的“家族”觀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家族,對于古爐村的思想意識、文化觀念和社會行為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使得夜、朱兩大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非常明顯和強烈的家族成員認同感和命運歸宿感,正由于此,他們不惜誓死來捍衛(wèi)自己家族的榮譽,甚至不知不覺地將造反派組織轉化成另一種家族政治組織,但是,非常可悲的是,由于他們與政治沾上了些許的社會關系,所以,盡管他們組織的造反派組織是一種家族化的政治組織,但是,最終擺脫不了被政治陷害和禍及的命運。他們最終沒有擺脫掉造反派組織的政治共同體規(guī)范,成為可悲的政治斗爭犧牲品,讓家族蒙羞,讓家族解構,讓家族毀滅,讓家族的榮光不再,讓家族成為中國人揮之不去的永遠無法回歸的生命之痛,情感之痛,文化之痛。它使得我們中國人不僅失去了可愛的家園,而且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在亞西亞的挽歌聲中,迎接一個捂著傷痕、深沉反思的時代的到來,等候一個改革時代、開放時代的到來,它使得我們中國人期盼著、傾聽著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眾聲喧嘩的民主時代的到來,它預示著一人獨語的專制政治時代必將壽終正寢,甚至成為一種行將過去的歷史悲情往事和政治寓言故事。

      四、熊熊革命爐火中的家庭鄉(xiāng)土文化精神寂滅——賈平凹小說《古爐》中的生活文化環(huán)境符號象征系統(tǒng)

      在我國的社會組織結構當中,家,無疑是一個最小的社會組織細胞,作為我國社會組織結構的一個最小單位,一般來說,正是一個又一個“家”的集合,構成了“家族”,構成并支撐起了整個國家的大廈。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在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當中,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往往都對家族和國家這兩種社會共同體,肩負有振興、繁榮和強大的艱巨使命、重要責任和共同義務,而且為了維護這兩個共同體的根本利益,人們都會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正由于此,我國著名實業(yè)家盧作孚先生在其《中國的建設問題與人的訓練》一書中是這樣描述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每個人和家庭的社會關系的,他說:“家庭生活是中國第一看重的社會生活;親戚鄰里朋友等關系是中國人第二看重的社會生活。這兩重社會生活,集中了中國人的要求,范圍了中國人的活動,規(guī)定了其社會得到的條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保?](P12-13)

      事實上,家國同構的倫理政治觀念,的確對于我國構建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秩序發(fā)揮過重要歷史作用,它為國家的政治決策提供了充分的合法性基礎,而且由于“家”“國”一體,這在一定意義上,造成人把倫理關系等同于政治關系,把倫理目的等同于政治目的,進而將“家”“國”當成一種政治倫理道德共同體,甚至引導人們將政治生活倫理生活化,這就必然導致人們將由血緣基礎上形成的家庭關系,最后歸結到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國家行政關系上,顯然,這樣的觀念演化結果,必然為政治領袖將政治運動合理合法性地滲透到家庭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社會人文基礎,而這也在客觀上強化了國人將家庭倫常有機地導入國家政治的自覺意識。雖然,這樣的政治倫理策略對國家穩(wěn)定曾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這在無形中卻為政治嚴重干擾和破壞人的正常的家庭生活,甚至侵犯人權埋下了伏筆,并且使得家庭生活一遇到恰當?shù)纳鐣l件,就成為政治生活的犧牲品。其實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古爐村的人之所以深受政治斗爭禍害,就是因為家國同構的觀念作祟,使得他們將政治生活導入家庭生活,甚至把家庭生活政治生活化,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結果由此造成政治生活對于家庭生活的干擾和破壞,并且最終因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這種政治生活毀滅掉了他們原本平靜安寧的家庭生活。

      當然,也正由于這個原因,許多古爐村的家長們在為自己的子女起名的時候,往往表達了一定的家庭生活和國家政治的利益訴求,具體講,古爐村人在起頗具有家庭文化意味的名字符號時,主要有這樣幾種起名方法:首先,很多人所起的名字都與古爐村人鄉(xiāng)村生活不可或缺的生命物種相關。具體表現(xiàn):一是將名字與植物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暗示的手法,表現(xiàn)人們對政治的一種看法,比如狗尿苔就是一種植物的名字,卑賤而生命頑強,這正和他在“文革”時代我國的社會生活境遇相合;田芽則寄托了他的父母希冀莊稼五谷豐登的理想愿望,是那個把政治運動當飯吃的饑餓年代及其國度,人們對于美好生活最實在的真誠期盼。二是名字與動物有關,暗示這些人在當時那樣一個畸形政治年代的可憐生活境況,如蠶婆就是一個吐絲的春蠶,即使到死也只是在默默地為國家奉獻,縱使因為受到國家發(fā)動的錯誤政治運動凌辱也默默忍受,從不言語;牛鈴的名字取的是掛在牛脖子上的銅鈴之意,用它作人名,顯然是因為農業(yè)社會中牛最為重要,把鈴系在牛脖子上,能發(fā)出悅耳的鈴聲,激勵勤勞肯干的??鞓非靶?,當然,這其中蘊涵著勞動創(chuàng)造美的意思,但是在那個崇尚革命而不崇尚生產的年代中,牛鈴所發(fā)出悅耳的鈴聲,難道不是與當時那個時代的政治氛圍格格不入嗎?夜霸槽注定是一個橫行慣了、經常在晚上獨自霸占槽頭的馬頭或者是驢嘴什么玩意的,他的名字決定他肯定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一輩子靠著政治運動發(fā)家,霸占到很多糧食吃。三是名字與作物有關,有糧意味著家里有糧,心里不慌,但在當時那個講政治的年代,他注定沒糧吃;面魚兒是一種面食,吃起來吸溜吸溜的,有一種滑潤的生活幸福感,但可惜面魚兒就是沒有面魚兒吃。

      其次,有的古爐村人所起的名字,往往與古爐村人在鄉(xiāng)土生活中賴以憑借的生活資料相關,這其中的潛臺詞是古爐村人對于能夠給家庭成員提供殷實生活條件的那些生活資料表達了深深的文化敬意和期望。具體表現(xiàn):一是起的名字與生活用具有關,磨子是人們加工糧食不可或缺的工具,離了它,人們的生活就受到影響,但在那個史無前例的運動劫難中,注定他們沒糧可磨;灶火是煮飯的平臺,沒有它,人們吃不到煮熟的味道鮮美的食物,不過“文化大革命”中,人們雖然有灶火,但卻沒糧食煮。二是名字與農家院落有關,古爐村人所住的房子是典型的傳統(tǒng)磚木結構建筑,立柱是支撐其的重要建筑材料,起這樣的名字,說明立柱的父母希望他能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子,但是這樣一個七尺漢子竟然就是頂不起家庭這片天,因為政治運動他們和無數(shù)個家庭一樣只能注定受窮,而無任何辦法;而土根是家庭院落土墻之根的意思,說明他的父母親希望他做一個扎根泥土、腳踩大地,一輩子踏踏實實、有深厚根基的人,但他的這點愿望在當時那個時代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人們都在武斗,誰能踏踏實實地生活呢?

      最后,是有的人所起的名字,竟與古爐村人亙古延續(xù)不變的鄉(xiāng)土生活行為方式相關,竟與古爐村人當時所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政治環(huán)境相關。具體表現(xiàn):一是名字與出生時辰有關,麻子黑是天剛麻麻黑時生的,也許這個名字注定他一輩子都是麻麻迷迷的,搞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到底在哪里;冬生是在冬天生的,注定他一生都要經歷政治嚴冬的不斷考驗。二是名字與自然天相有關,天布是以天為布,說明人窮得只能把天當做布匹縫衣裳了,他的一生最后只能像一片天上的布,變得遙遠而不可及;看星是說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最為美好的東西只能是天上的星星了,這說明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很不現(xiàn)實,距這個人的生存環(huán)境太過遙遠,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能做的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看星星了。三是名字與人的感覺有關,迷糊是人的不清醒狀態(tài),說明人在當時那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里生活,是越活越糊涂,根本無法清爽起來;半香是人的嗅覺聞到的結果,那剩下的是什么呢?只有用她的命運來詮釋。四是名字與人格品質有關,八成是說明這個人很不成熟,做事說話冒冒失失,很不穩(wěn)重,這是那個時代做人最大的忌諱,他很容易引火燒身;善人是說這個人心地善良,言談舉止,行善若水,但是在一個崇尚政治作惡的時代,他注定是不合時宜要被批斗的人物;朱大貴則意味著這個人一生可能會大紅大紫,大富大貴,但名字經常是反的,他最后大起大落,成了朱大賤。

      由此可見,古爐村的家長們在給自己的子女起名時,都寄予了太多太多的美好人生期望和政治希冀,但是,非??杀氖乾F(xiàn)實永遠是殘酷的,他們的美好家庭生活愿望,在當時那樣一個特定的政治時代,是根本沒法實現(xiàn)的,只能成為他們一生永遠也追求不到的美夢。

      五、結束語

      毋庸諱言,古爐村,是地理意義上、人文意義上,古爐村人安身立命的好地方,雖然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曾經一度顛覆了古爐村人畏天知命的深厚文化傳統(tǒng),但是,它最終卻并未使得古爐村人在革命中受益,相反,它卻將古爐村人寂然落寞地遺棄在這個寂寥空曠的世界上,使得他們在騷亂之后,環(huán)視四周,再也看不到曾經喪心病狂的人影,喧囂之后,耳聞八方,再也聽不到任何聲嘶力竭的呼喊,他們寂兮寥兮,獨立不改,體會著人生的文化苦澀,個中的滋味。這樣的精神收獲,正應了佛教所謂的寂滅常靜之道。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經過了這場血雨腥風的“文化大革命”,無論多么激烈的政治斗爭,其結果只能歸結于令人心碎的奮斗徒勞。是?。∧菆鍪窡o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社會浩劫,它并未給苦難的中國帶來什么積極的變化,相反,那種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所得到的最高成果,竟然只是滅除了人們生命的快樂和死亡的痛苦,它使得每一個活著的人,在經過一種刻骨銘心的歷史風暴之后,得到最大的體驗,就是世本無我,只有寂滅,就是在廣漠的人生中,“一切法無我,涅槃自寂滅”,就像大乘佛教所點化的:“凡是真正見到苦的,必也見到苦的生起,必也見到苦的止息,必也見到導致苦的止息之道?!?/p>

      [1]林語堂.中國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2]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1).

      [3]韋政通.儒家與傳統(tǒng)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

      [5]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北京:學林出版社,1987,(1).

      猜你喜歡
      古爐村人家族
      毛春山:讓韶山村人過上更美好生活
      岳流波
      我與賈平凹的《古爐》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皿字家族
      在“古爐”的烈焰中淬煉成金
      科技視界(2017年6期)2017-07-01 13:39:22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稱謂的變遷
      雜文選刊(2013年1期)2013-02-11 10:41:10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0年第六站冠軍揭曉
      當代(2011年1期)2011-11-29 09:20:34
      秦皇岛市| 铁力市| 株洲县| 临武县| 汝州市| 盐池县| 资中县| 凉山| 峨边| 凤庆县| 丁青县| 秀山| 赤峰市| 漯河市| 乌拉特中旗| 潮安县| 高陵县| 门头沟区| 沂水县| 广丰县| 思南县| 太谷县| 福建省| 晴隆县| 香河县| 富阳市| 潢川县| 普陀区| 来安县| 临沂市| 锡林郭勒盟| 宣武区| 英超| 搜索| 金昌市| 合水县| 平昌县| 沅江市| 三江| 定日县|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