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麗
歷史是一筆財富,規(guī)則是一種秩序,但它們同時又可能是一種沉重而嚴酷的束縛。要想主宰命運,就必須大膽地擺脫束縛,勇敢地挑戰(zhàn)陳規(guī),亞歷山大就是這樣一個主宰者。公元前333年冬天,亞歷山大率領軍隊進入亞洲的一個城市扎營避寒。他聽說城里有一個著名的神諭:誰能解開城中那復雜的“哥頓神結(jié)”,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亞歷山大滿懷信心驅(qū)馬前去解結(jié)。可是,他嘗試了幾個星期,卻無法找到結(jié)的兩端。亞歷山大思來想去,突然領悟:“我何不自己制定一個解結(jié)的規(guī)則呢?”于是,亞歷山大揚劍出鞘,將“哥頓神結(jié)”砍成兩半,結(jié)被徹底“解”開了。亞歷山大最終如愿以償,亞細亞王的光輝四射。亞歷山大之所以成為亞細亞王,就在于他大膽地摒棄了習慣的、僵化的、死板的思維規(guī)則,他用獨特的思維方式,用快刀斬亂麻的行動,徹底解了神結(jié)。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解法。如果說亞歷山大是以頓悟和決斷來取勝的,那么,下面這位老太太就是以堅韌的信念來取勝的——
一天,老人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金盞花。老人想:金盞花,除了金黃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議。不過,我為什么不試試呢? 她對8個兒女講了自己的想法,遭到一致反對。大家說:你根本不懂種子遺傳學,專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這么大的年紀了,怎么可能?老太太卻堅持要干下去。她撒下了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橘黃色的。老太太挑選了一朵顏色比較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第二年把它們栽種下去,然后再從花朵中挑選顏色淺淡的種子栽種……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huán)往復,老太太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20年過去了,有一天早晨,她來到花園,看到一朵金盞花開得特別燦爛,而且居然是如銀似雪的純白。
她包好這純白金盞花的種子,寄給了那家20年前懸賞的機構(gòu)。她甚至不知道這則啟事還是否有效。等待的日子長達一年,因為人們要用那些種子驗證。終于,園藝所長打電話給老太太說,我們看到了你種的花,它確是雪白的。因為年代久遠,資金不能兌現(xiàn),您還有什么要求嗎?老太太對著聽筒小聲地說:“只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我能種出來……” 黑色的金盞花至今沒有種出來,因為老奶奶不久就去世了。
金盞花,顧名思義,是金黃色的,但老太太不信邪,一定要試試,一定要種出白色的,她花了20年的時間,終于如愿以償。能不能種出黑色的呢?我想,只要有這個信念,只要像老太太那樣持之以恒,就不信種不出來!
“我就不相信!”平時,人們常常這樣說,應該說,這話說得非常之好,這是一種挑戰(zhàn)意識的表現(xiàn)。這是一種不服定論的創(chuàng)新理念。人不能只是服從,只是相信,不能只是循規(guī)蹈矩,人應該有點自己的個性,應該有懷疑,應該有自由,應該有不服束縛的反叛精神,只有這樣,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但是,光說“我就不相信”還不夠,還要付諸行動,要像種白金盞花的老太太那樣,不但要有始終不渝的信念,還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摘自《科學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