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琴 陳立榮
(河北省遷西縣中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河北 遷西 064300)
1 河北省遷西縣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河北 遷西 064300
2005-01 —2008-12,我們應(yīng)用完帶湯加味配合聚維酮碘溶液外洗治療陰道炎88例,并與聚甲酚磺醛栓治療82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70例均河北省遷西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80例)及婦產(chǎn)科(90例)門診患者,均為已婚婦女,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8例,年齡22~60歲,平均(45±6)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7±0.5)年;絕經(jīng)后婦女10例。對照組82例,年齡21~60歲,平均(45±6)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1.7±0.6)年;絕經(jīng)后婦女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醫(yī)診斷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帶下病確診。帶下量多,綿綿不絕,或帶下量雖不多,但色黃或赤或青綠,質(zhì)稠濁或清稀如水,氣腥穢或惡臭。排除輸卵管和子宮體、頸的惡性腫瘤等。
1.2.2 西醫(yī)診斷標準 依據(jù)《婦產(chǎn)科學》[2]確診。以下4種陰道炎全部納入觀察對象,同時排除輸卵管和子宮體、頸的惡性腫瘤等。①陰道分泌物中有滴蟲,診斷滴蟲陰道炎;②陰道分泌物中有假絲酵母菌,診斷陰道假絲酵母菌病;③陰道分泌物均質(zhì)稀薄,白色分泌物常附著于陰道壁,pH值>4.5,胺臭味試驗陽性,線索細胞陽性,以上4項中具有3項即可診斷細菌性陰道炎;④絕經(jīng)后及卵巢去勢后婦女,陰道分泌物檢查,顯微鏡下見大量基底層細胞及白細胞而無滴蟲及假絲酵母菌,即可診斷老年性陰道炎。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完帶湯加味配合聚維酮碘溶液(成都永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885)外洗。完帶湯加味藥物組成:白術(shù)20 g,山藥20 g,肉蓯蓉10 g,甘草10 g,蒼術(shù) 10 g,附子6 g,菟絲子10 g,桑螵蛸15 g,車前子10 g,荊芥穗 10 g,白果 10 g,肉桂 6 g,芡實 15 g,白芍藥10 g,赤芍藥 10 g,苦參 10 g,地膚子 10 g,蛇床子 10 g。加減:帶下赤白,質(zhì)黏無臭,陰部灼熱或面紅,五心煩熱,便艱尿黃,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加知母、黃柏各10 g,以益腎滋陰,清熱止帶;帶下色黃,質(zhì)黏膩,有臭味,陰癢,煩躁易怒,加龍膽草 10 g、黃芩 10 g、車前子 6 g、木通 6 g、澤瀉10 g、生地黃10 g、當歸10 g、柴胡10 g,以清肝利濕止帶;熱毒熾盛,帶下量多,赤白相間,腐臭難聞,小便作痛,便干溲黃,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加蒲公英20 g、金銀花20 g、菊花20 g、紫花地丁15 g、天葵子6 g、白花蛇舌草30 g、黃柏6 g、茵陳15 g、赤石脂6 g,以清熱解毒,利濕健脾,止血止帶;若久下不止,滑脫者,加人參10 g、黃芪10 g、海螵蛸30 g、龍骨30 g、牡蠣30 g,以收斂固澀止帶,扶正益氣升提。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同時配合聚維酮碘溶液與溫水以1∶15比例稀釋,沖洗陰道,每日1次,月經(jīng)來潮期間停用。
1.3.2 對照組 聚維酮碘溶液沖洗陰道后,將聚甲酚磺醛栓(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409)1枚放入陰道,每日1次。月經(jīng)來潮期間停用。
1.3.3 療程及其他 2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jīng)周期。治療期間禁性生活,并于每次月經(jīng)干凈后7 d進行實驗室檢查,絕經(jīng)后婦女每月檢測1次,隨訪6個月。
1.4 療效標準 依據(jù)文獻[1-2]擬定。治愈:陰道分泌物量、色、氣味、質(zhì)均恢復正常,諸癥消失,連續(xù)3個月實驗室檢測病原菌陰性;好轉(zhuǎn):陰道分泌物量、色、氣味、質(zhì)及諸癥減輕,實驗室檢測病原菌數(shù)量減少;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實驗室檢測病原菌數(shù)量無改變。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88例,治愈78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2例,治愈率88.6%,總有效率97.7%;對照組82例,治愈60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7例,治愈率73.2%,總有效率91.5%。經(jīng)χ2檢驗,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高于對照組。
2.2 2組復發(fā)情況比較 治療組88例,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對照組82例,隨訪6個月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12.2%。治療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陰道炎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陰道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或外源病原體侵入所致。其治療是針對病因進行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聚甲酚磺醛栓是一種廣譜抗菌藥,可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明顯改善陰道環(huán)境及清潔度,避免壞死病變感染,可用于各種類型的陰道炎,但治標不治本,易反復發(fā)作。
陰道炎屬中醫(yī)學帶下病范疇,主要以濕邪為患。《傅青主女科》云“夫帶下俱是濕癥”,“凡帶癥多系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沖任之氣,其病自愈;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指出帶下病的病機為脾濕。脾的生理特點是運化水谷和水濕。當飲食不節(jié),思慮過度,損傷脾氣,運化失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輸以化血,反聚而成濕,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二脈,致帶脈約束無力而致帶下病。治宜健脾燥濕,殺蟲止癢止帶。完帶湯加味方中重用白術(shù)、山藥健脾燥濕;蒼術(shù)燥濕祛濕止帶;附子、肉桂溫腎陽,助脾運,溫中祛濕;車前子利水滲濕;肉蓯蓉、芡實實脾腎;白果、桑螵蛸固澀止帶;赤芍藥、白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荊芥穗入血分,祛風勝濕,直達血海;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地膚子清熱燥濕止癢;蛇床子殺蟲止癢,燥濕祛風;菟絲子補腎益精??v觀全方,有健脾燥濕、益氣升提、溫中祛濕、祛風止癢及固澀止帶之功效,為治帶良方?,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并有抗氧化作用[3];肉蓯蓉能顯著增加脾臟和胸腺質(zhì)量,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能力[3];附子有顯著的抗炎作用[3];車前子對各種桿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3];白果對多種細菌及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肉桂所含桂皮油對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有抑制作用,桂皮的水浸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苦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多種皮膚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3];地膚子對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3];蛇床子對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可以殺滅陰道滴蟲,有較強的抗炎和鎮(zhèn)痛作用[3]。配合聚維酮碘溶液沖洗陰道,可抑制陰道病原微生物生長,促進陰道菌群平衡,起到局部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的作用。
臨床觀察表明,完帶湯加味口服配合聚維酮碘溶液外洗治療陰道炎療效確切,無復發(fā),能從根本上治療,經(jīng)濟方便,無痛苦及不良反應(yīng),患者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6.
[2]樂杰.婦產(chǎn)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8-262.
[3]高學敏.中藥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431,447,238,222,377,241,103,227,512.